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发布时间:2017-08-19 22:10

  本文关键词: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传统民居


  更多相关文章: 森林文化体系 呼伦贝尔 传统民居


【摘要】:森林文化体系下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以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俄罗斯族为代表的各少数民族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产生了形态各异的传统居住方式。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对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产生异同的原因,并总结出森林文化体系下相近的自然环境特点、多民族融合的聚居状态,以及相通的宗教与精神信仰使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特征,进而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民居的地域性创作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森林文化体系 呼伦贝尔 传统民居
【基金】: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ZY14072)
【分类号】:TU25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全球建筑趋同化的大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从开始被关注逐渐成为当今的主流。“但现代视野下的地域建筑,不仅要注重“地域性”字面上所依附的空间话题,更需要关心地域范围之内的历时性问题,需要关注随时间流逝,在地域之上所沉积的历史性因素”[1]。当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祖荣;苏孝同;郑小贤;;森林文化及其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于学斌;;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鄂伦春族居住文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3期

3 苗玉媚,李桂文;三河回民乡木刻楞房解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毛艳;走进达斡尔族村落[J];今日民族;2004年10期

5 王竹;王韬;;主体认知与乡村聚落的地域性表达[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时春丽;俄罗斯族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宝峰;王艳梅;陈胜前;;鄂伦春狩猎采集生活的考古学意义[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2 安颖;;鄂伦春族生态文化与自然资源保护关系的实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石英;;鄂伦春族传统居住空间环境探析[J];歌海;2009年01期

4 胡最;刘春腊;邓运员;杨立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5 胡最;刘沛林;曹帅强;;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6 张建锋;张德顺;陈光才;孙慧;汪庆兵;;人居与森林文化浅谈[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陈志刚;王禹浪;王俊铮;;近三十年国内森林文化概念、结构与价值研究综述[J];大连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8 孔德明;;文化人类学视阈下的三江流域赫哲族渔猎住宅艺术摭谈[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4期

9 陈潘;;近五年通古斯语族民族史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阎崇年;;森林文化之千年变局[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洁;鄂伦春族传统游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扬;对鄂伦春“古伦木沓”节中音乐文化展演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冬璇;森林文化视域下的森林旅游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廖春艳;新疆哈萨克族生活方式与健康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佳;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5 管竹笋;村庄的认同意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莉丹;裕固族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高萌;东北三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表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王奕璇;新疆蒙古族社会文化变迁[D];新疆大学;2010年

9 杨静宁;轻质粘土在井干式民居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孙尧;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历史建筑价值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惠君;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经济和社会发展调查报告[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年05期

2 黄焱红;额尔古纳河畔华俄后裔的村庄[J];华夏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3 唐戈;额尔古纳河畔华俄后裔的丧葬习俗[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4 葛丰交,永梅兰;新中国成立前俄罗斯族教育概述[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5 滕春华;新疆俄罗斯族葬俗文化探析[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6 王冬;;乡村聚落的共同建造与建筑师的融入[J];时代建筑;2007年04期

7 聂晨;;复杂适应与互为主体 谢英俊家屋体系的重建经验[J];时代建筑;2009年01期

8 陆扬;析索亚“第三空间”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永年 ,言兼;东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罗斯族[J];神州学人;2002年03期

10 唐戈;中国东北地区俄裔:族称和族群认同[J];西伯利亚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菊;价值认异[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弘扬森林文化 建设生态家园 全民绿化共建“美丽之洲”[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8年05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郑小贤;;中国西部森林文化与可持续发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余水生;刘颖;翁关成;;浅谈和谐森林文化体系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3 吴志文;;森林文化、森林创意产业与林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吴志文;;森林文化、森林创意产业与林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芳芳;刘佳峰;孙玉军;;初议森林文化和森林思想与民族性格关系[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郑小贤;;森林文化与森林经营[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许再富;;民族森林文化与生物多样性有效管理——以西双版纳为案例[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友 贾达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进新时期森林文化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2 吴庆刚;森林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方向[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3 记者 铁铮 通讯员 何晓琪;我国森林文化学术研究呈现新特点[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王君华;关于森林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N];伊春日报;2011年

5 周彩贤 马红 冯达;打造森林文化 丰富首都生态文明内涵[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6 福清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 苏祖荣;多姿多彩的森林文化[N];福建日报;2013年

7 铁铮;森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备受关注[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8 ;推进新时期森林文化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湘西森林文化建设刍议[N];团结报;2003年

10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 李莉;源远流长的森林文化[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玉欢;纳板河保护区森林健康与传统森林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2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慧平;鄂伦春族传统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谭硕;黑龙江省森林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韩慧;北京市森林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3 刘俊宇;湘西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及其旅游价值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3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03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7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