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前马房农庄景观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2017-08-16 14:19
本文关键词:楚雄市前马房农庄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每年也呈现出严重化的趋势,甚至超出了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现代生态农庄理念的形成,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措施。目前,我国生态农庄的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们地域辽阔、文化风俗差异大,从开始借鉴,到照搬照抄,导致了生态农庄的建设与当地的地域空间分离。我国在生态农庄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建设速度和经济利益,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农庄的生态性。本文以前马房现代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希望对生态农庄构建理论展开详细深入的探讨,对现代生态农庄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针对目前国内生态农庄规划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现代生态农庄的规划设计。基于国内外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基础上,以楚雄市前马房农庄为工程背景,结合生态规划理论,分析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情况,强调水源保护的重要性,深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解决存在的生态问题,同时考虑我国政策、经济、生态等多方面因素,完成空间组织、功能配置、形式风格等相关内容。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已有的现代生态农庄实例,提出了现代生态农庄的创新性规划设计模式。
【关键词】:生态农庄 景观规划 生态措施 产业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创建“美丽乡村”11-12
- 1.1.2 资源优势12
- 1.1.3 政策优势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2.1 研究目的12-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14-16
- 1.3.1 国外发展动态14-15
- 1.3.2 国内发展动态15-16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16-18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1.5 设计框架和计划流程18-19
- 1.5.1 设计框架18
- 1.5.2 计划流程18-19
- 2 相关理论及概念解读19-37
- 2.1 “美丽乡村”景观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19-20
- 2.1.1 “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19
- 2.1.2 “美丽乡村”的定义19-20
- 2.1.3 “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内涵20
- 2.2 乡村景观分类及评价20-21
- 2.2.1 乡村景观的分类20-21
- 2.2.2 乡村景观的评价21
- 2.3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21-23
- 2.3.1 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21
- 2.3.2 美丽乡村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21-23
- 2.4 生态农庄的概念23-26
- 2.4.1 生态农庄的特点23-25
- 2.4.2 生态农庄的类型25-26
- 2.4.3 生态农庄的功能26
- 2.5 生态农庄的规划理论研究26-31
- 2.5.1 景观美学原理26-27
- 2.5.2 可持续发展原理27
- 2.5.3 旅游心理学27
- 2.5.4 旅游经济学27
- 2.5.5 循环经济理论27-28
- 2.5.6 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28-31
- 2.6 优秀生态农庄设计案例31-37
- 2.6.1 观光综合型——肇庆广新生态农业园31-32
- 2.6.2 科普教育型——福清天生林艺教育园32-34
- 2.6.3 休闲体验型——闽侯白沙湾生态农庄34-37
- 3 现状条件分析37-49
- 3.1 基础现状分析37-45
- 3.1.1 区位分析37-38
- 3.1.2 交通分析38-39
- 3.1.3 旅游资源39-40
- 3.1.4 客源分析40-41
- 3.1.5 污染分析41-42
- 3.1.6 水域现状42
- 3.1.7 农作物现状42-43
- 3.1.8 场地地形43-44
- 3.1.9 水系分析44-45
- 3.2 自然条件分析45-47
- 3.2.1 土壤分析45
- 3.2.2 气候分析45-46
- 3.2.3 日照分析46
- 3.2.4 风向分析46-47
- 3.3 场地SWOT分析47-49
- 3.3.1 Strength优势47
- 3.3.2 Weakness劣势47
- 3.3.3 Opportunity机遇47
- 3.3.4 Treat威胁47-49
- 4 景观规划设计49-69
- 4.1 规划总则49-51
- 4.1.1 规划期限49
- 4.1.2 规划依据49-50
- 4.1.3 指导思想50
- 4.1.4 规划原则50-51
- 4.1.5 规划目标51
- 4.2 主题理念51-52
- 4.3 功能分区52-55
- 4.3.1 规划构思:设计草图52-53
- 4.3.2 规划结构53
- 4.3.3 功能分区53-55
- 4.4 总平面图55
- 4.5 水系分布55-56
- 4.6 视线分析56-57
- 4.7 竖向设计57
- 4.8 规划路网说明57-58
- 4.9 消防通道58
- 4.10 综合防灾规划58-59
- 4.11 经济技术指标59
- 4.12 产业调整59-61
- 4.12.1 产业生态群结构59
- 4.12.2 产业链总体设计59-60
- 4.12.3 种植结构调整60-61
- 4.13 技术设计61-69
- 4.13.1 设计技术构架61-63
- 4.13.2 净化流程63-64
- 4.13.3 岸线处理64-66
- 4.13.4 湿地设计66-69
- 5 方案深化69-89
- 5.1 种植设计69-71
- 5.1.1 植物配置69-70
- 5.1.2 区域种植70-71
- 5.2 道路设计71-73
- 5.3 入口设计73-74
- 5.4 广场设计74-76
- 5.5 设施意向76-79
- 5.5.1 环卫设施76-77
- 5.5.2 景观小品77-79
- 5.6 效果图79-89
- 6 总结89-91
- 6.1 总结89
- 6.2 展望89-91
- 致谢91-93
- 参考文献93-97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设计作品获奖成果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云超;夏宜平;潘菊明;;园林式生态农庄的设计与实践——以浙江嘉兴碧云花园为例[J];中国园林;2008年08期
2 熊赳;龙岳林;;生态农庄的景观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20期
3 郭雨楠;范义荣;陈苗苗;敖素燕;段艳v,
本文编号:683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683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