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态修复功能的景观水体护岸综合评价与设计研究
本文关键词:结合生态修复功能的景观水体护岸综合评价与设计研究
【摘要】:景观水体的生态环境与其护岸的设计密切相关。没有结合生态修复功能的景观水体护岸,其水体不能自我净化以长期保持清水态,整座园林亦不能被可持续观赏,因此结合生态修复功能的护岸对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如何建设结合生态修复功能的景观水体护岸,使水体的各级营养阶级良好运作,水体净化模式回归自然,达到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美的初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有以下三点:(1)研究景观水体护岸的构建要素和生态修复功能评价体系。融合多个学科的内容,从园林工程学、生态修复理论、水生态净化原理的角度来研究现有景观水体护岸的构建要素,结合层次分析等评价方法,研究适合评价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功能的评价体系。(2)分析和归纳现有景观水体护岸的生态修复效果。从生态要素、工程措施、社会要素和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现有景观水体的生态修复效果,整理和筛选出综合效果或单个效果优良的护岸,研究其构建特点,为护岸的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3)探讨景观水体生态化护岸的应用设计。针对现时具有生态修复功能的景观水体护岸进行改良,使生态化护岸能帮助景观水体长期维持清水态,另外总结其设计要点和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应用方式,并且针对实际场地提出景观水体护岸生态化改造设计案例。经过研究与探索,与景观水体护岸的生态化设计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希望能为各位学者提供一定的思维激发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景观水体污染物主要是水中的微生物,其中主要是藻类和原生动物,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发面,当大量存在于景观水体时会使水体呈现出各种不正常的颜色,并且挥发出浓烈臭味。景观水体藻类过度繁殖是景观水体中变黑变丑的根本原因,而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直接导致因素是景观水体(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水体)中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2)根据景观水体主要污染来源提出水体护岸构建的四要素,包括水体要素、生态要素、工程要素和经济要素,四要素下囊括28个构建因子,全面反应景观水体生态化护岸的构建特征。四要素中生态要素最为重要,其次为工程要素,再次之为经济要素,水体要素不影响生态化护岸生态修复功能的存在,只对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3)景观水体生态化护岸评价从护岸构建四要素提取中18个构建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和加分因子,构建景观水体护岸综合评价体系。并得出现有平静水体护岸中棕纤维垫护岸、草坡与水生植物护岸、抛石护岸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流动水体中净水石笼护岸、柳树树桩护岸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4)根据景观水体的环境类型把景观水体归纳为内缘污染为主、外源污染为主、水位变幅较大、岸线曲率较大、狭窄流动水体五种不同环境类型的景观水体。通过总结不同环境类型水体特点归纳出所需护岸的构建要点,选取以上综合评价性能优良的护岸进行应用,包括棕纤维垫护岸、草皮与水生植物护岸、柳树树桩护岸等3种护岸;同时通过对现有具有改造潜力的护岸进行优化改良,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剖面构造,包括植生抛石护岸、阶式净水石笼护岸、立式净水石笼护岸、U型生态混凝土-水生植物护岸、阶式鱼巢砖护岸、复式鱼巢砖护岸、复式净水石笼护岸等7种护岸。所提出的10种生态化护岸的综合评价等级皆为优良,且大部分在优良层级中综合评价指数获得高分。最后以广州荔湾湖和荔枝湾涌为实例进行生态化护岸应用设计。
【关键词】:生态修复 景观水体 生态化护岸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X171.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0-12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研究方法11-12
- 1.3 研究技术路线12-13
- 2 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13-22
- 2.1 主要研究概念13-14
- 2.1.1 生态修复13
- 2.1.2 景观水体13
- 2.1.3 护岸工程13-14
- 2.1.4 生态化护岸14
- 2.2 相关理论基础14-16
- 2.2.1 园林工程学14
- 2.2.2 生态水利工程学14-15
- 2.2.3 水生态修复相关理论15-16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16-22
- 2.3.1 国内研究现状16-21
- 2.3.2 国外研究概况21-22
- 2.3.3 主要研究热点22
- 3 景观水体水质及生态化护岸构建要素22-31
- 3.1 景观水体的分类23-24
- 3.1.1 平静水体23
- 3.1.2 流动水体23-24
- 3.2 景观水体污染因素和处理技术24-28
- 3.2.1 景观水体污染因素24-26
- 3.2.2 景观水景水质处理技术26-28
- 3.3 景观水体护岸构建要素28-31
- 3.3.1 水体要素28-29
- 3.3.2 生态要素29-30
- 3.3.3 工程要素30
- 3.3.4 经济要素30-31
- 4 景观水体护岸生态修复功能分析31-80
- 4.1 确定评价方法31-34
- 4.1.1 层次分析法32-33
- 4.1.2 综合评分法33
- 4.1.3 其他评价方法33-34
- 4.1.4 评价方法选择34
- 4.2 选取景观水体护岸评价因子34-36
- 4.2.1 水体评价因子34-35
- 4.2.2 其他评价因子35-36
- 4.3 确定景观水体护岸评价因子权重36-47
- 4.3.1 权重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36-37
- 4.3.2 建立综合评价因子的递阶层级结构37-38
- 4.3.3 构造护岸评价因子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38
- 4.3.4 单一准则下评价因子的相对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38-47
- 4.4 景观水体护岸评价等级及实用标准47-49
- 4.4.1 景观水体护岸评价因子等级及评分标准47-48
- 4.4.2 景观水体护岸综合评价计分方法及等级标准48-49
- 4.5 景观水体护岸综合性能评价49-78
- 4.5.1 平静水体护岸综合性能评价49-61
- 4.5.2 流动水体护岸综合性能评价61-78
- 4.6 景观水体护岸功能评价结果分析78-80
- 5 景观水体生态化护岸应用设计80-104
- 5.1 景观水体生态化护岸设计要点与构造80-91
- 5.1.1 内源污染为主的水体80-84
- 5.1.2 外源污染为主的水体84-87
- 5.1.3 水位变幅较大的水体87-88
