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检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0:03

  本文关键词: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检测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压电阻抗技术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损伤扩展 检测敏感度


【摘要】:压电阻抗技术是近20年来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实现在线监测的无损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结构损伤进行定性分析,即通过损伤发生前后电阻抗谱的差别来判断结构是否发生损伤;可以基本识别损伤程度,并通过损伤定量指数对损伤程度进行刻画。在不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的前提下,对于损伤位置的识别多集中在采用压电阻抗技术局部检测性质对位置进行识别,提高其识别精度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研读和参考该领域内研究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理论及试验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就压电阻抗技术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概述压电陶瓷材料发展历程,分析介绍其正逆压电效应及压电方程,推导了待测结构和压电陶瓷的耦合电阻抗,并阐释了压电阻抗技术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基本原理。2.具体分析了压电阻抗技术应用于一维梁、二维平面损伤识别的可行性,完成了对铝材中自制的孔洞、裂纹等损伤的模拟定位试验分析,依据文献中关于阻抗曲线变化与损伤位置的关系,并在相当宽的频率段内进行试验探究,多次试验最终找到了适合进行损伤定位的“适测频率段”,并据此进行了铝梁损伤的一维定位,而后将其拓展到二维的损伤定位,试验结果经过处理后最终识别损伤的位置能基本满足定位要求。3.就不同测量参数对检测敏感度的影响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对可能影响损伤指标的因素如检测频率段、激励电压、压电陶瓷距损伤之间距离等因素进行了单一因素探讨,最终确定各个影响因素对损伤定量指标的影响规律,找到了具有相对高敏感度的检测条件,可以将此条件应用于相应材料的损伤检测中,特别适合于发现结构是否发生损伤或感知损伤的萌生。4.就压电阻抗技术的局部检测特性进行了试验探讨,并进行了铝梁和复合材料梁的试验研究,并用两种定量指标来量化损伤的大小,结果表明,压电阻抗技术能通过定量指标的变化来识别局部损伤,并可以感知损伤的扩展,两种定量指标都能够达到相应要求。
【关键词】:压电阻抗技术 损伤识别 损伤定位 损伤扩展 检测敏感度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3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2
  • 1.1 背景意义11-12
  • 1.2 损伤检测方法概述12-15
  • 1.2.1 传统的损伤检测方法12-14
  • 1.2.2 损伤的智能检测方法14-15
  • 1.3 压电阻抗技术应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19-22
  • 1.4.1 本文研究意义19-20
  • 1.4.2 本文研究内容20-22
  • 2 压电阻抗技术的基本理论22-30
  • 2.1 压电陶瓷材料22
  • 2.2 压电效应和压电方程22-23
  • 2.2.1 压电效应22-23
  • 2.2.2 压电方程23
  • 2.3 反映压电材料系统动态分析的阻抗方法介绍23-25
  • 2.4 压电耦合电阻抗分析25-29
  • 2.5 压电阻抗技术的检测原理:29
  • 2.6 本章小结29-30
  • 3 铝梁及铝板损伤定位试验探究30-43
  • 3.1 试验目的30
  • 3.2 试验设备30-31
  • 3.3 试验原理31
  • 3.4 铝梁的一维孔损伤定位试验研究31-37
  • 3.4.1 试验装置31-32
  • 3.4.2 试验过程32-33
  • 3.4.3 试验结果分析33-37
  • 3.5 铝梁的一维裂纹损伤定位试验研究37-38
  • 3.6 铝板二维损伤定位38-41
  • 3.6.1 试验方法38-39
  • 3.6.2 试验结果分析39-41
  • 3.7 本章小结41-43
  • 4 不同测量参数对检测敏感度的影响研究43-61
  • 4.1 引言43-44
  • 4.2 不同的检测频率段对检测敏感度的影响研究44-51
  • 4.2.1 试验方法及过程45-49
  • 4.2.2 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49-51
  • 4.3 不同的激励电压对检测敏感度的影响研究51-55
  • 4.3.1 试验方法及过程51-53
  • 4.3.2 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53-55
  • 4.4 不同的PZT距损伤之间距离对检测敏感度的影响研究55-60
  • 4.4.1 试验方法及过程55-56
  • 4.4.2 试验结果及结果分析56-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5 局部损伤识别和监测损伤扩展试验研究61-72
  • 5.1 铝梁局部损伤识别并监测损伤扩展61-66
  • 5.1.1 试验方法及过程61-62
  • 5.1.2 试验结果62-65
  • 5.1.3 试验结果分析65-66
  • 5.2 复合材料L型板局部损伤识别并监测损伤扩展66-71
  • 5.2.1 试验方法及过程66-67
  • 5.2.2 试验结果67-70
  • 5.2.3 试验结果分析70-71
  • 5.3 本章小结71-72
  • 6 总结与展望72-75
  • 6.1 总结72-73
  • 6.2 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81
  • 致谢81-8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宏平,李斌;利用动态特性测量值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华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林圣忠;房文字;;基于静力测试的结构损伤检测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6期

3 肖伟;;建筑结构损伤检测技术的现状与最新发展[J];才智;2011年18期

4 朱军华;余岭;;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与高阶统计矩的结构损伤检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姜绍飞,周广师,刘红兢,刘明;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6 王步宇;基于分形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5年02期

7 陆洲导;余江滔;李灿灿;;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的探讨[J];工业建筑;2006年01期

8 周晓辉;;梁结构损伤检测的一种方法[J];广州建筑;2006年03期

9 ;分形理论用于结构损伤检测[J];工程质量;2007年07期

10 王山山;万里波;;基于基础激励的结构损伤检测局部损伤因子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江;殷志祥;;结构损伤检测与定位理论及应用[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徐超;;吸引子预测误差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宁佐贵;王雄祥;朱长春;;小波分析方法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4 吕中荣;刘济科;;基于单位脉冲相应的框架结构损伤检测[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5 张尧;向志海;;基于系统频率的梁式结构损伤检测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屈文忠;蔡元奇;朱以文;;基于频响函数和主成份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王乐;杨智春;谭光辉;刘江华;党晓娟;;基于固有频率向量的框架结构损伤检测[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沈文浩;张森文;李长友;;基于试验模态振型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参数比较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屈文忠;蔡元奇;朱以文;;基于频响函数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山山;万里波;;随机激励下结构损伤检测的频响函数法[A];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伟;宝冶建设“灾后建筑结构损伤检测与承载能力评定方法研究”结题[N];中国冶金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宇;基于Lamb波的结构损伤检测技术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于哲峰;随机激励下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聂振华;基于重构相空间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及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朱军华;环境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检测[D];暨南大学;2011年

5 郑渝;机械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自平;用于结构损伤检测的OPFC超声相控线阵驱动理论及技术研究[D];江苏大学;2013年

7 唐天国;工程结构损伤检测的动测法与光纤滑动传感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杨斌;基于振动响应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功轩;基于压电阻抗技术的结构损伤检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石海荣;基于振动的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杨晟曦;弹性梁结构损伤检测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4 杨建荣;一种新的两阶段结构损伤检测方法[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5 吴令红;结构损伤检测与定位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6 侯健;基于小波变换的结构损伤检测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林菁淳;基于云计算的结构损伤检测[D];暨南大学;2014年

8 李成;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9 徐鹏;基于蚁群算法的结构损伤检测[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亮;基于降维方法的结构损伤检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36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36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c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