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地震作用下裂隙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3 20:36

  本文关键词:地震作用下裂隙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 裂隙 边坡稳定


【摘要】:在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内部裂隙可能开裂扩展,对边坡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利用扩展有限元法模拟岩质边坡内部裂隙在地震作用下的开裂扩展,根据扩展后的裂隙分析边坡潜在滑面,采用矢量和法计算边坡在震前、地震过程及震后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汶川地震波作用下LLT1与LLT2裂隙均开裂扩展,开裂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近45°,其中LLT1裂隙顶部开裂至边坡面。震前安全系数为1.75,地震过程中最小安全系数为1.01,震后安全系数为1.05。说明了即便是边坡在震前稳定性较好,但由于地震作用使得裂隙扩展贯通至边坡表面,导致滑体抗滑力降低,边坡震后稳定性显著降低。虽然地震过程中边坡并未失稳破坏,若在震后受到其他外部作用则可能失稳破坏,引发次生灾害。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地震 裂隙 边坡稳定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No.2011CB0135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51279100)
【分类号】:TU457
【正文快照】: 1引言地震灾害对人民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山岳地区地震诱发边坡失稳造成的损失有时会超过地震本身。地震引起的边坡失稳是诸多次生灾害中较为严重的,造成的后果往往具有灾难性。2012年6月13日,阿富汗北部发生地震,诱发山体滑坡致一村庄被掩埋,至少70人丧生。2013年7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薄景山,徐国栋,景立平;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2 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3 李录贤;国松直;王爱琴;;无限元方法及其应用[J];力学进展;2007年02期

4 ;Seismically Induced Slope Instabilit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s:the Case of a Road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it Region[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09年01期

5 刘艳章;葛修润;李春光;王水林;;基于矢量法安全系数的边坡与坝基稳定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6 葛修润;;岩石疲劳破坏的变形控制律、岩土力学试验的实时X射线CT扫描和边坡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新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郭明伟;葛修润;李春光;王水林;刘艳章;;基于矢量和方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整体下滑趋势方向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8 刘汉龙,费康,高玉峰;边坡地震稳定性时程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03年04期

9 李忠生;国内外地震滑坡灾害研究综述[J];灾害学;2003年04期

10 罗刚;胡卸文;顾成壮;;强震作用下顺层岩质斜坡动力失稳机制及启动速度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兰;卢国胜;;地震诱发滑坡的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2 杨尽;杨继伦;杨波;;汶川地震损毁土地类型及复垦潜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3 闫斐;杨尽;;汶川地震滑坡损毁土地复垦关键技术——以北川县陈家坝乡灾后土地复垦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许年春;石维力;石东虹;;地震作用下边坡动力系数有限元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5 叶海林;黄润秋;郑颖人;唐晓松;;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的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6 黄雨;李光辉;郑虎;;砂土流滑运动的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7 许江波;郑颖人;叶海林;;土质及软岩边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8 赖杰;郑颖人;方玉树;叶海林;;预应力锚索支护边坡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9 叶天立;鲁晓兵;崔鹏;张旭辉;;地震引起的飞石运动过程初步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10 连镇营;李世春;;开挖边坡的三维有限元稳定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琰波;戴福初;许冲;涂新斌;闵弘;崔芳鹏;;唐家山滑坡变形运动机制的离散元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Rock avalanches triggered by oblique-thrusting during the 1 2 May 2008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Sourc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 runout rock avalanches trigger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4 周剑;;SH波作用下岩质边坡响应规律的解析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5 戴妙林;李同春;徐建荣;胡继刚;陈威;;白鹤滩水电站左岸边坡天然状态动力稳定数值计算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6 葛修润;;关于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问题的“矢量和”分析方法[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7 陈正汉;;特殊土的细观结构及其演化的CT-三轴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慧明;董正筑;彭维红;陈家瑞;;无界弹性问题的自然边界元与有限元的直接耦合法[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9 孙钧;许建聪;;岩坡震害机制及其整治[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唐晓松;;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石茜;稻草加筋滨海盐渍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3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东阳;冻土未冻水含量测试新方法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树丰;汶川地震滑坡微型桩防治工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龚成明;黄土工程边坡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秀珍;潜在滑波的早期稳定性快速判识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建;地震作用下路基工程破坏机理及抗震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徐光兴;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动力响应与永久位移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彦彦;地震诱发斜坡塌滑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郑欣桐;安县桑茶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3 蒋先贵;绵竹市文家沟滑坡过程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静;Poisson方程基于椭圆自然边界归化的耦合法及误差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赵彬;基于GIS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超;基于扩展有限元的压剪复合断裂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克利;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模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孙世军;重塑膨胀土宏细观结构演化CT-三轴试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曹鹤;云南省盈江地区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蔡汉成;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其破坏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梅,叶四桥,陈洪凯;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断裂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史贵才;葛修润;卢允德;;红砂岩应力脆性跌落系数的试验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陈洪凯;鲜学福;唐红梅;;危岩稳定性断裂力学计算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5 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6 任青文,余天堂,马良筠;三峡大坝左厂3号坝段稳定性的数值分析和试验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1999年03期

7 张超然,戴会超;三峡工程建设中若干重大技术问题的突破[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2期

8 应隆安;双曲型守恒律方程组的Godunov格式中离散激波的渐近稳定性[J];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1999年04期

9 邹谨敞,邵顺妹,屈健鹏,才树华,蒋荣发;北祁连东段及其邻区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危险区预测[J];高原地震;1996年02期

10 马良筠;用试验验证抗滑稳定计算新方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解家毕;带桩多高层建筑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在纠偏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2 刘艳章;边坡与坝基抗滑稳定的矢量和分析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前;无限元参与地基基础—坝体动力相互作用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2 王蓉;危岩发育机理与工程防治原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沈明荣;陈建峰;宗军良;;水下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式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4期

2 刘润;闫s,

本文编号:845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45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5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