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红黏土和粉状煤系土的水敏感性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塑红黏土和粉状煤系土的水敏感性比较研究
【摘要】:以西南山岭重丘区红黏土和粉状煤系土两种特殊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直接剪切试验,探讨不同含水率对二者粘聚力、内摩擦角、抗剪强度等特征参数的影响。通过试验获得,两种土质都具有水敏感性,其中红黏土水敏感性较大,起始含水率越大两者抗剪强度越小。红黏土的黏聚力在某一含水率范围内下降较明显,当接近饱和含水率时,粘聚力趋于稳定;粉状煤系土的黏聚力则表现出随含水率增大成指数函数形式减小的趋势,而内摩擦角则成线性减小趋势。研究成果为该地区土体力学计算参数取值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关键词】: 红黏土 粉状煤系土 水敏感性 直剪
【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408085ME79)
【分类号】:TU411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纵向延伸,在西南山岭重丘区进行大量公路及隧道工程施工,但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广泛分布红黏土和粉状煤系土等特殊土。红黏土含水率高、裂隙发育,遇水后膨胀量小,失水后剧烈收缩,为黏土[1];粉状煤系土含水率低、黏结能力差、遇水膨胀软化、结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敏;刘宏;高奋飞;;毕节机场红粘土地基的工程特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 刘顺青;洪宝宁;方庆军;刘鑫;;高液限土和红黏土的水敏感性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年01期
3 党进谦,李靖;非饱和黄土的强度特征[J];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02期
4 杨庆,贺洁,栾茂田;非饱和红粘土和膨胀土抗剪强度的比较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1期
5 祝磊;洪宝宁;;粉状煤系土的物理力学特性[J];岩土力学;2009年05期
6 胡昕;洪宝宁;杜强;孟云梅;;含水率对煤系土抗剪强度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斌;张可能;许晶菁;阮永芬;;稳定渗流时基坑侧向水土压力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2 王忠艳;于远忠;李广才;李鹏飞;;砂土不同粒径对邓肯—张双曲线模型参数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3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4 金杰;;实腹式单跨石拱桥空间受力性能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5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6 郝福生;惠治鑫;;科里奥利力对黄河沿岸水体流失的影响及当前治理措施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7 吴越;刘东升;袁兴平;;水位下降作用下边坡渗流场及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8 刘波;曹波;刘芳;唐林;杨成淳;;北京地铁暗挖隧道变形监测与稳定性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9 介玉新;武海鹏;王乃东;杨光华;;岩土材料的剪胀方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0 姚爱敏;王运霞;;正常固结土与超固结土主要力学特性的比较[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冰;金佳旭;张春梅;;浑水入渗对尾矿坝孔隙压力分布的影响分析[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德民;马凤山;张亚民;王杰;郭捷;;高层建筑物荷载与地下水开采叠加作用下的地面沉降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杨永涛;张建海;王慧娟;徐元金;张志雄;项庆伟;;隘口沥青心墙坝坝基溶洞处理措施研究[A];2011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小兰;刘建军;杨春和;何翔;;考虑泥岩软化特性的油藏渗流场与地应力场耦合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杨光华;;地基沉降计算的新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6 徐辉;张光永;王靖涛;;黏土不排水条件下的应力路径损伤本构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卢晓峰;丁勇春;;特殊类型基坑变形性状二维有限元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郑颖人;高红;冯夏庭;;材料强度理论的讨论[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永杰;曹文贵;赵明华;赵衡;;考虑体积变化的饱和土固结排水统计损伤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夏桂云;Yoshimine M;宋丽;;统一强度理论对土质材料的实验验证和对比[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胡光海;东海陆坡海底滑坡识别及致滑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柳飞;模型试验中地基材料粒径与基础尺寸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徐玉胜;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宋兵;桩侧摩阻力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剑锋;考虑扰动影响的土体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8 李建民;超深超大基坑回弹变形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吴坤铭;边坡及其抗滑桩加固工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10 何永强;强湿陷性黄土地区挤密桩复合地基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根保;基于邓肯—张模型的垃圾土强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纠永志;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北战;降雨入渗条件下新邱区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柳东委;土工格栅在六潜高速公路中处理桥头跳车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张瑞禹;改良风积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姜连军;大唐国际胜利东二号露天煤矿采场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金佳旭;浑水渗流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王彬;砂性土路堤内部含水率变化规律室内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凤;岗曲河一级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开挖与支护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陶文平;南方红粘土公路路基设计与修筑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壁卫;非饱和击实膨胀土总应力强度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3期
2 王家鼎,张倬元,李保雄;黄土自重湿陷变形的脉动液化机理[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3 刘东生,孙继敏,吴文祥;中国黄土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一次事实与故事相结合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2001年03期
4 刘恒;;贵州六盘水红粘土的工程特性[J];地球与环境;2006年02期
5 刘东生;张宗祜;;中国的黄土[J];地质学报;1962年01期
6 刘敏;刘宏;高奋飞;;毕节机场红粘土地基的工程特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徐永福,傅德明;非饱和土结构强度的研究[J];工程力学;1999年04期
8 陈思源,周智勇;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甘塘至翁城段路基不良土换填方案及施工[J];广东公路交通;2001年S1期
9 赵景波;中国黄土地环境研究的进展[J];干旱区地理;2000年02期
10 刘伟;煤系地层路堑高边坡加固处理[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s,
本文编号:797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79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