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区范围与空间圈层界定方法与技术路线探讨——以重庆市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
本文关键词:大都市区范围与空间圈层界定方法与技术路线探讨——以重庆市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大都市区 范围界定 方法论探讨 案例研究 综合数据叠加分析
【摘要】: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借鉴。
【作者单位】: 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规划编制研究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局总工程师办公室;
【关键词】: 大都市区 范围界定 方法论探讨 案例研究 综合数据叠加分析
【基金】:重庆市规划局2014年城乡规划和测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
【分类号】:TU982.2
【正文快照】: 引言“大都市区”被认为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所形成的区域经济产业构成单元[1]。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后在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都曾有过相关实践,并在其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编制专门的大都市区规划,以达到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守红;;大都市区的概念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J];上海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2 唐路;薛德升;许学强;;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区研究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3 杜进有;;大都市区城市交通系统与铁路枢纽整合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年01期
4 韦亚平;;大都市区化的空间分工机制——兼论中国城市化的空间政策转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5 许学强;林先扬;周春山;;国外大都市区研究历程回顾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6 洪世键;黄晓芬;;大都市区概念及其界定问题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7 刘铁梅;罗隽;贾超;;浅谈我国大都市区规划中的区域规划理论[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8 陈华彬;;国外大都市整合的经验借鉴[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徐全勇;;美国大都市地区管治理论及其对长三角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张强;;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J];城市观察;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承志;;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紧跟;;当代美国大都市区治理:实践与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宁越敏;高丰;;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及其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易承志;;集中与分散: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历程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5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旭;;20世纪美国大都市区管理模式研究的几次重大转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7 赵e,
本文编号:740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40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