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引起既有桩基侧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坑开挖引起既有桩基侧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分析
【摘要】: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土卸荷回弹会使既有桩基产生受拉的不利影响,而桩身拉力在中性点位置达到最大值。利用简化的附加侧摩阻力分布模型,对中性点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再结合相关的研究数据,通过汇总分析,得出了中性点深度随桩长、开挖深度、桩侧土体性质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分析显示,中性点深度与桩长的比值、开挖深度与桩长的比值近似满足线性正比关系,桩侧土体重度、内摩擦角的增加会引起中性点位置的下移,未设置围护结构、桩端扩底等条件也会引起中性点位置的下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测中性点位置的计算模型,预测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较为吻合。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桩基础 附加摩阻力 中性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472284) 浙江理工大学“521”人才培养计划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兴起,各地的深基坑工程层出不穷。桩基础通常先行设置,深基坑开挖将打破原有的平衡状态。由于土体卸荷,坑底土和既有桩基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回弹。在坑底附近,土体位移大于工程桩位移,土对桩产生向上的摩阻力;而桩端附近,土体位移小于桩的回弹位移,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凌云;秦胜伍;陈慧娥;;基坑开挖对单桩及群桩回弹位移的影响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年02期
2 杨敏;逯建栋;;深开挖基坑回弹引起的坑中桩受力与位移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3 朱火根,孙加平;上海地区深基坑开挖坑底土体回弹对工程桩的影响[J];岩土工程界;2005年03期
4 黄茂松;郦建俊;王卫东;陈峥;;开挖条件下抗拔桩的承载力损失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5 陈锦剑;王建华;范巍;王卫东;;抗拔桩在大面积深开挖过程中的受力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6 郑刚;刁钰;吴宏伟;;超深开挖对单桩的竖向荷载传递及沉降的影响机理有限元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胡昕;张希宏;刘厚健;刘志伟;;桩基中性点深度估算方法对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S2期
8 胡琦;凌道盛;陈云敏;程泽海;冉龙;;深基坑开挖对坑内基桩受力特性的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7期
9 郑刚;张立明;刁钰;;开挖条件下坑底工程桩工作性状及沉降计算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10期
10 王成华;刘庆晨;;考虑基坑开挖影响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枫;魏建华;吴超;;基坑开挖对坑内工程桩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2 秦敏;严平;;深基坑放坡挖土引起工程桩偏位数值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年03期
3 张金利;阮孝政;蔡桂林;;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数值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4 李镜培;王笑;;考虑降水的基坑开挖卸荷对坑底桩的影响[J];工程勘察;2011年09期
5 徐情根;徐醒华;梁朝晖;金永革;陈牛林;;深基坑开挖对坑底桩基的影响[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年01期
6 周德泉;付玉芬;;斜拉荷载作用下扩底桩的工程性状[J];中外公路;2011年03期
7 柳崇敏;吴敏惠;马磊;;钱江隧道江南工作井基坑开挖有限元模拟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S1期
8 葛潇;;软土地区基坑开挖引起的残余应力特性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10期
9 卫凌云;秦胜伍;陈慧娥;;基坑开挖对单桩及群桩回弹位移的影响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郝爱玲;查甫生;林志月;崔可锐;;深开挖卸载条件下坑底群桩受力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情根;徐醒华;梁朝晖;金永革;陈牛林;;深基坑开挖对坑底桩基的影响[A];预制混凝土桩——中国硅酸盐学会钢筋混凝土制品专业委员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预制混凝土桩委员会2007-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郑刚;焦莹;李竹;;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存在的变形与稳定问题及其控制——软土地区深基坑坑底隆起变形问题[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文平;刘金波;梁立东;胡世雄;;通过地面试桩确定工程桩的承载力[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泽龙;石吉森;凌道盛;;大面积深开挖条件下抗拔桩承载力有限元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4暨第三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4年
5 刘玉洲;;排水工程顶进施工对相邻城轨桥梁基础位移影响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7 综合轨道交通体系学术沙龙论文集[C];2015年
6 梁浩;徐意智;廖少明;;地下变电站抗拔桩优化设计研究[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刁钰;超深开挖对坑底抗压桩竖向承载力及沉降特性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李志伟;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11年
3 张立明;考虑深开挖影响的超长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沉降计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徐中华;上海地区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的深基坑变形性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胡琦;超深基坑水、土与围护结构相互作用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罗耀武;大面积深开挖对抗拔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徐丽娜;大直径桩基承载特性的仿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朱登元;柱式桥台前坡改造土中骨架结构加固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鲁四平;软土深基坑开挖下铁路桥梁力学性能及安全监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宏剑;预应力管桩抗拔承载性状研究和应用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2 龙善新;基坑开挖的变形效应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D];汕头大学;2011年
