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区震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汶川地区震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工程 地震易损性 地震危险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
【摘要】:以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针对震后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研究。基于Cornell理论框架结合汶川地质资料,拟合出考虑场地特点的地震危险性模型,同时定义损伤水平状态及限值指标,以概率解析易损性研究方法为基础,运用考虑地震动参数的解析易损性评估方法绘制汶川地区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地震动参数的概率解析易损性研究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以PGA作为地震强度输入指标的结构反应,随自振周期的增大体系最大响应的相关性降低,结构各个损伤状态的失效概率均随之增大。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地震工程 地震易损性 地震危险性 钢筋混凝土框架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J08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8218,5110837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6120110003) 陕西省科研项目(2012K12-03-01,2011KTCQ03-05,2013JC16)
【分类号】:TU375.4;TU312.3
【正文快照】: This study used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OpenSEES to conduct nonlinear static anddynamic history analyses.The OpenSEES software is widely used because of advantages in its fi-ber model division,higher computing speed,and better accuracy.Approximately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海英;王栋;杨永强;解全才;江汶乡;周宝峰;;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初步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1期
2 吴小峰;孙启国;狄杰建;周迎春;;抗震分析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数值仿真比较[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3 吕大刚;李晓鹏;王光远;;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02期
4 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张小波;;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地震损伤分析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大刚;于晓辉;宋鹏彦;张鹏;王光远;;抗震结构最优设防水平决策与全寿命优化设计的简化易损性分析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年04期
2 周奎;李伟;余金鑫;;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年01期
3 孟令媛;史保平;;应用动态复合震源模型模拟汶川M_w 7.9地震强地面运动[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4 徐龙军;于海英;曹文海;谢礼立;;汶川地震远场地震动场地相关性与分析方法评价[J];地震学报;2010年02期
5 李大虎;赖敏;何强;马新欣;顾勤平;;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汶川M_S8.0强震动记录时频特性分析[J];地震学报;2012年03期
6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damage to dams in the M_s 8.0 Wenchuan earthquake[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1年03期
7 ;Numerical analysis of dislocations of the face slabs of the Zipingpu Concrete Faced Rockfill Dam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1年04期
8 曾志华;赵桂峰;马玉宏;陈瑞海;;隔震结构易损性分析的研究和探讨[J];福建建材;2011年02期
9 黄越;刘洪兵;刘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可靠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0年03期
10 吕静;刘文锋;王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量化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海安;景立平;李永强;刘春辉;;“5.12”汶川地震震损水坝特征及震害影响因素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吕大刚;宋鹏彦;于晓辉;王光远;;结构整体抗震可靠度分析的三类模型与求解方法[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3 罗韧;许慧荣;李鸿晶;陆鸣;;汶川地震中百花大桥倒塌模拟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郭恩;周锡元;彭凌云;陈红娟;;2008汶川地震强震记录相关分析及与国内外地震记录对比[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吕大刚;李晓鹏;张鹏;王光远;;土木工程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有限元可靠度方法[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赵元博;田家勇;杨志勇;齐辉;;刚架结构弹性波传播的数值分析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7 谷音;钟华;卓卫东;;基于性能的矮塔斜拉桥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8 张庆红;金挺;尚尔涛;;控制棒驱动机构反应谱法与时程积分法数值分析对比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康小青;王一兵;王丽君;;电抗器抗震性能分析[A];2012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德高;周扬;孔宪京;徐斌;;基于Newmark法的紫坪铺大坝面板错台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2 雷建成;梯级电站系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郭恩;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明媛;城市承灾能力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胡进军;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及超剪切破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6 朱健;钢筋混凝土结构易损性分析与地震风险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曹振中;汶川地震液化特征及砂砾土液化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李启成;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模拟地震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9 邹中权;桥梁结构抗震性能概率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王涛;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先贵;绵竹市文家沟滑坡过程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靳鑫;基于地震动参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易损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晓燕;混凝土重力坝的地震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杨长青;基于地震动参数高压电气设备的易损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张继文;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深厚土层上高层建筑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程翔;基于GIS的地震动强度(烈度)速报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吴丽洁;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设计建议[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余亚平;多层框架在水平与竖向随机地震同时作用的稳定性与响应分析[D];广西工学院;2011年
9 冯婧;考虑地震扭转分量时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的时程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雯;考虑地震扭转分量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构件的弹塑性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彬;刘晶波;刘祥庆;;地铁车站的强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1期
2 尹华伟,汪梦甫,周锡元;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J];工程力学;2003年04期
3 黄羽立;陆新征;叶列平;施炜;;基于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J];工程力学;2011年02期
4 杨穗华;;规范反应谱理论介绍[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04期
5 张春霞;李昌铸;卢铁瑞;白红英;;现行桥梁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分析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9期
6 叶献国,种迅,李康宁,周锡元;Pushover方法与循环往复加载分析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7 侯爱波,汪梦甫;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应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8 杨志勇,何若全;高层钢结构弹塑性抗震分析静动力综合法[J];建筑结构学报;2003年03期
9 胡文源,邹晋华;时程分析法中有关地震波选取的几个注意问题[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王振宇,刘晶波;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旭;霍伟光;;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的关键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7期
2 杜鹏;姜慧;王立新;;广东省样本桥梁地震易损性对比研究[J];华南地震;2012年03期
3 孙建刚;张荣花;蒋峰;;储罐地震易损性数值仿真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4 于晓辉;吕大刚;;基于地震易损性解析函数的概率地震风险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3年10期
5 付陟玮;张春明;张东辉;陈妍;左嘉旭;;系统/电厂级地震易损性量化程序开发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年S2期
6 马爱武;;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应用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年11期
7 姚保华;;现代城市的地震易损性及其应对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5期
8 崔秀丽;韩映忠;;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建立方法[J];广东建材;2014年08期
9 李鸿晶,冯启民;基于地震易损性的框架结构的优化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年01期
10 孙柏涛;张桂欣;;汶川8.0级地震中各类建筑结构地震易损性统计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Armando Mauro;;减轻地震易损性——一般目标:需考虑的几个问题[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2 Giovanni Costa;;减轻地震易损性——国际岩石圈计划的一个项目[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3 吕大刚;于晓辉;王光远;;结构地震易损性理论及其在全寿命优化设计中的应用[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4 孙振凯;赵凤新;尹之潜;马桂明;;分省的建筑物地震损失率估计[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K.Noji;;减轻地震易损性中的流行病问题[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花;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立式储罐地震易损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索靖;基于位移的地震易损性概率评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李佩芬;基于模型修正的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高淼;多层住宅砖房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陈夏楠;中小学多层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和可靠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6 郑卡云;砖砌体结构墙体和房屋抗震倒塌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崔杰;典型框剪结构基于IDA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及经济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8 赵杰超;考虑墙体开洞影响的砌体结构房屋地震易损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万正东;RC框架结构基于概率损伤模型的地震易损性与风险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余其鑫;基于历史震害的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860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6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