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拐点特征周期研究
本文关键词: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拐点特征周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长周期地震动 反应谱 特征周期 动力放大系数 相关性
【摘要】:研究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两个拐点周期的统计特征以及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考虑震中距、震级和场地类型不同,筛选长周期成分丰富的破坏性浅源强震数字化记录,通过反应谱分析,基于Newmark-Hall模型计算加速度反应谱第一下降段特征点周期和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分析特征周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第一下降段特征点周期和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随震中距和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场地类型对第一下降段特征点周期有显著影响,而对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的影响不显著;震中距和震级与第一和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的秩相关性处于中等偏弱水平,表明该两个特征点周期随震中距和震级而变化,采用单一的震中距和震级估算设计反应谱的特征点周期,并非可靠;第一和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的线性相关性为中等偏弱水平,现有规范以第一下降段特征点周期估算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的线性模型并不适用于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考虑震中距、震级和场地类型的综合影响,给出了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第一和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的计算模型;依据四类场地上的统计平均值,给出第一和第二下降段特征点周期建议取值,可供规范修订时参考。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反应谱 特征周期 动力放大系数 相关性
【基金】: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4ZA06,2015ZB26)
【分类号】:TU311.3
【正文快照】: 0引言远场长周期地震动对自振周期较长的工程结构会造成损伤破坏,诸如1985年墨西哥地震中,距震中约400 km外的墨西哥城,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出现了比震中区更严重的震害[1];2008年汶川地震中,距震中1 900 km的台北101塔实测的结构反应明显[2]。通常生成长周期地震动的条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锡元;齐微;徐平;闫维明;;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对反应谱特性影响的统计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陶能付,章在墉,李文艺;概率一致反应谱的长周期外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2期
3 刘强;周瑞忠;刘宇航;;地震动瞬时能量谱与结构位移响应关系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5期
4 俞言祥,汪素云;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J];地震;1997年04期
5 周锡元;王广军;苏经宇;;同样烈度下震级、震中距对地面运动谱特性的影响[J];地震工程动态;1983年Z1期
6 周锡元,樊水荣,苏经宇;场地分类和设计反应谱的特征周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八)[J];工程抗震;1999年04期
7 李恒;李龙安;冯谦;;用位移反应谱研究长周期设计地震反应谱[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4期
8 方小丹;魏琏;周靖;;长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特点与反应谱[J];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03期
9 翁大根;徐植信;;上海地区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10 王君杰,范立础;规范反应谱长周期部分修正方法的探讨[J];土木工程学报;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洋;石永久;;地震动功率谱实用模型的低频段合理性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2 翁大根,徐植信;对上海市抗震设计反应谱及时程曲线的认识──答“关于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中长周期设计反应谱的讨论”[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3 李杰,李建华;多点激励下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谱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3期
4 贾立哲;段忠东;陆钦年;;基于凸集模型的界限pushover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5 张卉;王志清;彭元诚;龙晓鸿;;四渡河大跨悬索桥空间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3期
6 全伟;李宏男;;基于小波变换的拟合规范反应谱多维地震动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4期
7 马宁;徐龙军;谢礼立;;集集地震地震动频谱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1期
8 郭晓云;翟长海;谢礼立;;地震动双规准速度反应谱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3期
9 李平;薄景山;孙有为;郭晓云;门妮;;场地类型对反应谱平台值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10 梁小华,蒋溥;桃夭门大桥基岩长周期设计反应谱[J];地震地质;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军;李英民;;场地类别对抗震设计反应谱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徐植信;余安东;;关于地震影响系数的讨论[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3 俞言祥;汪素云;胡聿贤;;用宽频带数字记录计算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4 焦驰宇;龙佩恒;王毅娟;;斜拉桥主塔地震弯矩的主要贡献振型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胥润东;琼州海峡超大多主跨公铁两用悬索桥方案设计和抗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江洋;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与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4 郭恩;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5 韩风霞;钢筋混凝土细长柱结构精细化分析模型及动力二阶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赵长军;大跨索桁桥初步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耿淑伟;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的规定[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8 徐龙军;统一抗震设计谱理论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刘庆林;传统反应谱CQC法研究与改进[D];浙江大学;2007年
10 赵永峰;精致化延性抗震设计理论[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杰;一种地震动区划方法及其在震后烈度快速评估中的应用[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李海燕;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动方向性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冰;单索面矮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辉;隔震层位置及阻尼比对隔震效果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楼可城;抗震结构设计地震反应输入波的选取与虚拟场地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6 郭锋;抗震设计中有关场地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胡月伟;基于反应谱的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董晓岚;等延性屈服点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杨郁青;门式起重机模态分析及抗震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10 周长安;基于平面规则钢筋混凝土杠架结构的新旧抗震设计规范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永军,朱f^;近断层地震的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张小平;刘溯;刘超;张银龙;马顺;刘洋;李涯;姜华;张凤君;;设计地震动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确定方法的探讨[J];防灾减灾学报;2011年04期
3 周雍年;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对地面运动反应谱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4年04期
4 谢礼立,周雍年,胡成祥,于海英;地震动反应谱的长周期特性[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年01期
5 周正华,周雍年,赵刚;强震近场加速度峰值比和反应谱统计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3期
6 周正华,周雍年,卢滔,杨程;竖向地震动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年03期
7 周雍年,周正华,于海英;设计反应谱长周期区段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8 张晓志,谢礼立,于海英;地震动反应谱的数值计算精度和相关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9 吴琛;周瑞忠;;Hilbert-Huang变换在提取地震信号动力特性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5期
10 刘哲锋;沈蒲生;胡习兵;;地震总输入能量与瞬时输入能量谱的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龙军;赵国臣;谢礼立;;基于分量分离方法的地震动反应谱[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3年11期
2 张晓志,谢礼立,于海英;地震动反应谱的数值计算精度和相关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6期
3 黄仕彪;张振亚;贺广零;;人造地震动反应谱的非线性拟合[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3期
4 李勇哲;罗兆辉;李京玲;李大华;;相位非平稳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技术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李海山;丁阳;;基于相位余弦分区的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6 李杰,李建华;地震动反应谱变异系数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年02期
7 钱胜国;张练;卢波;;地震动反应谱时程变化特性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9年05期
8 张郁山;赵凤新;;基于小波函数的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9 刘志明;杜成斌;孙立国;;空间相关非平稳地震动反应谱拟合[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红帅;;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设计地震动反应谱标定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勇哲;胡淞淋;李大华;;相位非平稳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技术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米素婷;陈丹;吕晓健;;黄土地区挖填场地地震动反应谱参数特性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俞言祥;汪素云;胡聿贤;;用宽频带数字记录计算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4 周正华;林淋;王玉石;王伟;;竖向地震动反应谱[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正华;林淋;王玉石;王伟;;竖向地震动反应谱[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素云;俞言祥;吕红山;;利用CDSN宽频带记录研究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特性[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俞言祥;汪素云;胡聿贤;;用宽频带数字记录计算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俞言祥;汪素云;;利用CDSN宽频带数字记录计算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兰晓雯;基于汶川地震动衰减特征的四川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勇哲;非平衡人造地震动反应谱拟合技术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9年
2 陈学中;Ⅱ类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辛;Ⅲ类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32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3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