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运漕古镇改造中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3:33

  本文关键词:运漕古镇改造中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运漕古镇 公共艺术 雕塑设计 广场规划 应用研究


【摘要】: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文化形式,是公共空间中凝聚城市形象和内涵以及公众理想与需求的精华部分,在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的当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文化的载体。我国的公共艺术的发展和研究在城乡之间仍然具有较为悬殊的差距,如何在广大城镇的保护改造中从公共艺术设计方面,摸索出一种既具有积极意义的时代精神,又不失当地传统特点的表达方式和导入方法,已成为我们在公共艺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结合笔者亲身参与的运漕古镇公共艺术设计案例,通过对运漕古镇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实践和研究,分析阐述了古镇公共艺术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组关系,对公共艺术设计在历史文化村镇改造中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方式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全文共分为5章,主要从设计背景、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研究成果总结等个方面对运漕古镇公共艺术设计课题进行探讨研究。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简单分析概括。第二章中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运漕古镇的实地考察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了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以及古镇传统风俗,以及当地传统建筑的面貌,重点的结合图片阐述了古镇公共艺术发展现状,以及其公共艺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第三章中主要阐述了笔者对项目设计方案的整体规划和构想,探讨了公共艺术的设计原则。从人、公共艺术与环境三者的关系出发对古镇公共艺术的设计建设进行了探讨研究,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的角度阐述了公共艺术的设计方法和导入方法,深入的论述了传统古镇公共艺术更新设计的意义.第四章主要阐述了笔者针对运漕休闲广场的公共艺术作品设计方案,从设计思想、构图、色彩、材料等方面对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公共艺术介入古镇公共空间进行实践性研究,并结合笔者实际设计方案探讨了古镇传统文化元素和内涵的转换手法和表达方式。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对比评估,从受众的角度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为公共艺术在古镇环境改造更新中的应用提供作品原型。第五章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着重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对古镇未来公共艺术的深入多元发展进行展望。本文通过对运漕古镇公共艺术设计项目的设计实践,对公共艺术介入古镇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方式进行了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综合研究,阐述了小城镇改造中对地域性文化特征的保护和与公共艺术的融合方式。希望通过对古镇公共艺术艺术表达方式的探讨,能为历史文化村镇的现代化保护更新和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一些新的可供借鉴的设计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运漕古镇 公共艺术 雕塑设计 广场规划 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J0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课题来源12-13
  •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3.1 国内公共艺术发展与研究现状14-17
  • 1.3.2 国外公共艺术发展与研究现状17-18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8-22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8-20
  • 1.4.2 研究的方法20-22
  • 第2章 运漕古镇及古镇改造概述22-32
  • 2.1 运漕古镇基本概况22-27
  • 2.1.1 运漕古镇的自然环境及建筑面貌22-24
  • 2.1.2 运漕古镇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习俗24-27
  • 2.2 运漕的公共艺术概述27-31
  • 2.2.1 运漕公共艺术发展现状27-29
  • 2.2.2 运漕公共艺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29-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运漕古镇改造中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32-43
  • 3.1 运漕古镇改造项目概况32
  • 3.2 目标受众分析32-35
  • 3.3 运漕的公共艺术改造设计原则35-39
  • 3.3.1 与运漕古镇的文化形态相融合35
  • 3.3.2 与运漕古镇的历史背景相融合35-36
  • 3.3.3 与运漕自然人文景观充分融合36-38
  • 3.3.4 利用现代公共艺术作品提升古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8-39
  • 3.4 设计总体方案39-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运漕古镇改造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实践方案43-57
  • 4.1 《《蓼花洲上·奔》设计方案43-46
  • 4.1.1 初步构想及方案草图43-44
  • 4.1.2 设计方案草图对比评估44-45
  • 4.1.3 修改过程及方法45-46
  • 4.2 浮雕墙《蓼花洲上·忆》板块一设计方案46-48
  • 4.2.1 初步构想与方案草图46-47
  • 4.2.2 设计方案对比评估47-48
  • 4.2.3 作品修改过程及方法48
  • 4.2.4 第一板块设计正稿48
  • 4.3 《蓼花洲上·忆》第二板块设计方案48-50
  • 4.3.1 初步构想与方案草图48-49
  • 4.3.2 方案草图评估49
  • 4.3.3 修改过程及方法49-50
  • 4.3.4 《蓼花洲上·忆》第二板块作品设计正稿50
  • 4.4 《蓼花洲上·醉》作品设计方案50-53
  • 4.4.1 初步构想及草图50-52
  • 4.4.2 方案草图对比评估52
  • 4.4.3 修改过程及方法52-53
  • 4.4.4 作品设计正稿53
  • 4.5 壁画《蓼花洲上·游》设计方案53-56
  • 4.5.1 初步构想与方案草图53-54
  • 4.5.2 方案草图对比与评估54-55
  • 4.5.3 修改过程及方法55-56
  • 4.5.4 作品设计正稿56
  • 4.6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7-59
  • 参考文献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学凤;;试析公共艺术设计的形态构成[J];工业设计;2012年02期

2 李楠;;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场域性与公共性研究[J];科技视界;2014年02期

3 陈兵;;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其制作原则[J];包装工程;2010年16期

4 赵航;;浅谈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张爱鹏;;天津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包装工程;2013年10期

6 罗帆;毛铁;;公共艺术设计在校园环境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3年04期

7 陈旭;城市化特征与公共艺术设计——有感于桂林的城市建设与公共艺术设计[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张新宇;马骏;;有限空间 无限创意——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道路公共艺术设计新思路[J];装饰;2010年07期

9 蒲江;;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化价值的实现[J];包装工程;2011年16期

10 过伟敏,郑志权;依附于外部环境的公共艺术设计[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D];厦门大学;2008年

2 张雅博;论公共艺术设计之文化传播及其教育作用[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3 杨宁;运漕古镇改造中的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4 王瑞藓;丝绸之路文化与西安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军;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6 诸葛雨阳;论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场所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7 达林太;神·灵的守护[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8 O@冬梅;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差异化策略[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9 李国亮;当代中国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评价的人文尺度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徐丽丽;原生态设计理念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渗透[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881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81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3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