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开挖瞬态卸荷引起的节理岩体松动模拟试验

发布时间:2017-07-29 04:06

  本文关键词:开挖瞬态卸荷引起的节理岩体松动模拟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力学 开挖荷载 瞬态卸荷 岩体松动 节理岩体 模拟试验


【摘要】:为了研究高地应力条件下节理岩体的卸荷松动效应,设计一套高地应力条件下节理岩体开挖卸荷松动的室内试验模拟系统,利用岩条受压后的快速断裂失稳,有效实现单轴受压节理岩体试件的应力快速卸载,模拟出高地应力瞬态卸荷引起的岩体松动效应,从而更好地论证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开挖荷载瞬态卸荷(ELTU)引起的节理岩体的松动效应,并利用试验模拟的方法研究开挖荷载瞬态条件下节理岩体松动效应与初始地应力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地应力瞬态卸荷产生的节理面张开位移与卸荷初始应力的平方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节理面的数量以及与开挖卸荷部位的距离影响各节理面处的张开位移在开挖卸荷总位移量中所占比例。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工岩石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岩石力学 开挖荷载 瞬态卸荷 岩体松动 节理岩体 模拟试验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1250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5130918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M552099)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我国西南地区高山深谷之中的水电工程建设往往涉及高地应力条件下大规模的坝基、高边坡和地下洞室群岩体钻爆开挖,改变了原岩的几何形状并使得开挖荷载快速释放,引起岩体边界条件和荷载条件的急剧变化,进而引发一系列开挖松动和变形稳定问题[1-2]。N.G.W.Cook[3]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贤能,黄润秋;岩石卸荷破坏特征与岩爆效应[J];山地研究;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秉鹤;陈剑平;;某特长公路隧道相对浅埋洞段岩爆机理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2 赵婉婷;卢文波;杨建华;陈明;严鹏;;深孔台阶爆破振动模拟中的等效荷载施加边界比较[J];爆破;2012年02期

3 严鹏;卢文波;许红涛;;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4 李元;王媛;张东明;刘健华;;锦屏水电站引水隧洞极强岩爆段TBM法施工措施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任爱武;伍法权;王东;范永波;陈运飞;;大规模岩体开挖卸荷现象及其力学模式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5期

6 孟凡理;陈向浩;何伟;费文平;崔华丽;;某水电站地下厂房塌方形成机理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5期

7 杨继华;肖培伟;朱泽奇;王帅;;地下厂房顶拱塌方加固处理及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2期

8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润秋;黄达;;卸荷条件下岩石变形特征及本构模型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10 徐林生,王兰生;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汉京礼;姜耀东;赵毅鑫;;立方体煤岩试样三向变应力路径受载变形特征数值模拟[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鹏;;牦牛山隧道岩爆的机理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3 严鹏;陈祥荣;单治钢;周永;;基于超剪应力控制的岩爆防治措施研究[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卢文波;金李;陈明;周创兵;;节理岩体爆破开挖过程的动态卸载松动机理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易长平;卢文波;许红涛;周创兵;;岩体开挖过程中初始应力的动态卸荷效应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张黎明;王在泉;贺俊征;任禀洁;;卸荷条件下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张永双;熊探宇;王科;李德建;张春山;刘景儒;;造山带深埋隧道岩爆灾害预测途径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严鹏;单治钢;陈祥荣;周永;;深部岩体爆破损伤及控制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德建;贾雪娜;苗金丽;何满潮;李丹丹;;花岗岩岩爆实验碎屑分形特征分析[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德建;贾雪娜;苗金丽;何满潮;李丹丹;;花岗岩岩爆试验碎屑分形特征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巨广宏;高拱坝建基岩体开挖松弛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杜晓丽;采矿岩石压力拱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杜炜平;隧道开挖地质灾害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6 左宇军;动静组合加载下的岩石破坏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康勇;深埋隧道围岩破坏机理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李晓静;深埋洞室劈裂破坏形成机理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陈景涛;高地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何锋;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深埋长隧洞开挖地质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涛;采动卸荷下连续开采诱导放顶动力响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孙倩;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损伤破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岩;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荷载释放规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肖颖;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左岸建基岩体开挖松弛深度综合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邓洪涛;高应力条件下岩体强度参数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6 陈星;岩体加卸荷破坏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三峡大学;2011年