- 5.1.4 岸线曲率较大的水体88-89
- 5.1.5 狭窄且深度较大水体89-91
- 5.2 景观水体护岸生态化改造设计案例91-104
- 5.2.1 项目概况与场地分析91-94
- 5.2.2 设计目标与技术方法94-95
- 5.2.3 设计内容与工程措施95-104
- 6 讨论与结论104-106
- 6.1 问题讨论104
- 6.2 研究结论104-106
- 致谢106-107
- 参考文献107-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昆根;姚俊杰;;景观水体生态修复[J];现代园林;2006年05期
2 邵林广;邹丹;;景观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现状与发展[J];市政技术;2008年06期
3 谭海剑;潘伟斌;于海涛;;广州某景观水体应急除臭处理研究及工程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9年01期
4 李川;易威;王坚伟;;景观水体的净化方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年02期
5 马俊;王三反;张训江;刘海刚;;景观水体的修复技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6 朱强;任汇东;任良志;杨玉姣;何志平;;景观水体治理技术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7 彭森;谭春晓;刘星;;景观水体的循环模式研究与流场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1期
8 商弘;;小型污染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探讨——以浙江海洋学院文心湖为例[J];甘肃科技;2011年02期
9 谭小琴;;成都市景观水体污染防治问题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5期
10 甘树应,杨青,潘煜,夏丹;景观水体污染处理工艺研究及工程应用[J];给水排水;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京伟;吴珊;崔哲;;景观水体中微量元素对藻类繁殖的影响探讨[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志明;严立;郑向勇;吴德意;何圣兵;孔海南;;粉煤灰吸附模拟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磷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小牛;王勤;;合肥市城区景观水体水质特点分析[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任丽艳;甘庆午;;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5 何国富;刘伟;徐慧敏;;景观水体修复方法及生态示范工程案例[A];第三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专刊[C];2011年
6 赵乐军;王秀朵;刘春光;颜炳魁;;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时富营养化趋势研究[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志颖;张统;董春宏;;景观水体超磁分离处理系统设计[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黄彩娣;王燕锋;陈红萍;;上海公园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试验研究[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书江;;景观水体净化技术的应用研究[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统;李志颖;芦小山;周勉;;人工景观水体水质保持技术[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吴宏林;自治区政府参事:治理景观水体水草有三法[N];华兴时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林;小区水景岂能只建不养[N];文汇报;2007年
3 方霏;人水和谐的世博水环境[N];人民公安报;2010年
4 本刊记者 谢群;深圳构筑城市与水新的平衡[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丁利民 潘琦;上海将出台住宅水景建设规范[N];中华建筑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王素慧;用“水草”还水一个清净[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李铁军;污水“浇出”美丽景观[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铁军;“水环境”提供“生态示范”[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9 徐瑞哲;“细菌”让十条河流变清[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解岳;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植物修复机理及现场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孔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技术研究及其环境效益评价[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书宇;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宋英伟;城市景观水体生境改善技术与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铖;应用优化藻坪技术调控富营养化景观水体冬季氮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罗东;景观水体中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赵海江;西安市景观水体调研及富营养化控制基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于佳真;西安汉城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何腾;再生水补充景观水体的水质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6 杨蒙娜;华清宫景观水体水质控制措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7 沈琴;上海市主要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黄慧敏;景观水体水和养分动态平衡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9 刘贺;北方景观水体生态修复适栽水生植物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10 王叶姣;城市尾水补给的景观水体磷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88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8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