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理连通率对岩体力学特性影响的细观研究
本文关键词:节理连通率对岩体力学特性影响的细观研究
【摘要】:采用等效岩体(ERM)技术,将节理和岩块分别用光滑节理模型及颗粒体模型表征,构建含不同节理倾角、连通率的等效岩体模型。结合试验结果,从细观力学角度开展单轴压缩条件下节理连通率对岩体强度、破裂机制、能量演化等力学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当节理方向与加载轴向呈一定夹角时,岩体表现出沿岩桥连线方向的贯通破坏趋势,尤其当节理倾角α=30°,连通率L=0.8时,岩体破坏表现出岩桥复合贯通破坏模式。在该类节理倾角(α=30°)条件下,随节理连通率增大,岩体表现出的主要力学特征为:(1)峰值抗压强度呈不断降低趋势;(2)微破裂总数不断下降,但张拉型微破裂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微裂纹进一步集中在不同层间节理尖端岩桥连线上产生;(3)声发射(AE)事件产生时间在整个加载阶段逐渐分散,声发射事件总数及破裂强度分布范围、均值、标准差等均不断减小;(4)峰值应变能及峰后应变能、动能变化率降低,峰后摩擦能增速放缓,试样破坏所需的外界做功逐渐降低。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堪萨斯大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节理 连通率 岩体 力学特性 细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17401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o.FRF-TP-14-036A1)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3.堪萨斯大学工程学院,美国劳伦斯66045 7609)1引言节理作为岩体中广泛发育的一类地质结构面,将岩体切割为大小不同的块体,使岩体成为典型的不连续介质,表现出非线性、非连续、非均匀等特比值[1]。节理连通率通常在0~1之间变化,反映节理的贯通程度,对岩体变形、强度、破坏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莉;谭卓英;周喻;张晓平;;煤样巴西劈裂试验中声发射特性的细观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胡波;王思敬;刘晓丽;;共面断续节理岩体直剪强度特性模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吴顺川;周喻;高利立;张晓平;;等效岩体技术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4 陈新;廖志红;李德建;;节理倾角及连通率对岩体强度、变形影响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5 白世伟,任伟中,丰定祥,周少怀;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强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1999年02期
6 周喻;吴顺川;许学良;孙伟;张晓平;;岩石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特性的颗粒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7 周喻;吴顺川;王莉;严琼;赵伟;张晓平;;等效岩体技术在断续双节理岩石试件破裂机制细观分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3年10期
8 周喻;吴顺川;高永涛;A.Misra;;Macro and meso analysis of jointed rock mass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 by using equivalent rock mass(ERM) technique[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明;夏才初;李宏哲;;节理研究进展及在非贯通节理岩体研究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2 胡波;张楠;王思敬;陈俊生;;断续节理岩体模型试验及强度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金爱兵;李兵;邓富根;;断续节理对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4 骆世威;刘杰;肖蕾;胡静;汤天彩;;裂隙岩体参数分区分级法在如美电站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5 邢闯锋;刘红岩;马敏;刘冶;;循环冻融下节理岩体损伤破坏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3年08期
6 刘远明;张森;刘杰;夏才初;;不同节理形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7 陈新;彭曦;李东威;吕文涛;;基于两种破裂判据的裂隙岩体单轴压缩起裂分析[J];工程力学;2013年10期
8 蒋中明;伍东卫;赵海斌;冯树荣;;复杂裂隙岩体力学特性的数值试验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11期
9 吴顺川;刘芳标;周喻;韩庆;;岩体节理产状系统聚类与边坡失稳模式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10 刘军;胡海浪;骆世威;;裂隙岩体宏观力学参数确定方法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伟中;白世伟;丰定祥;陈锦清;贾中和;;直剪条件下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的强度特性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宁;张平;陈蕴生;;裂隙岩体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远明;夏才初;;修正Lajtai岩桥破坏模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YanJun Shang;ShiHui Li;Kun Li;Jun Song;YuanChun Sun;;The Deformation Rate Ratio Criterion(DRRC):From empirical hypothesis to decision verificatio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胜传;复杂场地高坝建设适宜性的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2 张平;裂隙介质静动应力条件下的破坏模式与局部化渐进破损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3 