形式、功能与认知:建筑绿化在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中的角色
本文关键词:形式、功能与认知:建筑绿化在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中的角色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绿化 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 屋面绿化 垂直绿化
【摘要】:在当代城市高密度发展条件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语义背景下,建筑绿化提供了将人工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契机,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领域.城市绿化设施,包括城市公园、街道种植、绿色走廊、建筑绿化、私人花园等,被认为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净化城市土壤、空气质量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绿化设施的组成部分,建筑绿化在城市环境中扮演何种角色,与其他绿化设施类型是否具有同等的价值?近期的一些研究和文献综述强调了建筑绿化对于建筑单体热工性能改善或建筑美学价值,较少有研究从城市角度综合评估建筑绿化的贡献;目前国内的建筑实践也极少有从城市规划层面对建筑绿化进行设计.本文通过文献回顾近年来建筑绿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科学的证据来理解建筑绿化在城市内不同尺度下扮演的角色,包括它对于绿色建筑本身的意义以及在生态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征与贡献.依据文献线索,构建了建筑绿化的类型、功能与生态城市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和作用的跨学科概念性框架,并提出未来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方向.
【作者单位】: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关键词】: 建筑绿化 绿色建筑 生态城市 屋面绿化 垂直绿化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课题号:2013BAJ11B01)资助项目
【分类号】:TU201.5;TU985.12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周铁军,王大川,熊健吾.形式、功能与认知:建筑绿化在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中的角色.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5,45:951 963Zhou T J,Wang D C,Xiong J W,et al.Form,function and cognition:A review of the role of building Integrated vegetation in green building 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胜;张帆;仇银豪;;运用屋顶绿化构建雨水回用系统[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陈Pr勤;;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年10期
3 唐鸣放;杨真静;郑开丽;;屋顶绿化隔热等效热阻[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李雪铭,常静,刘敬华,王建;城市绿地系统对经济发展提升作用的机制——与大连市实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5 李燕珠;;难波公园 将绿洲植入商场[J];房地产导刊;2010年04期
6 侯亚楠;朱春;杨思佳;;建筑绿化与绿色建筑[J];绿色建筑;2013年01期
7 孔铎;刘士林;;2013中国都市化进程焦点问题的解读与阐释[J];学术界;2013年08期
8 赵沛楠;;低碳评估:量化建筑碳排放[J];中国投资;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森;赵志刚;;园林地被植物在城市屋顶花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2 方依秋;丁彦芬;唐晓岚;;功能性观赏蕨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侯科龙;秦华;杨丽丽;陈莉;;居住区雨水花园建造方法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4 闫海燕;乔景顺;;基于公众认知度的焦作市屋顶绿化调查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03期
5 杨建华;;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6 林航;析我国城市建立无人岛的必要性[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7 徐雁南,陈红光,李崇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性化之认识[J];中国城市林业;2004年02期
8 刘娜娜;;国内屋顶绿化功能研究综述[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郭磊;;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农村绿色建筑推广问题研究[J];建筑节能;2011年06期
10 李峥嵘;罗明刚;艾正涛;潘欣钰;董文霄;曹斌;;植被对建筑遮阳降温效果综述[J];建筑节能;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澍奎;唐鸣放;杨真静;;轻型绿化屋顶的热特性研究[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曹爱新;周传斌;;我国屋顶绿化的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3 徐尚玲;李海燕;;浅谈屋顶绿化和城市雨水回用技术[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4 张顺尧;;低碳场地设计影响因素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5 董顺芳;;浅谈墙壁绿化类别技术与发展前景[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6 陶婷婷;韦文珊;吴永常;于涛;褚庆全;;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屋顶绿化碳成本和碳效益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7 郑国全;杨岳刚;;浙江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以浙江云和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8 赵丹;王如松;;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整合及管理方法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 城市生态规划)[C];2014年
9 程上;夏南凯;王俊;;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的城市功能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其应用——以浙江省城市评价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8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技术手段、评价体系[C];2014年
10 金鑫;;构建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体系[A];2012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俊;村镇住宅建设经济系统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荣生;低碳经济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王庆日;城市绿地的价值及其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乌日汗;基于RS和GIS的城市绿地景观动态及其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巫涛;长沙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7 谭春华;雨洪管理模式的转换及组织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8 张文燕;低碳背景下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实践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9 