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街区式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本文关键词:开放街区式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开放街区 开放街区式住区 城市设计 住区规划
【摘要】:针对现阶段我国“大街区-宽马路”与“居住小区”模式愈演愈烈的现象、居住小区功能与形式的单一与人们对城市生活多元化需求的矛盾、住区封闭导致与城市的隔离等问题,笔者提出开放街区式住区模式,并且通过理论研究、不同层面策略分析、典型案例验证三个步骤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论研究总结归纳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街区式住区模式;其次,从住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住区自身规划设计两个层面总结开放街区式住区规划设计策略;再次,将实例有针对性的和理论、策略结合,使理论更充分、策略更有说服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将国外的开放街区理念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相结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街区式住区理念;通过将开放街区式住区与传统封闭街区式住区和现代主义住宅小区分别进行对比,得出开放街区式住区对我国城市住区发展的意义所在。从宏观城市层面,探讨城市道路结构与开放街区式住区形成的关系、开放街区式住区介入我国的城市肌理的方式、开放街区式住区如何与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相融合;从微观街区层面,探讨开放街区式住区外部空间因素(街道、边界、院落)的设计策略、开放街区式住区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开放街区式住区的场所感。并且通过分析国外的成功案例以及国内在城市住区方面所做的探索,使策略的提出更具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专业策略层面,从宏观到微观先后对城市道路结构、城市肌理、城市公共设施、街道、边界、院落进行研究,虽然是以开放街区式住区为前提,但很多理论具有普适性,可以为其他城市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社会价值层面,为现阶段人们对《意见》中关于开放街区的质疑提供解答,并为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关键词】:开放街区 开放街区式住区 城市设计 住区规划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研究缘起8-9
- 1.1.1 问题的发现8
- 1.1.2 时代与社会背景8-9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9
- 1.2.1 我国城市中的新建住区9
- 1.2.2 城市中心区范围内的新建住区9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9-10
- 1.3.1 专业层面9-10
- 1.3.2 人文层面10
- 1.4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分析10-13
- 1.4.1 国外的理论平台10-12
- 1.4.2 国内的理论平台——人居环境科学12-13
- 1.5 研究方法13-14
- 1.5.1 文献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13
- 1.5.2 个案研究与整体归纳相结合13
- 1.5.3 专业视角与多学科交叉的结合13-14
- 1.6 论文框架14-15
- 第2章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相关概念与内涵15-19
- 2.1 城市街区的概念与内涵15-16
- 2.1.1 城市街区的定义15
- 2.1.2 城市街区的构成15
- 2.1.3 城市街区的适宜规模15-16
- 2.1.4 城市街区的设计要素16
- 2.2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概念与内涵16-18
- 2.2.1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概念16
- 2.2.2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特点与优势16-17
- 2.2.3 有中国特色的开放街区式住区17-18
- 2.3 本章小结18-19
- 第3章 开放街区式住区设计模式的提出19-31
- 3.1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产生与发展19-24
- 3.1.1 传统街区式住区的发展历程19-20
- 3.1.2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提出20-21
- 3.1.3 开放街区式住区与传统封闭街区式住区的异同21-23
- 3.1.4 开放街区式住区在国外的实践23-24
- 3.2 开放街区式住区在中国发展的必然24-27
- 3.2.1 街区式住区在中国的历史渊源24-25
- 3.2.2 现代居住小区存在的问题25-27
- 3.2.3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27
- 3.3 中国城市住区规划的探索分析27-30
- 3.3.1 社区感的塑造——北京印象27-28
- 3.3.2 街道的塑造——建外SOHO28-29
- 3.3.3 公共空间的塑造——当代MOMA29-30
- 3.4 本章小结30-31
- 第4章 开放街区式住区建立住区与城市的新关系31-43
- 4.1 城市道路结构与街区形态和规模相互影响31-35
- 4.1.1 城市道路结构的定义与类型31
- 4.1.2 开放街区式住区对网状道路结构的需求31-33
- 4.1.3 改善我国道路结构的策略33-34
- 4.1.4 北京朝阳区物流港住区规划——道路与街区34-35
- 4.2 开放街区式住区介入城市肌理的方式35-39
- 4.2.1 城市肌理的涵义35-37
- 4.2.2 开放街区式住区介入城市肌理的策略37-39
- 4.2.3 北京朝阳区物流港住区规划——与城市肌理的融合39
- 4.3 开放街区式住区与城市公共设施的融合39-41
- 4.3.1 城市公共设施的涵义39-40
- 4.3.2 混合使用型住区的涵义40-41
- 4.3.3 开放街区式住区与城市公共设施融合的策略41
- 4.4 本章小结41-43
- 第5章 开放街区式住区设计模式研究43-56
