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学科视角下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策略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然而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现实问题是我们面临急需解决的,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国京津冀战略发展的大趋势下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及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北京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的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对48个北京市不同区县不同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调研分类整理。对试点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以及启动建设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其基础自然环境状况、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运作环节、后期管理维护等相关方面,揭示了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推行的现状问题并进行重点问题分析。通过对现状问题分析以及国内外对于农村建设取得成果的研究。总结发现目前对于农村社区的研究大都是单方面入手的,然而农村社区本身就是的一个集合了多元化的复杂系统,应该从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的考虑整个规划建设问题。综合研究了多领域对于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建设的ENACT(ecology-convergence-harmony-intelligence-autonomy)策略,及对于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治理实现“生态、融合、协调、智慧、自治”五位一体的建设策略,其分别从地理学、经济学、规划学、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学等的角度全方面的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根据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的类型特点,结合北京的具体现实条件,对策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可实施的研究,应用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提出了科学有效的策略,为下一阶段的进行新型农村社区的推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选取法城新型农村社区、南陈路新型农村社区和司马台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运用ENACT策略对其进行规划建设分析,验证策略的可实施性。
【关键词】:多学科 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D4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6
- 1.1 研究背景10-13
- 1.1.1 城乡发展“二元结构”背景10-11
- 1.1.2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趋势11
- 1.1.3 北京市总体规划调整11-12
- 1.1.4 北京市农村规划建设的主要工作12-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4-21
- 1.3.1 国外农村建设的研究14-16
- 1.3.2 国内农村建设的研究16-21
- 1.4 研究对象、内容与创新点21-22
- 1.4.1 研究对象及内容21-22
- 1.4.2 研究创新点22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22-25
- 1.5.1 研究方法22-23
- 1.5.2 研究框架23-25
- 1.6 本章小结25-26
- 第2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基础理论及其应用26-36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6-28
- 2.1.1 社区与农村社区26
- 2.1.2 新型农村社区26-27
- 2.1.3 新型农村社区的功能27-28
- 2.2 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28-30
- 2.2.1 土地集约模式28
- 2.2.2 城镇带动模式28-29
- 2.2.3 区域合作模式29
- 2.2.4 乡村旅游模式29
- 2.2.5 特色产业模式29
- 2.2.6 企业带动模式29-30
- 2.3 建设与管理理论及其应用30-35
- 2.3.1 传统农村建设理论30-32
- 2.3.2 传统农村治理理论32
- 2.3.3 现代农村建设理论32-34
- 2.3.4 现代农村治理理论34-35
- 2.4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36-60
- 3.1 北京新型农村社区建设36-52
- 3.1.1 基本情况概述36-39
- 3.1.2 建设模式39-42
- 3.1.3 用地规模及构成42-45
- 3.1.4 人口构成与经济45-47
- 3.1.5 产业结构47-49
- 3.1.6 基础设施49-51
- 3.1.7 宅院规划建设51-52
- 3.1.8 配套服务52
- 3.2 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52-58
- 3.2.1 生态布局建设52-53
- 3.2.2 产业发展53-54
- 3.2.3 规划编制与实施54-55
- 3.2.4 综合服务55
- 3.2.5 后期管理55-58
- 3.3 本章小结58-60
- 第4章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ENACT策略研究60-90
- 4.1 ENACT策略介绍60-62
- 4.1.1 ENACT策略概述60-61
- 4.1.2 ENACT概念解析61-62
- 4.2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生态布局62-73
- 4.2.1 农村居民点分布63-65
- 4.2.2 新型农村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65-68
- 4.2.3 景观格局研究模型指数的选择68-70
- 4.2.4 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和分析70-72
- 4.2.5 新型农村社区居民点优化类型72-73
- 4.3 新型农村社区产业职能融合73-76
- 4.3.1 新型农村社区职能类型的研究模型74
- 4.3.2 新型农村社区职能类型的划分74-75
- 4.3.3 社区职能定位下的产业发展75-76
- 4.4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设计优化协调76-78
