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及分步张拉控制措施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坑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及分步张拉控制措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坑开挖 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损失 张拉锁定 分步张拉
【摘要】:针对基坑工程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特殊性,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分级张拉直至破坏过程中锚索锚固体上剪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张拉荷载、循环加卸载下锚索预应力的损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了锚索预应力在基坑分步开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对一次张拉和分步张拉两种方案下支护桩的位移和弯矩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锚索锚固体前端的脱黏滑移是锚索初期张拉锁定损失的重要原因,张拉荷载越小、循环张拉次数越多,锚索的初期损失率越低;对于多排锚索支护桩,上排锚索预应力会因下排锚索施加而减小,而在整个开挖过程中,锚索预应力呈现波动增大的趋势;通过采取分步张拉控制措施,锚索预应力的张拉锁定及开挖损失均得以明显改善,支护桩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更趋合理,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基坑开挖 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损失 张拉锁定 分步张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356)
【分类号】:TU476
【正文快照】: 0引言预应力锚索加固技术能充分调动和提高岩土体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具有主动支护、施工方便等诸多优点,在边坡加固、基坑支护、矿井施工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1-4]。但对于预应力锚索而言,普遍存在预应力损失的现象,尤其对锚固于土体、软岩中的锚索,损失现象更加明显[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智彪;王启云;陈振富;欧阳中意;龙作颖;;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土层预应力锚索工作性能测试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2 康红普;吴拥政;褚晓威;鞠文君;;小孔径锚索预应力损失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8期
3 程良奎;岩土锚固的现状与发展[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4 朱训国;杨庆;;深基坑预应力锚索支护监测数据分析与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唐孟雄;;基坑工程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6 于远祥;谷拴成;吴璋;王毅;;黄土地层下预应力锚索荷载传递规律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7 刘涌江;杨静;;预应力锚索加固花岗岩类土质高边坡的现场测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8 蒋楚生,周德培,周应华;预应力地梁锚索改善边坡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8期
9 卢萌盟,沈俊,曾宪桃;预应力锚索加固基坑的三维数值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10期
10 张明聚;谢小春;吴立;;锚索与钢支撑混合支撑体系内力监测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艳萍;陈春梅;王俊华;;预应力锚索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2 王闯,梁晓丹,宋宏伟;锚杆支护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现状与发展[J];安徽建筑;2002年01期
3 雷用,王平,张翼;边坡工程的变形控制措施探讨[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4 罗卫华;胡毅夫;张爱民;;预应力锚杆内锚固段锚固特性及参数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5 于富才;杨宏;冉启发;;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王树仁,何满潮,金永军;拉力集中型与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金爱兵;吴顺川;高永涛;;复合锚固桩的承载特性及工程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黄志怀;李国维;李玉起;;不同直径GFRP锚杆承载特征的现场对比试验[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年01期
9 代国忠,傅丰均,代玉宝;锚固工程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的试验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代国忠;徐志;;早强型水泥浆液材料的试验研究及在锚固工程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文;汪稔;;岩土锚固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与发展[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张明聚;王诚浩;吕琦;杨文峰;;预应力锚杆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3 汪稔;孟庆山;;岩土工程中新技术与新材料[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代国忠;陈勇;周黎明;;锚杆高压劈裂注浆机理与新型止浆器的研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代国忠;许国敏;;灌浆锚杆水泥浆液材料改性及劈裂注浆工艺的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晓辉;黄晓东;李国维;梁慷;;张拉荷载下GFRP锚杆的变形特征[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国维;邱利锐;马晓辉;黄志怀;;GFRP筋锚杆框架梁加固公路边坡应用实验[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黄育;郭志昆;;锚杆腐蚀与防腐保护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戴会超;周创兵;邬爱清;郑丹;;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若干岩石力学问题讨论[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马文娟;单红仙;刘小丽;刘涛;郑建国;;钢筋混凝土与钢管混合支撑体系的内力监测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选利;柔性注压锚杆锚固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叶红;风化岩体中压力型锚索锚固机理与设计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东;古代夯土建筑动力响应及抗震保护[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思思;基桩自锚静载测试技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李中国;基于结构—土相互作用的高填方锚索桩板墙设计理论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宋桂红;加锚裂隙岩体整体力学性质研究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蒋楚生;路堤(肩)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徐余;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综合治理新材料新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代国忠;预应力锚杆早强型水泥浆液试验研究与锚固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孙满利;吐鲁番交河故城保护加固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滢涛;金属锚杆端锚状态下的动测度量参数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牛中元;邯郸市某深基坑桩—锚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3 