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再生中的“城市针灸”策略初探
本文关键词:历史街区再生中的“城市针灸”策略初探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旧城的更新改造也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得以展开,使得城市中的历史文化环境和场所精神遭受极大的破坏,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只考虑经济效益而忽略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的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因此,寻求一种能实现物质更新与历史文化传承相协调的历史街区再生策略对当下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现状而言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城市看作有机的生命体,并引入“城市针灸”理论的相关概念,以期基于对“城市针灸”设计策略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探寻可借鉴的历史街区再生策略。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动态,并确定研究内容为历史街区再生中“城市针灸”策略的应用探索,进而提出研究方与论文的组织框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通过文献阅读、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历史街区再生及“城市针灸”的相关概念和内涵特征加以阐述,指出目前我国历史街区再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城市针灸”的作用特征和优势对将“城市针灸”引入历史街区再生中的可行性作出了分析研究,为论文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主要包括第三章的应用分析和第四章的具体实践策略研究。主要在上一章节对历史街区再生和城市针灸理论的综合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在历史街区再生中发挥“城市针灸”积极作用的应用原则、应用目标、应用类型。并针对“城市针灸”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面复兴的目标,试图从场地设计、物质更新、功能重整、空间活化、文化重塑几个方面提出一种有利于我国历史街区再生过程中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设计策略,为具体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通过对将“城市针灸”理论应用到东莞石龙岭南壹号商业街区再生项目中的实践探索,完成论文从理论研究、设计策略建构到实践的转换。
【关键词】:历史街区 再生 城市针灸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历史街区再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2
- 1.1.2 我国历史街区再生面临严峻挑战12-13
- 1.1.3 历史街区再生需要兼顾各种因素13-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的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研究现状与动态15-22
- 1.3.1 关于历史街区再生15-20
- 1.3.2 关于“城市针灸”20-22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2-24
- 1.4.1 研究内容22-23
- 1.4.2 研究方法23-24
- 1.5 论文框架24-25
- 第二章 历史街区再生及“城市针灸”的基础理论研究25-38
- 2.1 历史街区再生的基础研究25-29
- 2.1.1 相关概念界定25-26
- 2.1.2 历史街区的内涵和特征26-27
- 2.1.3 历史街区再生的现实意义27-28
- 2.1.4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再生存在的问题28-29
- 2.2“城市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29-37
- 2.2.1“城市针灸”的相关概念29-32
- 2.2.2“城市针灸”的作用特征和优势32-34
- 2.2.3“城市针灸”应用于历史街区再生中的可行性34-35
- 2.2.4“城市针灸”理论的应用及不足35-37
- 本章小节37-38
- 第三章 历史街区再生中“城市针灸”的应用分析38-48
- 3.1“城市针灸”的应用原则38-40
- 3.1.1 整体与局部互动性原则38
- 3.1.2 以人为本原则38-39
- 3.1.3 有机更新原则39
- 3.1.4 小规模、渐进性原则39-40
- 3.2“城市针灸”的应用目标40-41
- 3.2.1 实现城市的多元复兴40
- 3.2.2 延续街区的场所精神40-41
- 3.2.3 激发和引导后续开发建设41
- 3.3“城市针灸”的应用类型41-47
- 3.3.1 城市中的开放空间41-43
- 3.3.2 交通枢纽设施43
- 3.3.3 标志性建筑43-44
- 3.3.4 历史遗迹44-45
- 3.3.5 商业休闲设施45-46
- 3.3.6 文化休憩空间46-47
- 本章小节47-48
- 第四章 历史街区再生中“城市针灸”的实践策略研究48-86
- 4.1“城市针炙”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框架48-50
- 4.2 结合现状调研,优化空间层次50-53
- 4.2.1 打通开放空间系统,完成与城市的融合51
- 4.2.2 保留原住居民生活空间,,延续传统生活结构51-52
- 4.2.3 优化边界空间,实现公共区与生活区的对接52-53
- 4.3 物质更新53-60
- 4.3.1 建筑更新54-56
- 4.3.2 基础设施更新56-60
- 4.4 功能重整60-64
- 4.4.1 增强功能多样性60-62
- 4.4.2 提高功能的融合性62-64
- 4.5 公共空间活化64-73
- 4.5.1 街道空间的活化65-68
- 4.5.2 广场空间的活化68-73
- 4.6 文化重塑73-85
- 4.6.1 延续传统的空间肌理73-75
- 4.6.2 传承历史建筑特色要素75-80
- 4.6.3 塑造特色文化景观80-85
- 本章小节85-86
- 第五章 东莞石龙岭南壹号商业街区再生项目设计实践86-116
- 5.1 岭南壹号商业街区项目概述86-88
- 5.2 岭南壹号商业街区项目现状调研及问题研究88-94
- 5.2.1 区位现状88-89
- 5.2.2 功能现状89
- 5.2.3 交通现状89-92
- 5.2.4 空间现状92
- 5.2.5 建筑现状92-94
- 5.3“城市针灸”策略的应用潜力94-96
- 5.4 项目定位96-97
- 5.5 预设目标97-98
- 5.6“城市针灸”在岭南壹号商业街区项目中的具体实践手段98-115
- 5.6.1 场地设计98-100
- 5.6.2 物质更新100-103
- 5.6.3 功能重整103-106
- 5.6.4 空间活化106-110
- 5.6.5 文化重塑110-115