- 5.1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外部空间设计43-51
- 5.1.1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街道空间设计43-46
- 5.1.2 开放街区式住区中的边界空间设计46-50
- 5.1.3 开放街区式住区中的院落空间设计50-51
- 5.2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安全性与私密性设计51-54
- 5.2.1 社区开放的管理难题:封闭与开放的较量51-52
- 5.2.2 封闭社区的改造困境:空间与社会的冲突52
- 5.2.3 规划技术手段的运用:封闭与开放的融合52-53
- 5.2.4 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空间与社会的和谐53-54
- 5.3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场所感营造54-55
- 5.3.1 场所感的基本认识54
- 5.3.2 开放街区式住区的场所营造54
- 5.3.3 北京物流港住区场所感的营造策略54-55
- 5.4 本章小结55-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承华;“方圆绿茵”住区规划设计[J];规划师;2003年06期
2 郭剑锋;山水可居——“富宏新绿名都”山地住区规划[J];小城镇建设;2004年01期
3 蔡韩英,白翔宇;浅谈我国住区规划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4 邢超文;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交错及整合[J];山西建筑;2004年17期
5 袁鹰;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几点思考[J];重庆建筑;2004年05期
6 梅钊;人·自然·共生——“依心明园”住区规划设计浅析[J];小城镇建设;2005年04期
7 戴莹;住区规划体现节约型城市理念[J];建设科技;2005年03期
8 邵玮;;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住区规划——兼谈万源星城居住区规划[J];城市;2006年03期
9 刘烨;;由组团划分引发的住区规划方法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7年25期
10 史新宇;吴世景;;中韩中小城市住区规划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平;汪丽君;宋令涛;;住区规划与大城市住宅层数发展策略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颖;;住宅群落——探索一种新的住区规划设计理念[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树东;朱京海;单颖;;基于环境技术集成的环境友好型住区规划研究——以大连大有恬园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邹立元;;市场经济下住区规划[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5 杜娟;;健康城市引发的住区规划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旭;;基于低冲击开发理念的生态住区规划与设计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玲慧;万勇;;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住区规划应对策略研究[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玉祺;;基于低冲击发展理念的住区规划策略研究——以城口县花坪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5生态城区的建设与优秀范例[C];2014年
9 马永俊;胡希军;;新城市主义与现代城市住区规划[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吕静;;非典之后规划师的关注与思考——剖析住区文体配套设施建设的落实和完善[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韩秀琦;住区规划应衔接城市环境[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傅汉强、李超;优秀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3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窦以德;顺应时代发展的住区规划设计[N];中国建设报;2010年
4 沈福煦;住区规划及居住质量[N];建筑时报;2002年
5 刘太格;新加坡大型住区规划与设计[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6 马克;设计高品位住宅小区[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露文;市场因素对住区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鸿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中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殷一;我国CCRC养老住区规划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4 王瀚卿;住区规划设计中的整体生态策略[D];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攀;基于适宜性生态设计策略的绿色住区规划[D];重庆大学;2015年
6 田杰;健康导向下适宜步行的大理海东山地位区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杨洁;规模住区慢行友好化规划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黄欣;南方山地住区低碳规划要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盖菁;基于共生理念的大型住区规划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10 汪田;广州华侨新村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05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0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