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地层水力压裂起裂模式及起裂压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弹塑性地层水力压裂起裂模式及起裂压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弹塑性地层 非线性本构方程 塑性全量理论 井周应力场 起裂模式 起裂压力
【摘要】:针对弹塑性储层,基于线弹性理论假设的传统起裂模型已不再适用,需要研究基于非线性本构方程的起裂模型。基于岩石非线性本构方程,运用塑性全量理论,建立了弹塑性地层井周应力场模型;结合"井壁"应力场模型和弹塑性岩石破坏准则,建立了弹塑性地层的起裂压力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岩石产生塑性屈服,"井眼"应力集中效应会减弱,"周向张应力会减小",甚至无法产生。屈服后的起裂压力比线弹性理论预测值大,起裂模式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方式,剪切起裂存在破坏角。屈服后,幂硬化指数小于等于0.5的岩石只可能产生剪切起裂;幂硬化指数大于0.5的岩石,屈服应力、幂硬化指数、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越小,越容易产生剪切起裂,反之越容易产生拉张起裂。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弹塑性地层 非线性本构方程 塑性全量理论 井周应力场 起裂模式 起裂压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37417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No.2011ZX05002-004-007HZ)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在岩石矿物组分等内因和高围压等外因的作用下,岩石变形特征由弹脆性向塑性转换[1-2]。泥页岩、砂泥岩、高泥质含量储层等地层在黏土等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等内因以及深部储层在高围压、高温等外因作用下均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传统的水力压裂起裂模型[3-4]均是针对弹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任青文,张宏朝;关于芬纳公式的修正[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周宏伟,谢和平,左建平;深部高地应力下岩石力学行为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5年01期
3 李传亮,孔祥言;油井压裂过程中岩石破裂压力计算公式的理论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0年02期
4 高红;郑颖人;冯夏庭;;材料屈服与破坏的探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赵鑫;陈学军;李晓红;朱志政;;不排水条件下基坑卸荷土体变形机理研究(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宋雅坤;郑颖人;赵尚毅;雷文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三维边坡中的应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王凯;郑颖人;周小亮;王家海;王其洪;;钻孔灌注桩边坡支护变形规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5 刘东升;张浪;刘山文;杨凯;;Mohr-Coulomb准则屈服概率解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6 张清照;沈明荣;张龙波;;结构面在卸载条件下的力学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7 李杨秋;辛亚辉;唐秋元;;拟建超高层与相邻隧道不同水平距离对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8 卢小雨;华心祝;赵明强;;沿空留巷顶板下沉变形的力学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左建平;柴能斌;周宏伟;;赋存深度对玄武岩变形破坏及能量特征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10 李书兵;苏骏;毕辉;;岩质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奇;康毅力;曾义金;刘修善;杜春潮;;碳酸盐岩地层漏失压力模型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江昌民;孙焕磊;董山;;基于FLAC数值模拟的孙村矿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研究[A];2010'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武科;范庆来;王志云;;ABAQUS用户子程序在分析大型海洋结构物地基承载力特性中的应用[A];第三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宋雅坤;郑颖人;雷文杰;;沉埋式抗滑桩机制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孔亮;惠治鑫;王燕昌;;基于旋转运动硬化理论的修正剑桥模型的改进[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孔亮;李学丰;赵占兵;;土体热力学本构模型的改进、验证及有限元分析[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迟明杰;赵成刚;李小军;;基于热力学的砂土剪胀模型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光华;;岩土材料不符合Drucker公设的一个证明[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榕;张建海;纪亮;;不同围压公式对双江口心墙堆石坝应力应变计算的影响研究[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10 朱志武;宁建国;;冻土的屈服面及其破坏准则[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同彬;深部岩石蠕变特性试验及锚固围岩变形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伟;深部巷道围岩稳定性安全控制原理与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国富;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陈旭光;高地应力条件下深部巷道围岩分区破裂形成机制和锚固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许湘华;浅变质岩变形特征与边坡支护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寿迎;黄岛LPG地下储库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泽;大台煤矿深部原岩应力场及岩爆地质力学成因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北战;降雨入渗条件下新邱区中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齐有军;东大秦皇岛分校实验楼深基坑支护变形控制与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齐平;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及沉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欢;沈丹客运专线本溪段线路地表沉陷稳定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贺续文;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欧阳君;土石坝结构稳定的静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涛;软土深基坑隔断墙保护邻近建筑物的效果和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吕仲鸣;筏板基础—CFG桩复合地基共同作用初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筑宝,卢楚芬,郑学军;按能量原理建立强度理论的新探索与展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刘长武,褚秀生;软岩巷道全断面锚注加固的力学原理与应用[J];工程力学;2000年05期
3 凌建明,孙钧;建立在损伤应变空间的岩体破坏准则[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4 朱维申,程峰;能量耗散本构模型及其在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5 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6 华安增;地下工程周围岩体能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7期
7 赵阳升,冯增朝,万志军;岩体动力破坏的最小能量原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11期
8 谢兴华,速宝玉,詹美礼;基于应变的脆性岩石破坏强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7期
9 谢兴华,速宝玉,詹美礼;基于应变的岩石类脆性材料损伤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10 金丰年,蒋美蓉,高小玲;基于能量耗散定义损伤变量的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泽奇;盛谦;冷先伦;张占荣;;三峡花岗岩起裂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2 李玉龙,郭伟国,贾德新,刘元镛,罗景润,杜君,陈裕泽;40Cr材料动态起裂韧性K_(Id)(σ)的实验测试[J];爆炸与冲击;1996年01期
3 苏彬;崔振源;;平面裂纹的起裂准则[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4 李海涛;罗伟;姜雨省;张俊松;;复合射孔爆燃气体压裂裂缝起裂扩展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4年03期
5 罗力更;δ-控制有效的试样尺寸要求[J];力学学报;1989年01期
6 孙洪涛,,刘元镛;用Hopkinson压杆技术研究试样几何对动态起裂韧性的影响[J];实验力学;1996年02期
7 宫能平,夏源明;一种弹塑性材料动态起裂韧度的J表征和测试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2期
8 汪坤;冯峰;王启智;;中心直裂纹平台巴西圆盘复合型动态应力强度因子[J];力学与实践;2009年02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廷汉;沈亚鹏;周春虎;;高能气体压裂的起裂机理研究[A];岩石破碎理论与实践——全国第五届岩石破碎学术会论文选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庆丰;岩石中不等长多裂纹起裂及扩展规律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2 李强;压缩作用下岩体裂纹起裂扩展规律及失稳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军;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起裂准则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何颂根;具有弹塑性特征的地层水力压裂起裂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3 张杨;裂缝性储层人工裂缝起裂及延伸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00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00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