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有效孔隙比的黏性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3:05

  本文关键词:基于有效孔隙比的黏性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力学 饱和黏土 结合水膜 有效孔隙比 渗透系数经验公式


【摘要】:粗粒土的渗透系数可由与渗透性能相关且较易量测的常规参数估算,研究黏性土的类似经验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考虑结合水膜对黏性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定义黏性土的无效孔隙比和有效孔隙比的概念,利用黏性土的稠度界限指标液限、渗流的起始水力坡降和双电层参数3种方法,推导无效孔隙比和有效孔隙比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常用的粗粒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得出适用于黏性土的渗透系数经验公式。最后选取泾阳黄土、南海软黏土和科威特盐渍土的相关物理参数,分别代入粗粒土和黏性土的渗透系数经验公式中,得到渗透系数的计算值,将其与室内试验的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黏性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的合理性。在比较分析渗透系数经验公式及3种有效孔隙比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后,推荐采用稠度指标法修正的柯森 卡门和斯托克斯经验公式作为黏性土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山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关键词】土力学 饱和黏土 结合水膜 有效孔隙比 渗透系数经验公式
【基金】: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2014SZS15 Z01)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501034 04)
【分类号】:TU442
【正文快照】: 1引言孔隙特性是影响土体渗透性能的重要因素。土体中的孔隙有有效孔隙与无效孔隙之分,只有有效孔隙才能产生渗流,而无效孔隙对渗流的大小无影响。所谓无效孔隙主要分为3类:不连通孔隙,半连通孔隙和连通但渗透水流不能穿过的孔隙。其中第三类孔隙主要指土颗粒周围结合水膜所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青山,侯杰,,段淑娟;对饱和粘性土渗透规律的新认识及其应用[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 董邑宁;饱和粘土渗透特性的试验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3 冯晓腊,沈孝宇;饱和粘性土的渗透固结特性及其微观机制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年01期

4 李文平,于双忠,王柏荣,刘登宪;煤矿区深部粘性土吸附结合水含量测定及其意义[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3期

5 何俊;施建勇;;膨润土中饱和渗透系数的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6 梁健伟;房营光;;极细颗粒黏土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7 王秀艳,刘长礼;深层黏性土渗透释水规律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8 崔德山;项伟;曹李靖;刘清秉;;ISS减小红色黏土结合水膜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9 廖红建;李涛;彭建兵;;高陡边坡滑坡体黄土的强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7期

10 齐添;谢康和;胡安峰;张智卿;;萧山黏土非达西渗流性状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浩明;典型南海软粘土的渗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雪山;;支护结构上水土压力计算微观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2 周斌;张可能;许晶菁;阮永芬;;稳定渗流时基坑侧向水土压力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3 王忠艳;于远忠;李广才;李鹏飞;;砂土不同粒径对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参数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5 金杰;;实腹式单跨石拱桥空间受力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房营光;丁凯;马彦晓;;强电场作用下极细颗粒黏土渗流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8 张平;房营光;何智威;袁建滨;闫小庆;;不同固结压力下重塑土微孔隙特征变化的试验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9 郝福生;惠治鑫;;科里奥利力对黄河沿岸水体流失的影响及当前治理措施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10 包太,刘新荣,朱可善,张胜群;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卸荷应力场耦合作用[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冰;金佳旭;张春梅;;浑水入渗对尾矿坝孔隙压力分布的影响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德民;马凤山;张亚民;王杰;郭捷;;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杨永涛;张建海;王慧娟;徐元金;张志雄;项庆伟;;隘口沥青心墙坝坝基溶洞处理措施研究[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景龙;王哲;;饱和粉质粘土在不同固结条件下受载后孔压变化试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5 黄小兰;刘建军;杨春和;何翔;;考虑泥岩软化特性的油藏渗流场与地应力场耦合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党发宁;梅海峰;韩文涛;;大渡河某水电站上游围堰渗流场及稳定性数值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高正夏;赵海滨;;向家坝坝基岩体软弱夹层渗透变形现场试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杨光华;;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9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叶伟坤;孟庆山;;裸洞隧道病害形成耦合机制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柳飞;模型试验中地基材料粒径与基础尺寸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曙辉;旋转式连续微波再生微粒捕集器再生机理及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徐玉胜;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江辉煌;砂井处理超软地基的固结计算[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6 宋兵;桩侧摩阻力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邵玉娴;粘性土工程性质的温度效应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朱剑锋;考虑扰动影响的土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邹健;桩端后注浆浆液扩散机理及残余应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根保;基于邓肯—张模型的垃圾土强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纠永志;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丁铜伟;强内热源多孔介质条通道流动换热实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刘北战;降雨入渗条件下新邱区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柳东委;土工格栅在六潜高速公路中处理桥头跳车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张瑞禹;改良风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姜连军;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金佳旭;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彬;砂性土路堤内部含水率变化规律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凤;岗曲河一级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开挖与支护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益群,徐超;21世纪上海城市发展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J];地下空间;1997年02期