向文飞;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及力学特性尺寸效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戴永浩;非饱和板岩细观试验与本构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李廷春;三维裂隙扩展的CT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李晓静;深埋洞室劈裂破坏形成机理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郭彦双;脆性材料中三维裂隙断裂试验、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张曙光;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高拱坝建设工程地质适宜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刘远明;基于直剪试验的非贯通节理岩体扩展贯通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建武;含单一天然弱面岩石试样的力学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安晶;热冲击条件下含表面裂纹的UHTC破坏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危烽;岩桥拉张破裂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5 张平;非贯通裂隙岩机低温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6 韩信;裂隙介质静、动剪切特性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冯海鹏;不同剪切速率下节理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8 丁增志;节理表面形貌研究及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强度准则中的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9 刘林;非贯通裂隙岩体破坏模式与强度特性细观数值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温暖冬;裂隙岩体锚固方式优化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富田;樊学豹;苏计红;;白云铁矿东矿深深部开采C区边坡稳定性评价[J];包钢科技;2007年04期
2 宿辉;李长洪;;不同围压条件下花岗岩压缩破坏声发射特征细观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3 唐春安,黄明利,张国民,焦明若;岩石介质中多裂纹扩展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的数值模拟[J];地震;2001年02期
4 陈洪凯;唐红梅;;危岩主控结构面强度参数计算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5 张晓平;吴顺川;张兵;潘文;;软弱夹层几何参数对试样力学行为影响颗粒元模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6 李曼;秦四清;马平;孙强;;利用岩石声发射凯塞效应测定岩体地应力[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7 黄梦宏,唐礼忠;断续节理岩石破坏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金爱兵;李兵;邓富根;;断续节理对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9 刘东燕,,朱可善;岩石压剪断裂及其强度特性分析[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10 刘刚;龙景奎;王照华;;断续节理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连,满作武,薛果夫;三峡工程岩体破坏分析中面连通率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S2期
2 王晓明;夏露;郑银河;于青春;;基于三维裂隙连通率的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S2期
3 肖建勋;程远帆;王利丰;;岩体结构面连通率研究进展及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4 黄润秋,范留明;非均匀分布随机结构面连通率的概率模型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5 吴琼;唐辉明;王亮清;章广成;;基于平均迹长修正新方法的岩体三维连通率及抗剪强度参数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2期
6 丛璐;宋彦辉;孟祥凌;;连通率法与Hoek-Brown经验估算法的力学参数估值比较[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年01期
7 马平;孙强;;亚碧罗地区结构面连通率研究[J];金属矿山;2010年08期
8 张斌,聂德新;利用岩石结构面网络模拟计算岩体带宽连通率及岩体强度参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4期
9 王晓明;黄孝泉;夏露;王吉亮;肖云华;于青春;;乌东德坝区拱座岩体三维裂隙连通率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茂昆;;关于岩石裂隙连通率的探讨[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三次大会论文集[C];1994年
2 陈又华;宋肖冰;;三峡工程左厂1~5~#机短小缓倾角裂隙迹长及连通率施工期专题研究[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范留明;黄润秋;;随机结构面展布模型及其连通率估计[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锦飞;王宏新;李进敏;杨鹏飞;;亚碧罗水电站坝址区中、缓倾角结构面连通率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清辉;夯实“四个基础”提高执勤能力[N];人民武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志达;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肩抗力体连通率及抗滑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正文;白鹤滩水电站左岸坝肩抗力体连通率及抗滑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任旭强;西藏怒江松塔水电站坝区中缓倾角裂隙连通率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1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1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