3 付玉芬;斜拉荷载下扩底短桩模型试验与理论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范巍;大面积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基受力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淑朝;基坑开挖坑底土体卸荷回弹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6 阮孝政;嵌岩桩与扩底桩抗拔承载特性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广军;基坑开挖对既有地下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8 刘庆晨;考虑基坑开挖与上部结构刚度影响的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状数值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9 王文灿;深基坑立柱竖向位移及其对水平结构影响的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9年
10 赵志俊;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变形影响数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栋j;杨龙才;王炳龙;;扩底抗拔桩试验分析与抗拔承载力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2 徐枫;魏建华;吴超;;基坑开挖对坑内工程桩影响的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3 刘国彬,侯学渊;软土基坑隆起变形的残余应力分析法[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6年02期
4 刘国彬,侯学渊;软土的卸荷应力——应变特性[J];地下工程与隧道;1997年02期
5 陈孝贤;;深基坑开挖坑底土体隆起对工程桩影响的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06年03期
6 王东红,谢星,张炜,祁生文,赵法锁;黄土地区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性状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7 王士杰,张梅,张吉占;Mindlin应力解的应用理论研究[J];工程力学;2001年06期
8 徐情根;徐醒华;梁朝晖;金永革;陈牛林;;深基坑开挖对坑底桩基的影响[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年01期
9 袁静,刘兴旺,益德清;基坑开挖过程中m参数的选取分析[J];工业建筑;2000年09期
10 俞国风,丁洁民,仇建华;海洋大厦逆作法深基坑支护技术[J];结构工程师;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万欢;堆载固结过程中单桩负摩擦力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魏鉴栋;粉砂粉土中深基坑水土压力及围护结构受力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黄洪超;软土地基中桩土滑移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范巍;大面积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桩基受力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雷;曹素红;李青娜;邓启柱;;韶钢松山变电站中性点复合接地方式[J];电工技术;2012年08期
2 汪莉;;城区10kV配网中性点运行方式的分析[J];电工技术;2012年08期
3 田浩;赖文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浅析[J];电气制造;2014年03期
4 吴祈甬,沈平,陈利民;城市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J];高电压技术;2002年06期
5 杨高奎;;不接地主变压器110kV侧中性点地刀操作的探讨[J];湖北电力;2008年S1期
6 王建旺;徐超;金正军;;浅析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J];民营科技;2008年07期
7 朱训国;杨庆;;全长注浆岩石锚杆中性点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8 陈凡;;对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浅谈[J];科技资讯;2010年08期
9 孙席;;中性接地方式在城市电网中应用探讨[J];才智;2010年29期
10 梁文郁;;浅谈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远波;孙月琴;;500kV变电所自耦变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对抑制220kV短路电流的研究[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继龙;;10千伏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探讨[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逸萍;;越南嘉兴水电站电气一次设计[A];南方十三省(区、市)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西 尹石荪;答宗先生《与“五种接地方式的差别”一文作者商榷》[N];电子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慧明;基于中性点短时投切低阻方法的中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王洪杰;湿陷性黄土下对桩基中性点位置的确定和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刘敏;风能发电场35kV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杜忠宝;10千伏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D];河海大学;2006年
5 王辉;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蔡雅萍;10kV配电网中性点灵活接地方式及接地故障检测系统的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2年
7 王治国;中性点无冲击短时投切低阻的中压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8 尚继武;电缆配电网络电容电流补偿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庄兴元;胜利油田电网谐振过电压抑制措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李甜甜;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继电保护改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1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6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