孟俊仓;高强微膨胀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岩质边坡中应用的受力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贾力涛;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及变形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谷延凤;复合土钉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卢成;聚氨酯锚杆加固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佟丹;土层锚杆应力损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韩高阳;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结构优化设计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曹杰;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数值模拟及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10 尹泉;充气锚杆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宇洁;万胜武;;预应力锚索有效锚固长度和极限抗拔力的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张明聚;由海亮;杜修力;王妍;张文宇;;北京地铁某车站明挖基坑施工监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3 高永涛,吴顺川,孙金海;预应力锚杆锚固段应力分布规律及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景锋;余美万;边智华;尹健民;;预应力锚索预应力损失特征及模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年05期
5 蒋良潍;黄润秋;许强;;钢绞线逐根张拉下锚墩基床沉陷所致锚索预应力损失问题[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6 徐湘涛,严丽娟,汪家林;紫坪铺水利枢纽引水发电洞进水口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2期
7 卓旬;梅明荣;;混凝土徐变计算理论和方法综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8 韩光;朱训国;王大国;;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补偿措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丁多文,,白世伟,罗国煜;预应力锚索加固岩体的应力损失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1期
10 徐波;吴智敏;;混凝土中锚杆荷载传递机理的理论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树名;碎裂结构岩体路堑边坡锚固机理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莉;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丽,周德培,杨涛;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中确定锚索预应力值的一种方法[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2 杜斌;李勇;孔思丽;黄质宏;;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锚索预应力损失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6年01期
3 张永安;李峰;蒋鸥;;泥岩高边坡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4 张永安;李峰;;边坡锚索预应力长期监测成果分析[J];工程勘察;2010年03期
5 任爱武;汪彦枢;王玉杰;陈祖煜;姜昭群;;拉力集中全长黏结型锚索长期耐久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6 赵宇飞;汪小刚;贾志欣;李超;何传永;;可拆卸锚索的现场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2年07期
7 田裕甲;吕兵;黄家齐;唐专林;;锚索类型的分析[J];OVM通讯;1999年04期
8 傅金筑;宋青峰;李世俊;;不张拉锚索抗剪实验研究探讨[J];西北水电;2013年06期
9 张玉芳,李奇平,张治平;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工程中锚索拉力实测与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3年03期
10 李德营;殷坤龙;王磊;陈丽霞;;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中锚索预应力的计算方法及对比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占;;预应力锚索桩设计与计算[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2 李伟;强志远;刘玉元;;锚索预应力降低的因素探讨[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3 胡时友;;锚索预应力调节方法与器具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4 周德培;蔡伟;;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蒋楚生;郭建民;;锚索桩板墙结构考虑锚索与桩变形协调时的锚索拉力及桩身内力简易计算方法[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蒋良潍;黄润秋;许强;;钢绞线逐根张拉下锚墩基床沉陷所致锚索预应力损失问题[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昆红;既有锚索预应力损失补偿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许有飞;压力(分散)型锚索锚固机理及工程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张晖;边坡加固工程锚索预应力的长期损失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范卫琴;锚索预应力损失规律的数值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梁力丹;强震作用下锚索震害特征及其健康评估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孟芹;地震作用下锚索破坏模式[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谭立铭;锚索预应力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管乐;考虑摩擦作用锚索框架梁内力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9 叶惠飞;锚索预应力损失变化规律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王想勤;锚索框架梁支护的计算与规律总结[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2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1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