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基于上海市的三个案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基于上海市的三个案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工业集聚区 空间转型
【摘要】: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业集聚区面临着空间转型的强烈诉求。产业融合给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动力,逐渐成为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两者的融合发展对城市工业集聚区的产业和空间转型起着重要作用。现从产业融合视角对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进行研究,对应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三种融合形式,分别选取了上海市的三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过程。由此认为影响城市工业集聚区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而带来相应空间转型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创新、功能提升、区位作用和政府政策。进而认为空间转型的内在机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工业集聚区的直接作用过程,置换融合、渗透融合、延伸融合三种形式会带来工业集聚区不同的空间转型过程。上述所得结论对政府的政策应对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产业融合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工业集聚区 空间转型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村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智能化系统开发”(编号:2012BAJ22B04)
【分类号】:TU984.113;F427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当前,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正从传统的垂直型分工向混合型分工转变,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的新格局。其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体系正经历着以形成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为目标的变革,从而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全球生产体系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冬生,陈秉钊;上海市杨浦老工业区工业用地更新对策——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1期
2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3 罗翔;;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J];规划师;2012年11期
4 李静;;转型期上海老工业区产业调整规划策略研究——以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东区产业调整规划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2年02期
5 董锡健;;到工业园区创办“配套服务中心”[J];沪港经济;2005年12期
6 张建刚;王新华;段治平;;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述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吕恩培;;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J];特区经济;2006年01期
8 邓丽姝;;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思考——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特区经济;2007年06期
9 聂子龙,李浩;产业融合中的企业战略思考[J];软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栋;万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谭迎辉;;大城市工业用地调整的决策支持及技术、方法研究——以广州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5期
7 弓志刚;杨琛丽;罗亚运;;休闲产业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8 胡晓鹏;中国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9 胡晓鹏;区域差距与区域信息化:一体化互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10 陈柳钦;;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谭迎辉;;大城市工业用地调整的决策支持及技术、方法研究——以广州为例[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晓光;;信息企业的运营管理研究[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5 邹文英;;“三网融合”对电信改革的影响初探[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源;周丽亚;;低效工业用地成因解析及改造策略研究——以深圳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谭迎辉;;土地储备制度下的工业用地调整规划[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平;杨凤鲜;许广永;;企业技术融合模式及模式选择的维度探究[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旭辉;;开发区转型发展的规划探讨[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园区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韩博;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强;融合媒体的受众采纳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赵霞;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03年
8 刘青;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D];山东大学;2005年
9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花毅;文化产业聚集中的产业链关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文姝曼;产业边界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孙钦明;产业融合视角下门票经济的转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祯;基于创意城市理论的大连机车厂地段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戴俊;三网融合下我国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零e,
本文编号:854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5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