2 张颖;王蔚;田丽;刘晓为;李玲;;微流动的尺寸效应[J];微纳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3 叶正强,李爱群,杨国华,黄镇,张森安;粘性土的渗透规律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4 许领;戴福初;闵弘;邝国麟;;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贾振岐,王延峰,付俊林,张连仲;低渗低速下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王秀艳,刘长礼;对粘性土孔隙水渗流规律本质的新认识[J];地球学报;2003年01期

7 冯晓腊;饱和粘性土渗透性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地质科技情报;1988年03期

8 张瑛玲,朱敬毅;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初探[J];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01期

9 顾小芸;海洋工程地质的回顾与展望[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10 章定文,刘松玉,于新豹;连云港海相软土工程特性及处治方法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钊,庄艳峰,李广信;单井现场测量渗透系数[J];工程勘察;2003年04期

2 付会成;张先伟;王宏兴;杨晓龙;张英博;;影响辽宁黄土渗透系数变化因素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苗明臣;;固结对填土地基渗透系数影响的试验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陈凯明;郑建军;周欣竹;;柱状管水渗透系数计算的数值方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2期

5 黄金廷;尹立河;王晓勇;董佳秋;马洪云;张俊;;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的原位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6 叶兴才;;关于地下水流态对渗透系数的影响[J];勘察技术资料;1978年S2期

7 童景山,王少禹;应用分子聚集理论计算含盐水溶液的渗透系数和活度系数[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1年04期

8 温彦峰,孙玉生,裘孟辛;粉煤灰和土的长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3年04期

9 仵彦卿;;利用多孔压水试验资料计算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3年01期

10 叶艳妹,李宽良,严正韦;分配系数与渗透系数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俊;;膨润土饱和渗透系数的计算[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振华;周祯;林硕庆;;黏性土渗透系数野外快速测定法[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高玮;;天然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柴军瑞;;某坝区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的综合确定[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何翔;郑超;;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的混合优化算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祥军;马凤山;王思敬;程国明;;基于溶蚀岩体随机结构模型的等效渗透系数概念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朱亚;葛晓光;李成明;韩东亚;;淮北矿区松散层底部含水层粒度结构与渗透系数关系[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迎曦;李守巨;周承芳;李正国;林龙泽;路振刚;;岩体渗透系数反演的数值方法及其适定性[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郭海庆;吴中如;张乾飞;;渗透系数反演的CHNN模型[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大坝安全监测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刘建军;何翔;冯夏庭;;基于压水试验数据的渗透系数应力敏感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化师范学院研究员 陶丽华;阿魏酸的新用途[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蓉琳;玄武岩渗透系数尺度效应及顺序指示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2 李良平;非均质含水层中渗透系数尺度提升方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王颖;变容压力脉冲渗透系数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张乾飞;复杂渗流场演变规律及转异特征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5 周海燕;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法的非高斯含水层参数识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斯美;河流淤塞—反淤塞对渗透系数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余姝萍;砂柱中渗透系数及水气运移试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罗琳;水物理化学作用下渭河河床渗透系数变化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高敏;半干旱地区河床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杨剑;渗透系数的随机反演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沈鹏云;渭河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崔一娇;基于软—硬数据的饱和带渗透系数估算[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劲枝;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渗透系数的测定与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何红曼;渭河漫滩渗透系数及宏观弥散度空间变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10 魏旭鹏;基于随机场理论的单裂隙非饱和渗透系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2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72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5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