7 彭国诚;Hoek-Brown强度准则中扰动系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姚旭朋;围压卸荷诱发岩石破坏机理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肖学沛;锦屏二级水电站交通隧道岩爆预测及防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湘锋;锦屏二级水电站深埋特长引水隧洞岩爆模拟及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鹏;卢文波;许红涛;;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开挖动态卸荷的破坏机理初探[J];爆炸与冲击;2007年03期

2 夏熙伦,周火明,盛谦,肖国强;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岩体松动区及其性状[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9年04期

3 徐林生;卸荷状态下岩爆岩石力学试验[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钱康;天生桥一级水电站1~#导流隧洞塌方成灾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5 陈德基,余永志,马能武,王军怀,黄孝泉;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6 徐卫亚,谢守益,蒋晗,徐瑞春,李会忠,邵建富;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地下厂房岩体质量评价及反馈设计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7 黄润秋,林峰,陈德基,王军怀;岩质高边坡卸荷带形成及其工程性状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8 朱维申,陈卫忠,申晋;雁形裂纹扩展的模型试验及断裂力学机制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8年04期

9 黄达;黄润秋;张永兴;;断层位置及强度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9年02期

10 李仲奎,王爱民,莫兴华,李送成;大型地下洞群时空双系列反馈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云华;高应力下花岗岩力学特性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茂贵;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洞群监测资料反演分析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统立;方孝伍;张庆贺;;多层结构模型在节理岩体力学分析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6年02期

2 张志刚;乔春生;刘勇;;节理岩体强度特征研究综述[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5期

3 牛斌;杨海天;;基于均匀化方法的斜交节理岩体复合本构关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4 彭成佳;陈胜宏;;节理岩体的三维阶谱复合单元法初步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4期

5 刘成;王来贵;任昕;;节理岩体单孔抽注水渗流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2期

6 何则干;陈胜宏;;加锚节理岩体的复合单元法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7 金李;卢文波;周创兵;孙金山;;开挖动态卸荷对节理岩体渗透特性的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8 陈新;杨强;;深部节理岩体塑性损伤耦合微面模型[J];力学学报;2008年05期

9 李丽娟;曹平;赵延林;;基于断裂理论的节理岩体等效弹模的研究[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付成华;周洪波;陈胜宏;;混凝土喷层支护节理岩体等效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德;;节理岩体的有限元分析[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2 金华;王媛;;多组贯穿节理岩体的扩展遍布节理模型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支国华;孙钧;;地震波在节理岩体中传播的半解析频域解的理论模型[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4 李仲奎;;层状节理岩体应力分析中的边界元法[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5 殷有泉;张彦山;;节理岩体稳定性分析的特征值方法[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杨长义;黄灿辉;;规则节理岩体破坏强度之研究[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保长汉;陶振宇;;节理岩体的等效连续弹性模型[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8 剡公瑞;周维垣;杨强;;二滩水电站弱风化节理岩体灌浆加固后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研究[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9 范景伟;何江达;;含未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灌浆效果对强度影响的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10 任懿;杨海天;;基于时域自适应算法的双向黏弹性节理岩体的等效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张秀丽;断续节理岩体破坏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4 张茂林;断续节理岩体破裂演化特征与锚固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李树忱;断续节理岩体的无风格流形方法和实验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6 秦楠;喷锚支护节理岩体的复合单元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7 杨为民;锚杆对断续节理岩体的加固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朱福巍;节理岩体细观损伤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张贵科;节理岩体正交各向异性等效力学参数与屈服准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卢波;自然单元法的发展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靓;节理岩体变形与强度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秦娟;节理岩体的代表单元集合体的力学特性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年

3 赵幸;基于能量原理的节理岩体裂纹扩展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黄妤诗;含填充节理岩体的单轴压缩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邢闯锋;冻融节理岩体损伤断裂特性及有限元分析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社豪;节理岩体等效本构关系研究及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凯;节理岩体裂纹扩展及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董洪昌;节理岩体的爆破颗粒流离散元模拟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10 潘鹏志;节理岩体等效性能的损伤模型及其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87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587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