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4:28

  本文关键词: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城 绿色街区 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环境要素


【摘要】:分析了我国出现的生态城现象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未来生态城规划的实效性趋势,从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绿地植被、水体条件等方面提出了适应不同生态环境要素的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力图弥补当前生态城规划在中观层面研究的不足,建构科学有效的绿色街区规划方法体系,探讨绿色生态理念在街区层面的实现途径。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城市空间与城市设计研究所;
【关键词】生态城 绿色街区 城市设计策略 生态环境要素
【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生态指标数字化模拟与测评方法研究”(20100032110047)
【分类号】:TU984.115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以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见证了生态城市的研究必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各类城市问题日益严重,学术界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生态城市规划研究体系,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光宇;生态城市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6期

2 冷红,郭恩章,袁青;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9期

3 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4 曾坚;左长安;;基于可持续性与和谐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理论[J];建筑学报;2006年12期

5 臧鑫宇;陈天;王峤;;生态城理论与实践研究进程中的绿色街区思维[J];建筑学报;2014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媛;夏热冬冷地区基于节能的气候适应性街区城市设计方法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亮;;“新区域主义”的层次特征及对“长三角”城市合作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2 秦海燕;丁绍刚;金芸;;都市生态主义——基于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营建理念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3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4 王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唐虹;秦飞;;城市人、环境、文化的最优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园林城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2期

6 李云圣;;欲望与理性的平衡——读《城市发展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4期

7 杨寅;;《城乡规划法》对城市发展资源配置的新突破[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李学锋;;生态时代城市发展的国际借鉴与中国愿景[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3期

9 张学文;夏颖;;GIS技术在城市空间管制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10 朱泮民;姬晓娜;;平顶山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探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菲;;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李欣;李枝坚;宋延鹏;蔡春;;人本理念下广东“理想城市”愿景及路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利波;席光亮;张远景;;总规之路,路在何方?——探析城市总体规划的未来变革之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盛鸣;叶伟华;周亚琦;;从刚性保护到有机管理:对深圳市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与管理的初步思考——兼议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莉;张玉坤;;都市农业——在城市层面实践“永续农业”思想[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晓峰;;西方城市规划方法的基本类型与演变方向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珠;;江阴市气象条件对城镇规划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曹杰勇;;理想社区的现实性运作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讨论新城市主义理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育红;彭彤;;运动·自然·生命之光——陕西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环境规划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孙明;邹广天;;寒地城市住区绿地规划对策[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7 阳煜华;基于城市设计理论的奥林匹克公园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李P;现代城市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思想和实践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东钦;基于生态城市构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学;生态城市经营模式及评价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代安锋;云南中等城市组群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崔潇;城市居住小区私家车停放空间与环境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廖磊;城市景观风貌的保护与延续[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铮;基于混合使用概念的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策略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马明春;济南市旧住区更新中的居住环境问题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王琳;西安市城市中心区空间结构变迁以及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江畔;中小城市的地域性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研究与震后城市重建[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逢祥,王庆一;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的必然选择(上)[J];节能与环保;2004年08期

2 涂逢祥,王庆一;建筑节能——中国节能战略的必然选择(中)[J];节能与环保;2004年09期

3 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3期

4 黄光宇;生态城市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6期

5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6 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7 沈清基;吴斐琼;;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8 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1997年06期

9 段进;邱国潮;;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5期

10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振;夏热冬冷地区基于城市微气候的街区层峡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宇青;结合气候的设计思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郑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小区户外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海峰;由香港、深圳城市建筑设计中引起的一些思考[J];甘肃科技;2002年08期

2 李和平;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探讨[J];华中建筑;2002年02期

3 何皎皎;城市设计是科学、技术、社会和艺术的结合——介绍荷兰城市设计学科的发展历程与要点[J];江苏建筑;2002年01期

4 刘玉民,白晨曦;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建筑创作;2002年Z1期

5 曲晓东;规划中城市设计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2年05期

6 祝波;关于城市设计的现象学思考[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7 孙颖,李艾芳;明清北京古城城市设计特色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王唯山;论实施城市设计的策略[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9 韩佑燮;韩国城市设计发展过程的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3期

10 刘涛;关于城市设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广君;林姚宇;;论我国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范嗣斌;邓东;刘继华;;侧重于实施性的城市设计实践——以三亚“阳光海岸”城市设计为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陈天;尔惟;;试析立足我国本土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的建立[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余柏椿;;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双性思维[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林姚宇;陈国生;;论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 概念·价值·方法·成果[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郭恩章;吕飞;;对哈尔滨城市设计历程的认识[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刘代云;;论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的实践平台[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李少云;;探索务实的城市设计运作体系[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阎树鑫;关也彤;;面向多元开发主体的实施性城市设计[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e,

本文编号:630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30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