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哈尔滨市阿城区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哈尔滨市阿城区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 哈尔滨市阿城区
【摘要】:生态保护红线(简称“生态红线”)是保障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底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周边地区和自然资源被逐渐开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建设用地侵占了为城市提供重要生态服务的生态用地,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2011年我国提出生态保护红线的规划思想以来,近几年政府和学者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推动了我国城市和地区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并于2015年颁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简称《指南》),以切实指导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然而,《指南》中提出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较适合于国家或区域尺度,对于市域尺度上生态红线的划定而言,其可操作性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划定市域尺度生态红线的方法。本研究梳理了生态红线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指出了《指南》中生态红线划定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划定生态红线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并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市域尺度上的可操作性。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等各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前期的理论梳理和数据采集工作;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主要用于阿城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以及生态红线的应用研究;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统计分析、案例研究及其他定量的研究方法被用于阿城区生态红线划定的研究。本研究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划定生态红线的方法,以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例阐述了生态红线划定的具体步骤,并将阿城区生态红线应用到非煤矿山整治规划中。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能够弥补《指南》的方法应用到市域尺度上的不足,能够保护市域范围内完整的生态网络,易于落地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 哈尔滨市阿城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20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2.1 研究目的8-9
- 1.2.2 研究意义9
- 1.3 相关概念的诠释与界定9-10
- 1.3.1 生态保护红线9
- 1.3.2 生态安全格局9-10
-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成果10-17
- 1.4.1 国内研究进展及成果10-14
- 1.4.2 国外研究进展及成果14-15
- 1.4.3 国内外研究简析15-17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17-18
- 1.5.1 研究内容17-18
- 1.5.2 研究方法18
- 1.6 研究框架18-20
- 第2章 基础研究20-28
- 2.1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划定生态红线的理论20-23
- 2.1.1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原理20
- 2.1.2 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博弈的原理20-21
- 2.1.3 整理生态用地斑块的原理21-23
- 2.2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划定生态红线的方法23-27
- 2.2.1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方法23-24
- 2.2.2 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博弈的方法24-25
- 2.2.3 整理生态用地斑块的方法25-27
- 2.3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阿城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28-48
- 3.1 阿城区概况28-31
- 3.1.1 地理概况28-29
- 3.1.2 土地利用转移分析29-31
- 3.1.3 生态系统服务面临的挑战31
- 3.2 生态安全格局的规划框架31-32
- 3.2.1 生态评估对象的确定31-32
- 3.2.2 生态评估因子的识别32
- 3.3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32-46
- 3.3.1 水安全格局的构建32-35
- 3.3.2 生物安全格局的构建35-38
- 3.3.3 游憩安全格局的构建38-40
- 3.3.4 地质地貌安全格局的构建40-44
- 3.3.5 农田安全格局的构建44-46
- 3.3.6 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46
- 3.4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阿城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48-61
- 4.1 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博弈48-50
- 4.1.1 建设用地适宜性的评价48-49
- 4.1.2 用地适宜性的判别49-50
- 4.2 生态用地斑块的整理50-54
- 4.2.1 尺度域的识别50-54
- 4.2.2 生态用地斑块的筛选54
- 4.3 生态用地与政策规范对接54-55
- 4.4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结果55-56
- 4.5 生态保护红线的应用56-59
- 4.5.1 非煤矿山概况56-57
- 4.5.2 矿产开发控制红线的划定57-59
- 4.5.3 非煤矿山整治规划59
- 4.6 本章小结59-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6-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书讯[J];中国园林;2012年09期
2 向颖;戴彦;;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初探——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3年11期
3 张兴国;吴勇;;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灾后山地城乡规划重建[J];新建筑;2008年06期
4 孙永;铁路生态安全格局的设计与构建[J];甘肃科技;2004年12期
5 ;武汉:为生态安全格局划定“铁线”[J];城市规划通讯;2013年13期
6 张超越;;关于青海省海西州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四川建筑;2013年05期
7 崔云兰;胡庆钢;;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勾勒集中区建设图底关系——以安徽江南集中区为例[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8 杨俊宴;任焕蕊;胡明星;;南京滨江新城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及空间策略[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11期
9 任西锋;任素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园林;2009年07期
10 李绥;石铁矛;付士磊;周乐;刘淼;王炜5;;南充城市扩展中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蒙吉军;;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方淑波;肖笃宁;安树青;;基于土地利用分析的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兰州市为例[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左园园;王蒙;毛竹;;浅析中小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宏伟;吴未;王先鹏;曹建丰;;宁波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发展模式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5 陈利顶;高启晨;田惠颖;张海萍;王计平;;长输管道工程沿线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燕乔;黄光庆;陈章和;;广州市果树保护区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7 高晓巍;;山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蒙吉军;朱利凯;;鄂尔多斯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彭俐;汤品森;林志明;;常德市城区生态安全格局及空间格局预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10 王玉利;;城市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思路探析——以郑汴新区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2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袁弘;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从哪儿入手?[N];中国环境报;2012年
2 巅峰智业集团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付佳奇 张家瑞;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在塑造生态田园城市中的应用[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昌苗苗;以环保资源整合理念引导发展[N];中国环境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永珍;科学开发和保护我们的美好家园[N];福建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巴家伟;一条南北绿色中脊 多个山海开放廊道[N];大连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铁铮;生态与艺术结合解决城市水问题[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7 铁铮 ;在绿色怀抱中健康生活[N];中国花卉报;2004年
8 马浩剑;2万亩新增绿地如何布局?[N];常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青;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分析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姗姗;江西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雷娜;低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下西南山地村镇防灾减灾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韩琪瑶;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哈尔滨市阿城区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程婕;天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王洁;城乡一体化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与技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肖洛斌;南京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任慧君;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海鸥;成都市不同时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初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雷忠兴;基于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管制规划[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陆禹;基于粒度反推法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9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09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