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水管理的校园景观设计探究——以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景观改造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雨水管理的校园景观设计探究——以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景观改造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校园环境 水体净化 生态湿地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摘要】:水体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即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近年来,水体污染与水体资源的缺乏问题日趋严重。针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护校河水体质量较差,多雨季节校园雨水径流严重、大量雨水浪费等问题,提出对校园二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基地内大片湿地的有利条件,将二期护校河水引入校园内部,经物理性过滤、一次沉降、二次沉降、湿地净化等工序改善护校河水体质量。另一方面,借助苏州年均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对校园屋顶、硬质地面、停车场等处进行雨水资源收集和有效利用。同时结合景观设计的手法,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二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达到改善护校河水体质量,有效提高校园内水体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营造出集生态、美学、娱乐与教育功能为一体的校园环境。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关键词】: 校园环境 水体净化 生态湿地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68043)
【分类号】:TU984.14
【正文快照】: 在全球环境质量下降和能源危机双重威胁的时代,人们对生态化的生存环境更为渴求。校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家长、学生、老师等社会群体的关注,同时起着很重要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作用。近年来,社会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的改善,提出了雨水管理、稻田景观[1]、垂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友红;黄志兰;;阿科蔓生态技术在城市污水水体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年03期
2 赵立新;廖日红;胡秀琳;井艳文;;自然能水体循环增氧净化装置技术的应用[J];北京水务;2011年05期
3 金承翔,孙建军,黄民生,徐亚同;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净化修复研究[J];净水技术;2005年04期
4 邱祥泳;;一种太阳能水体净化系统[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31期
5 吴少林;张婷;黄智敏;朱振兴;李海珠;;天然水体中Fe和草酸根分布与水体净化的关系[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方涛,王春树,陈洪达,李敦海,刘永定;上海曹扬环浜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0期
7 吴圣斌;;人工生态工程技术在白马支河黑臭水体净化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2006年04期
8 段金程;张毅敏;晁建颖;杨阳;周创;;巨紫根水葫芦在不同污染程度水体中的净化效果[J];水资源保护;2013年03期
9 张宗宁;;《圣地亚哥》人工湖水体净化设计简介[J];化工设计通讯;2008年02期
10 方芳;薛萌萌;项晓仕;;城市水体净化中水生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泽晋;;太阳光LED光源应用于水体净化与修复的设想[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汪松年;;浅析“死水”的成因和对策[A];2003年全国城市水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肖波;黄光华;王吉白;张科;;城镇污水厂MBR生产应急保障措施——超磁水体净化站[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何贝娜;;浅谈水生植物在梦清园造景及水体净化中的应用[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本报通讯员 崔祝进 记者 李莉;南通多元化净化水体[N];中国环境报;2013年
2 记者 王琳;湖南联调水库稀释污染水体[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黎光;湖边污水处理 湖中水体净化[N];海口晚报;2013年
4 骆会欣;高球场水景营造三大难题[N];中国花卉报;2008年
5 王军;海口东西湖变清了[N];海南日报;2007年
6 本报通讯员 赵世卿;实施新一轮“三退三还”[N];云南政协报;2014年
7 苗文新;“吃”净一池春水[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伟君;河流微污染水体的直接生物强化净化机理与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强;水体净化的太阳能供电与控制系统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锦旗;城市河道溢流堰对水体复氧及水质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智;富氮污染水体微生物激活剂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刘芳;枯草芽孢杆菌B411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春景;菰和菖蒲对污染水体净化和修复效果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49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4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