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本文关键词:边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柱端加载 框架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 滞回性能 耗能特性
【摘要】:采用符合实际受力特点的柱端加载,对剖分T型钢连接的边框架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T型件翼缘与腹板交界处的应力最大,最先形成塑性铰;柱翼缘和梁翼缘在加载过程中均处于弹性阶段,而节点域的剪切应变达到了屈服应变。通过测量发现:梁柱相对转角达到了美国规范的要求,同时,由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可知该节点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特性。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柱端加载 框架节点 低周反复荷载 滞回性能 耗能特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238) 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项目(122102210550) 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34100510010)
【分类号】:TU352.11;TU391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多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梁柱节点连接是关键部位,它发挥着传递梁、柱间内力的作用[1]。如果节点不能提供杆端弯矩所需的约束,将导致结构承载性能的降低,继而引起结构破坏。因此,所有的节点及其连接均应满足强度、延性和耗能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半刚性连接主要通过摩擦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兵;;外伸式端板螺栓连接中的撬力分析[J];建筑结构;2006年08期
2 李凤霞;布欣;王新武;;剖分T型钢梁柱连接滞回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10年05期
3 魏俊龙;;波形钢腹板箱梁斜塔无背索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碧霞;;浅谈梁线在钢结构连接分析中的运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黄冀卓;王湛;马人乐;;半刚性钢框架优化设计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3 陈曦;王湛;;加强环式钢管混凝土节点梁柱连接刚度的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4 刘坚;刁云云;黄襄云;吴治国;王永梅;;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混合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5 石文龙;叶志明;李国强;;半刚性连接框架的试验研究进展(Ⅱ)[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6 孙玉萍;马洪伟;冯东海;;半刚性连接钢框架的内力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7 孙玉萍;冯东海;王万祯;马洪伟;;梁—柱及柱脚均为半刚接的钢框架计算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8 岳峰;李国强;赵金城;;高层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1)[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9 岳峰;李国强;赵金城;;高层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极限承载力(2)[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10 徐伟良;方垒;;半刚性端板连接节点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兴;梁柱端板连接半刚性组合边节点试验与理论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孙冬明;采动区送电线路铁塔力学计算模型及塔-线体系共同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3 顾正维;钢结构半刚性连接的非线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4 黄冀卓;钢框架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刘清平;水平荷载作用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梁框架的实用设计方法[D];同济大学;2006年
6 吴香香;多层薄柔钢框架的抗震设计[D];同济大学;2006年
7 汪优;高桥墩桩基稳定性分析及其优化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王连坤;基于薄壁构件理论的空间钢框架高等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俊峰;钢框架高等分析研究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袁继雄;框架梁柱节点性能研究之测试方法与边界条件的分析[D];汕头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海雁;半刚性T型钢梁柱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希月;门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承载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杨翼宾;梁柱节点刚度对门式刚架稳定性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于晓明;多层轻钢结构动力特性研究及地震时程响应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5 郭水平;薄壁钢管混凝土框架梁柱端板连接节点的静力性能[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刘铭轩;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黄海棠;T型钢梁柱半刚性连接节点在静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8 范浩;特殊构造端板连接节点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班敏;考虑弯矩作用高强螺栓T型接头抗拉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东洋;钢结构超大承载力端板连接节点静力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龙晓鸿,李黎,唐家祥,樊剑;澳凼第三大桥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及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4年06期
2 侯宇新;江辉峰;;大跨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J];中外公路;2010年02期
3 王伟;韦正华;袁万城;;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2期
4 徐艳;段昕智;李建中;;强震作用下斜拉桥纵桥向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刘强;苏泽斌;;求解结构地震反应能量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6 王新武;半刚性连接钢框架有限元分析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4年02期
7 杨玉民,袁万城,范立础;大跨斜拉桥横向地震反应及其分形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兵;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2 王新武;钢框架梁柱连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晓星;大跨度斜拉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昌宏;单建;马乐为;黄莺;吴敏哲;;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节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工业建筑;2006年S1期
2 刘振强;王大为;;框架节点模型化方法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陶立兴;杜秉旋;赵金龙;;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研究及加固方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周正虹;;用增大截面法对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抗震加固[J];安徽建筑;2006年01期
5 曹霞;金凌志;付强;;某厂房预应力框架节点设计探讨[J];工业建筑;2007年04期
6 陈建锋;曹平周;;钢框架节点火灾温度场数值模拟分析[J];建筑科学;2008年07期
7 陈厚云;;浅析增强框架节点的措施[J];科技风;2009年11期
8 李斌;;预应力扁梁框架节点外核心区受力机理分析[J];建筑结构;2011年03期
9 朱鸣;张玉峰;;框架节点刚域在常用结构软件中的实现与比较[J];建筑结构;2011年09期
10 王正霖;邓朝荣;李唐宁;;竖向整体式预应力梁柱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韬;郑作樵;鄢飞;;关于框架节点中一些问题的讨论[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2 曹霞;金凌志;胡锦秀;;预应力框架节点设计探讨[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3 唐波;余江滔;丁斌;;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震损加固方法的对比研究[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4 王正霖;李唐宁;秦士洪;邓朝荣;;竖向预应力框架节点的试验分析[A];第九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5 朱春明;王溥;陈敬安;;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剪强度[A];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应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1990年
6 冯浏R,
本文编号:916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1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