- 本章小节115-116
- 第六章 论文结论及展望116-118
- 6.1 主要结论116-117
- 6.2 不足与展望117-118
- 参考文献118-122
- ⑴ 学术著作类118-119
- ⑵ 期刊文献类119-120
- ⑶ 学位论文类120-122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22-123
- 致谢123-124
- 附件12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大凤;张昌贵;薛君艳;杨狄荣;;三个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张明;;浅析历史街区的开发和保护[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陈铁夫;弓箭;;中小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探索——以江山市市心街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1年02期
4 肖泳;申亚;黄瑶;;山地特色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探析[J];建筑创作;2011年11期
5 彭恺;周均清;;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历史街区复兴[J];城市问题;2012年11期
6 陈楠;王勇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保护与更新——以铁井栏历史街区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7 郭超;;瑞士卢塞恩古街区保护的启示[J];北京规划建设;2013年03期
8 李孟波;;生物遗传法则:一种历史街区保护的新视角——以张家口市堡子里街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9 黄蓓,阮仪三;周庄市河街区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1987年04期
10 顾晓伟,祝波;历史街区的保护[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莉;;西安鼓楼街区保护与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康新宇;;小城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与复兴——以东莞市石龙镇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和平;严爱琼;;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刘扬;;历史地区保护与复兴过程中的居民参与——以永州柳子街区保护更新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5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白宁;;刍议西安市传统街区保护的法规、经济基础及组织实施[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黄浩;;景德镇三闾庙古街区保护与修复[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代阳;徐苏宁;;历史街区改造的美学解读[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大树;;历史文化名城古街区的保护 临海紫阳古街区的保护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10 边克克;游小文;;历史街区改造中的活力延续[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丁;发展旅游业促进城市历史街区的风貌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街专业委员会理事 赵中枢;街区保护:重在认识 贵在细节[N];中国文化报;2014年
3 周广宇;平江历史街区获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记者 张甜甜;平江历史街区获遗产保护荣誉奖[N];苏州日报;2006年
5 记者 章映;历史街区规划 听听你的主意[N];温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章映;传承历史文化,还是繁荣现代商业?[N];温州日报;2008年
7 王伟英;看日本如何保护历史街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顾巍钟 王宏伟;既要保护老街区 也要善待老街坊[N];新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顾巍钟;老街区改造:不赚钱可以,搞砸了不行[N];新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邱骏;五巷——涵西街区:依依稻河水 袅袅两岸商[N];泰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明欣;经营城市历史街区[D];同济大学;2007年
2 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刘敏;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价值评价与文化生态保护更新[D];重庆大学;2004年
4 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君;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邓慧;历史街区商业化进程中的体验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曹苇;西安鼓楼历史街区更新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军华;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更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朱文龙;西安老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耀兴;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利用探索[D];重庆大学;2007年
7 薛姣;传统居住街区公共设施的更新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8 姜建涛;历史街区形象延续的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张志颖;沈阳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董义雷;合肥市城隍庙片区历史演变及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4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1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