- 4.4.1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编制标准76
- 4.4.2 积极探索和推行“三规合一”76-77
- 4.4.3 积极探索机制体制创新77
- 4.4.4 农村社区规划可实施性77-78
- 4.5 新型农村智慧社区服务体系78-81
- 4.5.1 智慧社区发展与建设情况78-79
- 4.5.2 新型农村智慧社区服务模式的构建79-81
- 4.5.3 新型农村社区对传统农村服务体系的重构81
- 4.6 新型农村社区自治体系81-85
- 4.6.1 城市社区管理与农村社区管理的对比82-83
- 4.6.2 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走向治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83-84
- 4.6.3 农村社区治理的逻辑框架和变革84-85
- 4.7 ENACT策略关联性与优势性85-87
- 4.7.1 ENACT策略关联性分析85-86
- 4.7.2 ENACT策略优势性分析86-87
- 4.8 本章小结87-90
- 第5章 基于ENACT策略的实例分析90-110
- 5.1 门头沟区法城新型农村社区90-98
- 5.1.1 法城社区概述90
- 5.1.2 法城社区居民点生态布局90-94
- 5.1.3 法城社区产业发展职能融合94-95
- 5.1.4 法城社区规划设计协调95-96
- 5.1.5 法城智慧社区服务体系96-97
- 5.1.6 法城社区自治体系97-98
- 5.2 密云县司马台新型农村社区98-102
- 5.2.1 司马台社区概述98
- 5.2.2 司马台社区居民点生态布局98
- 5.2.3 司马台社区产业发展职能融合98-100
- 5.2.4 司马台社区规划设计协调100-101
- 5.2.5 司马台智慧社区服务体系101-102
- 5.2.6 司马台社区自治体系102
- 5.3 顺义区马坡镇南陈路新型农村社区102-109
- 5.3.1 南陈路社区概况102-103
- 5.3.2 南陈路社区居民点生态布局103
- 5.3.3 南陈路社区产业发展职能融合103-104
- 5.3.4 南陈路社区规划设计协调104-108
- 5.3.5 南陈路智慧社区服务体系108-109
- 5.3.6 南陈路社区自治体系109
- 5.4 本章小结109-110
- 结论110-112
- 参考文献112-120
- 附录120-1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166-167
- 致谢1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建中;张菊枝;;我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证调查与研究[J];城市观察;2012年05期
2 余侃华;张沛;张中华;;城市社区空间私有化的产生机制及发展趋势——以国外封闭社区为研究对象[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3 王颖;上海城市社区实证研究——社区类型、区位结构及变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6期
4 刘君德;上海城市社区的发展与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3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星;潘宜;;基于社区发展的社区更新框架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居住区规划与房地产)[C];2013年
2 田丽丽;;西安市社区建设研究报告[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秋迪;左美云;何迎朝;;新型网络环境下社区为老服务的模式和机制研究[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第四届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杨宜音;;社区公共参与:是否参与 谁来参与 如何参与[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白玮;王敏;;商务社区与商务职业精神的培养[A];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韦良俊 通讯员 陈海鹦;福海镇打造“五型”社区[N];阿勒泰日报;2009年
2 养老地产规划专家 范苑;养老社区类型与趋势[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3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N];沈阳日报;2014年
4 司军 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民警;实施社区警务的七个要素[N];人民公安报;2001年
5 邓国芳;创出杭州特色的和谐社区、品质社区建设之路[N];杭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刘玉涛;淮阳:新型社区扮靓农家新生活[N];周口日报;2012年
7 自治区党校课题组;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N];新疆日报(汉);2007年
8 记者 孙勇;“五位一体”模式加速和谐社区建设[N];济南日报;2010年
9 李学举;在调研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时的讲话[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为幸福长春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石[N];长春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瑞琴;单位型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状况调查[D];武汉体育学院;2015年
2 沈剑;中国人寿发展养老社区的商业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耿文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宇青;基于社区类型的西安城市居民职住分离差异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5 王璐;西安市社区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调查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代振宇;大型单位社区的空间演变与功能更替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7 张欢;社会转型背景下唐山市社区管理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张中苓;安置社区居民人际关系建构途径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丁士洋;我国城市原居安老型社区适老化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10 桂曦;昆明市社区互助养老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58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5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