胡和兵;城市化背景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河流水质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凌薇;基于全生命周期生态足迹的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外墙构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金;基于全寿命期理论的变电站设计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丽娜;基于价值工程的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小洁;基于EI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伍倩仪;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汪亚宁;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在节能建筑项目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付俊慧;北京墙面绿化新模式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杨欣霖;高速公路服务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冯驰;佛甲草植被屋顶能量平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喻勇;基于界面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对水质环境影响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10 王科;重庆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及热环境改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腾云,陆大道,甘国辉;中国开放政策对区域发展的作用[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2 黄庆瑞;;影响绿色建筑全寿命期成本的主要因素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年04期
3 刘慧;张蕊;李忠富;;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费用—效益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年06期
4 王万山;谢六英;;正外部性激励优化的经济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惠彦涛;宁丰荣;鲁奇;;建筑部品绿色度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山西建筑;2005年24期
6 赵定国;薛伟成;;轻型屋顶绿化的降温效果[J];上海农业学报;2006年01期
7 陈易;毛娟;洪杨;;谈绿色建筑的成本回报[J];上海建设科技;2002年03期
8 冯雅,陈启高;种植屋面热过程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99年03期
9 李明;刘应宗;;绿色技术发展的外部经济性及其补偿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苏敬勤,宁小杰;后发国家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J];软科学;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思哲;[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龚亮;[N];光明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立湘;李军;;浅论建设绿色生态城市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0年04期
2 沈清基;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Franco Archibugi的《生态城市和城市影响》一书评介[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2期
3 王益澄;宁波市构建现代化生态城市战略思考[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4 许和本;泾县创建生态城市的思考[J];当代建设;2001年06期
5 雷福同,韩建江;天蓝 地绿 水清 气爽——台儿庄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2年01期
6 余合泉;更新城建理念 建设生态城市——澳大利亚的生态城市建设及其启示[J];中外建筑;2002年02期
7 宋序彤;关于实践生态城市的解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8 叶蔓,王要武;生态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02期
9 刘城宏;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城市[J];山西建筑;2003年11期
10 张禄祥;发展都市农业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彦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郭荣发;罗炳卢;陈保雄;;深圳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实践与探索[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以上海为例[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张静斋;;以绿化为核心 建立生态城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吕琴;姜巧荣;;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6 赵树魁;谭淑梅;王继珍;;大庆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对策[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建民;;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9 宋治清;丁艳;景娟;;生态城市建设与市域协调发展研究——以深圳市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蔡吉;;生态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廷榔;生态城市建设莫入误区[N];经济日报;2002年
2 组稿记者 李婷 赵镭;贴近主导产业 建设生态城市[N];吉林日报;2004年
3 金晓玲;下一个目标:生态城市[N];辽宁日报;2005年
4 刘媛媛 江彦鲆 赵文;生态城市: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新趋势[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5 刘国栋;沈阳启动“生态城市”建设引擎[N];沈阳日报;2005年
6 孙全;建议案力推沈阳生态城市建设[N];沈阳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傅淞岩;绿色“无极”:沈阳打造生态城市[N];沈阳日报;2005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郑英 魏守伦;国际生态城市大会在深开幕[N];深圳商报;2002年
9 刘媛媛 江彦鲆 赵文;专家指出:中国建设生态城市是大势所趋[N];云南政协报;2005年
10 胡伯俊;建设生态城市,必须立足当前,加快发展[N];张家界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天鹏;生态城市建设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文宗川;生态城市的发展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褚祝杰;黑龙江省生态城市建设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蔺雪峰;生态城市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杨蕾;生态城市建设作用机理与模拟仿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王彦鑫;太原市生态城市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伟新;生态城市建设中用地扩展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郭丕斌;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转型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申远;呼伦贝尔市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建锋;丽水生态城市建设目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李红柳;天津生态城市建设现状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杨亚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4 杨玉林;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文斌;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探讨[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云;城市化与生态化视角的生态城市建设机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姜旭;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和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孙玲;生态城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冯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7年
10 胡子木;生态城市建设的法律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80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80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