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健康城市 绿色慢行网络 小尺度街道网络 主导休闲慢行系统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重车行轻步行的现状使得城市慢行网络急剧恶化,城市健康问题也更加严重,本课题由此产生。我国城市慢行网络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尺度失衡、慢行网络片段化、人文关怀缺失、可意象性衰落等问题。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绿色出行和低碳交通受到广泛关注,各国在健康城市理念的影响下纷纷开始发展慢行,出现以慢行导向的发展趋势。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公共健康问题息息相关,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二者从分野走向了重新的整合,而慢行也经历了“主导—衰落—回归—重新主导”的历程。慢行网络作为建成环境的要素之一、作为健康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共健康问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章),我国发展绿色慢行网络有着良好的政策、物质、实践基础,但也存在以车为本、忽视慢行等现实问题(第三章)。文章试图从目标导向(慢行主体)、需求导向(慢行活动)两个方面对绿色慢行网络空间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健康城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的原则,并于此基础上引入“小尺度慢行基础网络”与“主导休闲慢行系统”相结合的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第四章)。运用属性网络分析技术及环境行为学分析方法,建立起针对步行网络、自行车网络与日常生活的街道网格模型,提升慢行网络的连接度与可达性,慢行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观赏性,创造慢行出行的空间路径条件,建立起满足城市健康的绿色慢行网络的空间模型(第五章)。最后将已完成的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应用于重庆市大渡口建桥工业园A区城市设计实例之中(第六章),并提出进一步深化的内容和研究的不足。“健康城市”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三大要素构成,文章在健康城市理念指导下,以慢行优先为基础,以人群、环境、社会的健康为目标,期望通过绿色慢行网络的构建鼓励更多慢行行为的产生,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城市 绿色慢行网络 小尺度街道网络 主导休闲慢行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TU985.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2
- 1 绪论12-26
- 1.1 选题背景12-14
- 1.1.1 日益严重的城市、人群健康问题12
- 1.1.2 慢行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问题12-13
- 1.1.3 健康城市导向下慢行的发展趋势13-14
- 1.1.4 健康城市导向下慢行的发展趋势14
- 1.2 相关概念界定14-20
- 1.2.1 健康城市概念的基本定义14-18
- 1.2.2 绿色慢行网络概念的基本定义18-20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0-22
- 1.3.1 研究目的20-21
- 1.3.2 研究意义21-22
- 1.4 研究方法22-23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23-26
- 2 健康城市与绿色慢行网络基础研究26-46
- 2.1 规划领域关于健康城市的相关研究梳理26-30
- 2.1.1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健康溯源26
- 2.1.2 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的影响26-28
- 2.1.3 健康城市规划28-30
- 2.2 慢行相关研究30-41
- 2.2.1 国外慢行研究综述30-34
- 2.2.2 国内慢行研究综述34-36
- 2.2.3 国内外城市慢行网络设计实例研究36-41
- 2.3“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建设的必要性41-46
- 2.3.1 慢行网络现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41
- 2.3.2 绿色慢行网络构建对健康城市的意义41-43
- 2.3.3 小结43-46
- 3 我国发展绿色慢行网络的基础与挑战46-58
- 3.1 我国城市发展绿色慢行网络的基础46-52
- 3.1.1 政策基础46-47
- 3.1.2 物质基础47-48
- 3.1.3 理论之规划应用48-52
- 3.2 我国发展绿色慢行网络所面临的挑战52-58
- 3.2.1“以车为本”的城市发展现状52-53
- 3.2.2“低分辨率”的土地开发模式53-55
- 3.2.3 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缺乏关注55-56
- 3.2.4 综合交通系统内部的纠结—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56-58
- 4“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要求及方法58-72
- 4.1 绿色慢行网络的功能构成及构建特点分析58-60
- 4.1.1 功能构成58-60
- 4.1.2 城市绿色慢行网络构建的特点60
- 4.2“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的设计要求60-64
- 4.2.1 目标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的要求60-63
- 4.2.2 需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的要求63-64
- 4.3“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64-72
- 4.3.1“健康城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原则64-65
- 4.3.2 设计方法65-72
- 5“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的构建72-98
- 5.1“健康城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空间模型构建72-89
- 5.1.1 绿色慢行网络空间形态要素特征解析72-73
- 5.1.2 慢行基础网络的建构73-79
- 5.1.3 城市主导休闲慢行系统的构建79-84
- 5.1.4 绿色慢行网络整体建构84-89
- 5.2“健康城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的支撑体系89-93
- 5.2.1 健康的城市形态90-92
- 5.2.2 对市民活动的引导92-93
- 5.2.3 有力的法律保障93
- 5.3 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策略及与城市各系统的互动关系93-98
- 5.3.1 设计策略93-95
- 5.3.2 与城市各系统互动关系95-98
- 6 实证研究98-112
- 6.1 背景研究98-100
- 6.1.1 案例背景98
- 6.1.2 禀赋要素总结98-99
- 6.1.3 发展绿色慢行网络的生态基础99-100
- 6.2 空间网络研究100-101
- 6.2.1 空间网络要素100
- 6.2.2 网络可达性研究100-101
- 6.3 空间网络研究101-106
- 6.3.1 慢行基础网络—“小尺度街道网络”101-102
- 6.3.2 城市主导休闲慢行系统102-106
- 6.4 绿色慢行网络支撑体系的构建106-112
- 6.4.1 高效紧凑的开发模式106-109
- 6.4.2 精细化车行网络109-110
- 6.4.3 公交都市研究110-112
- 7 结论与展望112-114
- 7.1 研究结论112-113
- 7.2 研究不足113-114
- 致谢114-116
- 参考文献116-122
- 附录122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育;魏皓严;;健康城市导向下山地城市人性化步行环境营建[J];华中建筑;2016年04期
2 张育;魏皓严;;“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慢行网络设计方法研究——以重庆市大渡口区建桥园A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年02期
3 彭雷;;当代西方城市步行网络研究新动向[J];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03期
4 李志明;张艺;;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历史、理论与实践[J];规划师;2015年06期
5 林雄斌;杨家文;;北美都市区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关系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规划师;2015年06期
6 熊文;姜超;严海;王中昌;;C规划规划:沧州市步行和自行车友好街巷规划设计[J];城市交通;2015年03期
7 戴帅;刘金广;朱建安;巩建国;;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情况及政策分析[J];城市交通;2015年02期
8 杨东峰;刘正莹;;邻里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身体活动的影响—日常购物行为的比较案例分析[J];规划师;2015年03期
9 姜斌;张恬;威廉.C.苏利文;吴霄;;健康城市: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J];景观设计学;2015年01期
10 翟炳哲;毛其智;张杰;解扬;陈骁;;居民户外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伟;天津市绿色慢行空间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孙奎利;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聪颖;城市慢行交通规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苑思楠;城市街道网络空间形态定量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6 刘涟涟;德国城市中心步行区规划策略与绿色交通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彦青;绿色城市设计及其地域主义维度[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构建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张文婷;北京滨水绿道慢行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杨观宇;城市舒适性步行系统的影响要素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犹渝;基于绿道理论下的重庆市绿道网构建[D];重庆大学;2012年
5 徐璐;健康导向下我国城市步行环境更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于儒海;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吕晶;绿色慢行交通系统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马凯;城市街道的演变及新模式探讨[D];天津大学;2009年
9 宋思曼;健康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许凯涛;慢行系统下的城市环境设计[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4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