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土体抗拉张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9-21 16:11

  本文关键词:土体抗拉张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更多相关文章: 抗拉强度 抗拉张特性 非饱和土 吸力 拉剪耦合


【摘要】:在传统土力学的观念中,土体通常不主动作为抗拉材料使用,土的抗拉强度很小,因而土体的抗拉强度往往被忽略或几乎视为零,造成土体抗拉强度理论远落后于抗剪强度理论。实际上,土体的抗拉张力学特性在土体变形与破坏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土体抗拉张力学特性试验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特点,介绍了土体抗拉张力学试验的最新进展,并结合非饱和土力学及其抗拉强度理论的研究热点,认为对非饱和土合理统一的"吸力"认识仍然是非饱和土抗拉张特性研究的关键。然后,从岩土破坏模式角度,总结了岩土拉剪耦合破坏规律的8类破坏模式,分析了土体在此研究领域的现状,最后阐明了土体尤其是非饱和土的抗拉张力学特性研究现状的5个特点,展望了土体抗拉张力学特性新的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抗拉强度 抗拉张特性 非饱和土 吸力 拉剪耦合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山区降雨下路基响应行车动载的力学行为及病变机理研究”(编号:40877205) 全国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非饱和土湿吸力和结构吸力量化方法与测试技术”(编号:20120171110031)资助
【分类号】:TU432
【正文快照】: 1引言在传统工程地质环境及土力学性质的研究中,土体通常不主动作为抗拉材料使用,认为土的抗拉强度很小或几乎视为零[1,2],实际工程中土体的抗拉强度常常被忽略,多侧重于抗压和抗剪,对抗拉张的研究较少[3,4]。然而,许多工程问题中的土体会发生开裂现象,诸如红色问题土中常见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崔可锐;;非饱和黏性土的电阻率特性及其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8期

2 曹雪山;殷宗泽;凌华;;非饱和土受压变形的简化计算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李雄威;冯欣;陈建斌;;大气作用下非饱和土湿热性状的计算模型与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李顺群;肖成志;吕毅兰;魏超5;;粒间吸引力对非饱和土变形及强度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6期

5 汪东林;栾茂田;杨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在预测地表沉降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8年12期

6 卢应发;吴延春;杨丽平;崔玉军;;非饱和土热力学参数确定的探讨[J];岩土力学;2008年07期

7 周雷;张洪武;;非饱和土化学-塑性耦合本构行为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9年07期

8 曹雪山;殷宗泽;;非饱和土二维固结简化计算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09期

9 刘卫国;;非饱和土工程性质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10 陈勇;刘德富;王世梅;田东方;;三维非饱和土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泽佳;李锡夔;;非饱和土化学-水力-力学耦合行为数值模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韦昌富;李幻;王吉利;;考虑弹塑性变形和毛细循环滞回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水力和力学性状耦合的弹塑性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丙印;王昆泰;;非饱和土污染物抽气清除法及有限元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王成华;李广信;王真;;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间接方法简评[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卞祚庥;白云;叶为民;陈宝;朱合华;;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向东;罗晓辉;吴瑞麟;;非饱和土损伤模型与应用[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赵成刚;蔡国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理[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涂平晖;赵慧丽;张弥;;饱和度的变化对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非饱和土的广义有效应力原理及其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3 徐炎兵;非饱和土两相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4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徐明江;非饱和土地基与基础的动力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幻;考虑任意干湿循环变化历史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吴丽君;高速铁路非饱和土固结压缩特性及地基加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苏万鑫;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理论的解析与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小明;基于细观破损原理的结构性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娜;基于广义有效应力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晓霞;新型非饱和土稳态渗流试验装置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桂满;土水特征曲线滞回循环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杨雪莲;非饱和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6 刘锋涛;雨水入渗对非饱和土斜坡内孔隙水压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袁斐;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和体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季李通;非饱和土强度与非线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李帅;三峡库区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刘海宁;黄河下游堤防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895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95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