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同遮阴环境下光强和光质特征
本文关键词:城市不同遮阴环境下光强和光质特征
【摘要】: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高层建筑的出现,城市建筑作为人工构筑物,形成了与自然环境不同的人工遮阴环境,这种人工环境可能会对其下生长的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人工建筑遮阴与自然遮阴环境之间的差异,北京市典型高层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光环境进行了测量,发现建筑和冠层显著改变其遮阴微环境的光强和光质。两种遮阴下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天空自然辐射的9.09%和5.50%,遮阴处的光合有效辐射均小于200μmol m~(-2)s~(-1),低于多数城市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天空自然辐射相比,建筑遮阴处蓝光在光合有效辐射中所占比例(B/P)、蓝光与红光的比例(B/R)以及蓝光与远红光的比例(B/FR)升高,且高于冠层遮阴,红光与远红光的比例(R/FR)没有显著变化,而冠层遮阴下R/FR则低于天空自然辐射。建筑遮阴下光质的改变可能会对植物的光合产生积极作用,并可能影响到植物的形态及生理反应。窄波段和宽波段两种不同积分方法对R/FR没有显著影响,采用宽波段积分得到的B/R低于窄波段,但降低幅度很小,在植物光合生理研究方面两种积分方法可以通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城市光环境 建筑遮阴 光谱变化 城市植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73121)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SKLURE2013-1-01) 中国科学院“一三五”创新项目(YSW2013-B04)
【分类号】:TU113;Q945
【正文快照】: 近些年,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各种高层建筑的大量增加。以北京市为例,到2003年年末累计建成高层建筑达1.3亿m2[1],其中,1949—2003年,共建成10层以上高层住宅约8600万m2,约占同期高层建筑总面积的78%[2]。高层建筑的形状和格局形成了独特的近地面微环境特征,尤其是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玉萍;;1949年以来北京市少数民族人口规模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鲁绍伟;陈波;李少宁;张玉平;潘青华;王华;;北京山地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林分生长及灌草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6期
3 黄卫东;阎小虎;胡胜斌;谭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工作的沿革及现状[J];工程质量;2013年07期
4 赵兴洪;何平;;清末司法区域划分实践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5 张杰;李冬;;流域和城市水健康循环战略规划实例[J];给水排水;2008年05期
6 李自典;;民国时期北京的疫病流行与防疫宣传[J];兰州学刊;2014年07期
7 池子华;丁泽丽;;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与抗战救护[J];河北学刊;201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嘉j;北京旧城传统居住院落的演变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2 张伟;北京会展建筑发展状况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苑颖;北京旧城功能布局演变及动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4 石颖川;对城市工业遗产的人类学思考——西直门火车站的变迁与历史记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宁俊勇;北京市林业系统六个自然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吴雨桐;恭王府与其它清代王府建筑风格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琳;民国以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云龙;莫海波;;怎一个“美”字了得——城市植物之多样性[J];生命世界;2011年02期
2 冷冰;温远光;;城市植物多样性的调研方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年04期
3 陈陆琴;刘东红;;太原市城市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太原科技;2010年03期
4 孙伟;;减噪纳污展绿影 姹紫嫣红露芳容——城市植物的种类介绍[J];生命世界;2011年02期
5 赵娟娟;欧阳志云;郑华;徐卫华;王效科;倪永明;;城市植物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方法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9年07期
6 马长乐;李靖;刘迪;刘亮;;云南省玉溪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与城市生态建设探讨[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09年08期
7 刘东红;陈陆琴;;太原市城市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园林科技;2013年01期
8 王绍增;;本期主题 植物多样性[J];中国园林;2008年07期
9 李曼碧;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城市植物[J];云南环境科学;2000年01期
10 郭伟;申屠雅瑾;赵丽丽;邓巍;潘星极;;秋季北方城市植物群落对温湿度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娟娟;欧阳志云;;城市植物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的方法探讨[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余文婷;彭尽晖;邱波;;城市植物配置的景观生态效益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姚菊俊;浙江丽水市城市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田;北京城市植物选择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周鸿鹄;三明城市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4 李妮;乌鲁木齐城市植物多样性现状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5 夏正凤;龙岩市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6 高慧聪;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植物群落构建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9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899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