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载荷作用下岩质边坡应力状态调整与破坏规律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震载荷作用下岩质边坡应力状态调整与破坏规律分析
【摘要】:地震载荷导致岩质边坡内部应力状态调整,引发溃崩、抛射等多种破坏形式。通过对静态与地震载荷作用下岩质边坡内部单元体及结构面应力状态分析,研究了边坡内部应力状态调整规律。以岩石抗拉强度准则和摩尔-库伦强度准则为判据,推导出用于描述完整岩石和含结构面岩体破坏规律的公式。结合地震动力学理论,得到了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坡肩拉破坏与坡脚剪破坏的破坏机制,讨论了含结构面边坡的启滑条件与动态滑移过程。地震载荷施加于单元体上的附加应力正负交替,主平面轴动态旋转,边坡不同部位岩体出现拉、压不同的应力状态,破坏形式具有成层性,地震载荷扩大了诱发滑坡的结构面倾角范围。实例分析表明,应力状态分析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边坡震害演化过程,为边坡震害分析与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关键词】: 地震载荷 边坡破坏 应力状态分析
【分类号】:TU452
【正文快照】: 引言地震灾害是岩土工程界重点研究的灾害之一,强烈的地震可以诱发溃滑、溃崩、震裂抛射、剥皮等形式的地震滑坡[1],并伴随着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地震动力破坏是产生临空抛射、撞击崩裂、高速滑流等边坡地震运动灾害的前提[2],因此边坡地震动力学研究在滑坡灾害评估与边坡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2 王国体;;以土体应力状态计算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3 段建;言志信;郭锐剑;刘子振;;地震边坡岩土体破坏特征探讨[J];煤炭学报;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尽;杨继伦;杨波;;汶川地震损毁土地类型及复垦潜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2 闫斐;杨尽;;汶川地震滑坡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以北川县陈家坝乡灾后土地复垦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苏文杰;王国体;殷九玲;;边坡稳定问题的算法比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黄雨;李光辉;郑虎;;砂土流滑运动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叶天立;鲁晓兵;崔鹏;张旭辉;;地震引起的飞石运动过程初步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6 蔡红刚;裴向军;吴景华;叶坤;;强震抛射型崩塌滚石运动特征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张瑞刚;唐红梅;陈洪凯;;崩滑体破坏弹冲动力特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8 刘华;段建;;动力荷载作用下土质边坡加速度响应规律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9 邹威;许强;刘汉香;陈龙;王龙;;强震作用下层状岩质斜坡破坏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4期
10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地震动参数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李秀珍;潜在滑波的早期稳定性快速判识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闫亮;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艺;基于空间模型的小概率地理健康事件生态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徐然;竖向地震诱发桥梁结构多次重撞击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体;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临界加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杨庆华;强扰作用下砂堆模型及崩塌滑坡动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李果;强震条件下层状岩体斜坡动力失稳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2 柴贺军,刘汉超,,张倬元;一九三三年叠溪地震滑坡堵江事件及其环境效应[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5年01期
3 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4 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5 陈运泰;;汶川特大地震的震级和断层长度[J];科技导报;2008年10期
6 言志信;段建;王后裕;;无明显滑面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8期
7 言志信;蔡汉成;王群敏;曹小红;张刘平;;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10期
8 曹安业;范军;牟宗龙;郭晓强;;矿震动载对围岩的冲击破坏效应[J];煤炭学报;2010年12期
9 朱万成,唐春安,黄志平,逄铭璋;静态和动态载荷作用下岩石劈裂破坏模式的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朱万成;左宇军;尚世明;李占海;唐春安;;动态扰动触发深部巷道发生失稳破裂的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欣;邻近肋骨对锥柱结合壳应力状态的影响[J];舰船科学技术;1979年02期
2 Н.К.Рязайцев;刘恒瑜;;四冲程运输式发动机机体的应力状态[J];国外内燃机车;1983年05期
3 赵元勤;;二向应力状态下极值应力方位的简便判定法[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4 陈松筠;“应力状态分析”教学法初探[J];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5 黄文彬;论应力状态参数Γ的意义[J];力学与实践;1992年01期
6 尹泽勇,杨治国,陆波;采用壳体应变—应力状态的体—壳过渡元[J];航空学报;1993年10期
7 吉桂明;;装配质量对轮盘轮缘应力状态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3期
8 Ю.А.Необердин ,曾凡林;管接头几何尺寸对应力状态影响的数值研究[J];锅炉技术;1983年11期
9 肖文媚;材料力学“应力状态”单元的教学体会[J];西航教学;1988年01期
10 吕小红;鹿志坚;;二向应力状态的矢量应力圆法[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全;刘光勋;;我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有关问题[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2 李文培;王明洋;宋春明;范鹏贤;;基于剪切滑移的圆形孔洞应力状态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侯宗仁;刘霆;;广东核电站及其外围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7、8)[C];1989年
4 于水生;卢玉斌;蔡勇;;花岗岩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力学响应特性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强动载效应及防护学术会议暨复杂介质/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陈晓文;周昌达;许昭永;;由三向转变为二向应力状态岩石的声发射[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6 李跃军;;空间纯剪应力状态和材料的拉伸失稳[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7 李杰;李文培;施存程;王德荣;范鹏贤;;基于剪切滑移的圆形洞室应力状态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张勇强;杨金良;张晓辉;;加筋土结构改性工程应力状态浅析[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王国体;潘恒芳;;膨胀锚工程应用及应力重塑方法[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金丰年;浦奎英;;破坏接近度的定义及其应用[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伟年;不同应力状态5A06铝合金板材断裂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向宇;基于应力状态的金属材料变形行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3 聂义珠;应力状态对材料破坏影响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赫兵;多维应力状态高温低周疲劳寿命及蠕变——疲劳交互作用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董海;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力状态监测与安全评估[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韩国梁;原始应力释放与泥质岩工程性质[D];广西大学;2013年
7 柳家凯;低有效应力状态下饱和砂土渗透与变形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王磊;小浪底排沙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应力状态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9 安建永;应力状态对断裂行为的影响及实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80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8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