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2:20
本文关键词: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学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原因涉及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多方面,但中小学用地紧张与功能日趋复杂的矛盾,是目前建筑师无法回避的问题。建筑师不能左右土地政策,但项目必须完成,因此寻求解决方法是建筑学学术层可以探讨的,集约化设计策略就是其中一种办法。国内关于这方面研究主要是关于城市高密度环境下中小学设计范畴,集约化设计只是其中一个内容,没有深入性研究,更没有针对校园空间进行研究。本文探讨的重点是集约化设计策略本身,不仅针对高密度环境下的中小学校,也包含如何运用集约化的理念和方法中小学校园中实现空间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本文研究对象是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的集约化设计策略,通过进行大量阅读资料和分析案例,总结了城市中小学校园集约化的历史,原因,意义等。通过对相关学校的实地调研比较,探索目前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规划策略和集约化校园空间设计策略,目的在于指导相关设计。本文的文章大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研究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发展历史,中小学校园集约化的原因以及现实意义。第三章,分析中小学校园集约化的内涵以及原则。第四章,从校园规划的层面上实现集约化校园空间的规划策略第五章,从空间设计的角度分析集约化校园的特点,空间设计策略,重点空间建构策略。第六章,结合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做过的一个项目,从实践角度来进一步阐述集约化策略得到的运用。最后提出对国内集约化策略运用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城市中小学 校园空间 集约化设计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对象11-13
- 1.1.1 研究缘起11
- 1.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畴11-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5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5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5-17
- 1.4.1 研究方法15-16
- 1.4.2 研究框架(图表)16-17
- 第二章 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历史研究17-33
- 2.1 国外中小学校园空间发展历程17-21
- 2.1.1 工业革命以前的中小学校园空间发展概况17
- 2.1.2 现代中小学校园空间发展历程17-21
- 2.2 我国中小学校园发展概况21-23
- 2.2.1 我国教育模式以及教学空间发展历史21-22
- 2.2.2 我国目前城市中小学校园现状22-23
- 2.3 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的产生原因23-26
- 2.3.1“空间集约化”产生背景23
- 2.3.2 国外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的产生原因23-25
- 2.3.3 我国中小学校园集约化产生的原因25
- 2.3.4 我国和西方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的对比25-26
- 2.4 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的发展26-31
- 2.4.1 空间的简单集中阶段26-28
- 2.4.2 开始注重功能复合阶段28-29
- 2.4.3 空间集中和功能复合多元化发展阶段29-30
- 2.4.4 我国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发展30-31
- 2.5 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的现实意义31-33
- 2.5.1 有效组织功能,,节约用地31
- 2.5.2 有利于激发公共空间的活力,促进交流互动31-32
- 2.5.3 有利于安全管理32
- 2.5.4 有利于探索新的校园规划模式32
- 2.5.5 有利于城市界面的形成32-33
- 第三章 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的基础研究33-40
- 3.1 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理念的内涵33-38
- 3.1.1 概述33
- 3.1.2 空间层面的集中化33-34
- 3.1.3 功能层面的复合化34-37
- 3.1.4 建造层面的效率化37-38
- 3.2 城市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的原则38-40
- 3.2.1 系统性原则38-39
- 3.2.2 高效性原则39
- 3.2.3 高品质原则39
- 3.2.4 地域性原则39
- 3.2.5 生态性原则39-40
- 第四章 城市中小学校园集约化规划策略方法40-57
- 4.1 整合化规划策略40
- 4.1.1 含义40
- 4.1.2 意义40
- 4.2 整合规划方法40-54
- 4.2.1 单体整合法40-46
- 4.2.2 围合整合法46-49
- 4.2.3.串联整合法49-50
- 4.2.4 组团整合法50-52
- 4.2.5 立体整合法52-54
- 4.3 整合规划的南北差异54-57
- 4.3.1 气候因素54-56
- 4.3.2 文化地理因素56-57
- 第五章 集约化中小学校园空间设计策略57-74
- 5.1 集约化中小学校园空间特点57-60
- 5.1.1.空间集中性57-58
- 5.1.2.空间立体性58-60
- 5.2 校园空间设计总体策略60-65
- 5.2.1 概述60
- 5.2.2.活化交通空间60-63
- 5.2.3 柔化边缘空间63-65
- 5.3 集约化校园重点空间构建策略65-74
- 5.3.1 入口空间65-68
- 5.3.2 庭院空间68-70
- 5.3.3 中庭空间70-72
- 5.3.4 地下空间72-74
- 第六章 中小学校园空间集约化设计实践74-82
- 6.1 项目概况74
- 6.2 校园空间规划策略74-77
- 6.2.1 基地分析74
- 6.2.2 初期尝试74-75
- 6.2.3 校园规划策略75-77
- 6.3 集约化校园空间设计策略77-78
- 6.3.1 连续一体的空间77
- 6.3.2 活化边缘空间77-78
- 6.3.3 入口整体化设计78
- 6.4 总结78-79
- 6.5 结语与展望79-82
- 6.5.1 结语79
- 6.5.2 展望79-82
- 参考文献82-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86
- 附表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玲,杜庄;大学校园空间形态设计思考及其实践[J];南方建筑;2004年05期
2 张旭红;;中美大学校园空间之比较[J];建筑学报;2006年11期
3 邹永华;;大楼之谓:清华大学校园空间及建筑演变[J];建筑与文化;2007年05期
4 刘万里;张伶伶;;大学校园空间的文化传承研究[J];华中建筑;2009年07期
5 胡群霞;;高校校园空间环境探析——以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张险峰;李亦清;王倩;;自然生态共生视野下的校园空间规划与建构——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异地新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J];中外建筑;2013年07期
7 杜扬;;新型校园空间利弊分析——以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09期
8 王玮;万萱;王U
本文编号:759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5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