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造景艺术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竹园改造中的设计应用
本文关键词:竹子造景艺术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竹园改造中的设计应用
【摘要】:竹子原产于中国,是十分宝贵的植物资,竹子倍加受到中华民族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们将竹类植物的形象运用在了诗词字画之中,通过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身的情怀。自古以来就有“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诗句来赞美竹子的君子之风。在造园造景方面,皇宫大臣们将竹类植物成功的运用到了皇家园林以及私家园林中去,明清时期的竹子造景技艺在江南个园中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高超的配置方式一直传承至今并不断的被后人所学习效仿乃至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是为了上海地区的竹子的配置应用情况作做基础性的调查,纪录竹子在各大公园中的配置使用概况,总结出竹子配置的共性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竹子相关设计做资料的储备。本课题的重要性在于由于国内外有很多与竹子相关的文献资料,也从微观至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竹子的宝贵价值,但没有具体的文献研究是针对上海地区的公园的竹子造景艺术的研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本课题的选取是必要的。以竹子的造景艺术作为切入点,遵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解读了从秦汉到明清时期竹子的应用状况,并选取了一些各大洲具有典型性的国家竹子的应用与设计案例进行基本介绍。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完成了上海康健公园、上海古猗园、上海桂林公园、上海长风公园、上海植物园、醉白池公园、豫园、共青森林公园、东安公园、方塔公园中竹子的配置艺术方面的基本资料,对其竹子的配置应用形式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概括。得出上海地区竹子应用有群植、丛植、列植、地被、盆景的造景手法,竹子的搭配元素有路、水、石、建筑与其他植物得结论。为今后的竹子配置艺术提供理论依据与资料积累。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竹园进行全新的改造。设计具有创新性并且符合上海辰山植物园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竹园,得出了辰山植物园中竹园的设计构思、总体布局、功能分区、道路布置、植物配置、灯光设计与配套设施的一系列规划设计理论,打造一个属于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独一无二并且因地制宜的竹园规划方案。最后,对本论文进行了总结与展望,阐述本课题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竹子造景艺术 上海辰山植物园 竹园改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95;TU98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前言9-24
- 1.1 中国的竹子造景艺术的发展历史9-13
- 1.1.1 先秦两汉时期9-10
- 1.1.2 魏晋南北朝时期10
- 1.1.3 隋唐时期10-11
- 1.1.4 宋元时期11-12
- 1.1.5 明清时期12-13
- 1.2 国外的竹子造景艺术的发展历史13-17
- 1.2.1 印度竹子应用概况13-14
- 1.2.2 美国竹子应用概况14-15
- 1.2.3 日本竹子应用概况15-16
- 1.2.4 欧洲地区竹子应用概况16-17
- 1.3 竹子的设计应用对现代生活的影响17-23
- 1.3.1 生态效益17-18
- 1.3.2 文化涵养18-19
- 1.3.3 生活起居19-23
- 1.4 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23-24
- 第2章 上海地区竹子造景的应用近况24-39
- 2.1 实地调研24-25
- 2.2 上海绿地公园中竹子的配置方式25-31
- 2.2.1 群植25-26
- 2.2.2 丛植26-28
- 2.2.3 列植28-29
- 2.2.4 地被29-30
- 2.2.5 盆景30-31
- 2.3 竹子与其他元素的应用31-37
- 2.3.1 竹与路31-33
- 2.3.2 竹与水33-34
- 2.3.3 竹与石34
- 2.3.4 竹与建筑34-36
- 2.3.5 竹与其它植物36-37
- 2.4 竹子应用的现状总结37-39
- 第3章 上海辰山植物园竹园改造设计研究39-57
- 3.1 上海辰山植物园竹园的基本状况概述39-41
- 3.1.1 设计项目的地理概况39-40
- 3.1.2 设计项目的气候条件40
- 3.1.3 历史文脉40-41
- 3.2 竹子专类园的规划设计基本准则41-43
- 3.3 规划地的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剖析43-45
- 3.4 竹园改造规划设计45-47
- 3.4.1 设计构思45
- 3.4.2 改造总平面图45-46
- 3.4.3 改造规划的意义46
- 3.4.4 改造的原则46-47
- 3.5 竹园改造的专项设计47-56
- 3.5.1 功能的分区47-48
- 3.5.2 道路的布置48-50
- 3.5.3 灯光的设计50-51
- 3.5.4 植物的配置51-55
- 3.5.5 设施的配套55
- 3.5.6 水体的利用55-56
- 3.6 小结56-57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57-60
- 4.1 结论57-58
- 4.2 研究的创新点58
- 4.3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恩平;;上海辰山植物园 辰山水塔营建关键(上)[J];园林;2010年08期
2 陈恩平;;上海辰山植物园 辰山水塔营建关键(下)[J];园林;2010年09期
3 ;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上海,中国[J];世界建筑;2014年02期
4 庄伟;;辰山植物园华东区系植物配置[J];园林;2010年06期
5 马云安;;建设辰山植物园的目的意义[J];园林;2010年05期
6 阚丽艳;陈伟良;李婷婷;汤雨琴;车生泉;;上海辰山植物园雨水花园营建技术浅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12期
7 彭贵平;;辰山植物园建设难点及对策[J];园林;2010年05期
8 克里斯朵夫·瓦伦丁;丁一巨;章健玲;;上海辰山植物园[J];风景园林;2010年04期
9 茹雯美;;上海辰山植物园的“雨水管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3期
10 朱育帆;姚玉君;孟凡玉;王丹;张振威;冯纾妮;孟瑶;孙天正;严志国;翟薇薇;郭畅;孙建宇;齐羚;杨展展;崔庆伟;张隽岑;龚沁春;常钰琳;田锦;董顺芳;孙珊;陈尧;;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贴近山石、水和自然、工业历史[J];城市环境设计;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伟良;张勇伟;范季玉;;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特色与创新的结合——浅谈上海辰山植物园的绿化施工技术[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2 张德顺;;上海辰山植物园营建关键技术及对策[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忠洪;辰山社区:16个民族居民和谐相处[N];桂林日报;2011年
2 杨继祥;上北辰山骑马垂钓逛庙会[N];厦门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杨继祥 通讯员 叶文彬;近万游客北辰山逛庙会赏美景[N];厦门日报;2006年
4 记者 肖敏;贵州首家殡殓一体化项目将落户“诗乡”[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5 记者 陶健;上海辰山植物园试开园[N];解放日报;2010年
6 记者 陈晓红;郑州遵义警方联合侦破非法集资诈骗案[N];遵义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陶健;辰山植物园今起正式开园[N];解放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韦莎妮娜 通讯员 符霞光;“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N];桂林日报;2011年
9 厦门记者站 史蔓蓉 张铁军;北辰山:莫让游人涉险[N];中国旅游报;2001年
10 驻上海记者 张卓钧 通讯员 吴鸿;德国歌德学院向上海辰山植物园捐赠竹亭[N];中华建筑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雪晴;竹子造景艺术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竹园改造中的设计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冯纾傝;基于“潜质”的废弃采石场景观重构:辰山植物园西矿坑景区实验性景观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04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0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