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软土地基结构隔震方案及其工程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25 14:29

  本文关键词:软土地基结构隔震方案及其工程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软土场地 隔震 橡胶支座 滑板支座 黏滞阻尼器


【摘要】:依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反应谱曲线,分析了隔震周期、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和隔震层水平位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软土地基上采用传统隔震技术很难控制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的较大水平变位。若隔震层水平变位的控制不当,罕遇地震作用下很容易导致隔震支座的失稳或强度破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包括铅芯橡胶支座隔震方案,铅芯橡胶支座、叠层橡胶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组合隔震方案,以及滑板支座、普通橡胶支座和黏滞阻尼器组合隔震方案的三种不同隔震方案来解决软土场地上隔震效果和隔震层水平位移限值的问题,并且依据隔震方案提供不同大小的阻尼比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隔震需求。最后结合隔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软土地基隔震方案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消能减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软土场地 隔震 橡胶支座 滑板支座 黏滞阻尼器
【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基金项目(SLDRCE10-D-01)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项目(10DZ2252000)
【分类号】:TU352.12;TU435
【正文快照】: 0引言采用传统的铅芯叠层橡胶支座(LRB)隔震的房屋,经历地震的检验,其减震效果良好。但是隔震建筑对场地刚性有一定的要求,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第12.1.3条第2款规定:建筑结构采用隔震设计时建筑场地宜为I,II,III类。原因在于软土会过滤掉地震波的中、高频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翁大根,蒋通,施卫星,任晓崧,吕西林,韦晓,高华平,王忠良;隔震楼面设计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01期

2 翁大根,卢著辉,徐斌,周红卫,夏女燕;粘滞阻尼器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2年04期

3 施卫星;孙黄胜;李振刚;丁美;;上海国际赛车场新闻中心高位隔震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4 吕西林,朱玉华,施卫星,上田荣,冯德民,三山刚史;组合基础隔震房屋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柏鉴;姜朋明;;网格屋盖结构柱顶隔震技术的参数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2 翁大根;王姝;任晓崧;吕西林;;消能减震加固措施在多层装配式框架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S1期

3 李永华;李思明;;弱连体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4 王丽,闫维明,阎贵平;铅芯橡胶支座参数对隔震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赵亚敏;苏经宇;苏幼坡;张玉敏;;底框基础隔震结构的三维非线性时程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刘文光;何文福;霍达;付伟庆;;大高宽比隔震结构双向输入振动台试验及数值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7 贾洪;闫维明;张同忠;;高耗能间隙式黏胶阻尼器的试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韩淼,王秀梅;基础隔震技术的研究现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尚守平;周志锦;刘可;姚菲;;一种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的性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10 张婕;;旧有建筑的层间隔震加固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勇;;浅谈消能减震技术及其工程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雷静雅;罗登贵;;多层建筑基础隔震的减震效果分析[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范夕森;任淑贞;张鑫;;滚轴-橡胶支座组合系统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4 张华英;李慧;张鑫;;基于能量法的并联隔震砖木建筑响应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5 苗峰;石磊;郭子华;;自锚式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纵向隔震研究[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6 翁大根;黄伟;吕西林;;钢框架消能减震体系研究与工程应用[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汪大绥;周健;王建;江晓峰;苏骏;陈红宇;施志深;王瑞峰;;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弱连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爽;周宏宇;江欢成;翁大根;吕西林;;软土场地某隔震结构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卜龙瑰;黄嘉;朱忠义;牟在根;;隔震支座参数的选取对隔震设计的影响[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微;白正仙;何喜明;;单层椭球面网壳的隔震分析[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紫东;考虑支座相关性的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高玉峰;考虑碰撞效应的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张颖;层间隔震体系的减震机理与减震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于芳;列车荷载及地震作用下隔震铁路桥梁的动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党育;复杂隔震结构的分析与软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可;基础隔震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刘文光;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及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张鹏程;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结构及其抗震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建强;基础隔震结构多维及平—扭耦联地震反应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10 袁景凌;结构状态智能模拟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亚亚;SMA半主动隔震支座的研制及其减震效果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习勇;大跨度混合梁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裕超;复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试验及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旭光;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复合隔震摩擦承压比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姚江强;地震作用下高层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碰撞反应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新影;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关键减隔震技术之复合隔震结构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刘守斌;超长无缝结构的隔震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郑建勋;钢板—橡胶摩擦耗能支撑体系的技术标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安立刚;新型钢板耗能器及其在结构中的耗能减震数值计算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杨翠青;周边支撑抽空四角锥网架的减震参数敏感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云,徐彤,周福霖;抗震与减震结构的能量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年04期

2 翁大根,蒋通,施卫星,任晓菘;楼面滑动隔震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玉;程树良;王焕定;;隔震换能系统的性能及其参数影响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6年01期

2 程树良;王焕定;孙作玉;;隔震换能系统换能效果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11期

3 徐忠根;周福霖;马玉宏;;隔震层位置与隔震支座选型[J];世界地震工程;2010年01期

4 李杰飞;张格仙;;隔震:保证建筑物地震安全的最佳选择[J];防灾博览;2010年05期

5 毛尚礼;余湘娟;张富有;;地基隔震减震机理研究[J];华南地震;2010年03期

6 赵松林;魏陆顺;任珉;;隔震层参数设计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尚守平;周可威;黄群堂;;水平-竖向复合隔震墩[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尚守平;肖聪;;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B.Palazzo,L.Petti,李玉亭;基底隔震与固定基底结构随机反应的比较[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2期

10 孙静;余聪杰;;低造价农居隔震限位装置设计[J];内陆地震;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守平;易春荣;;一种贫民百姓用得起的优效隔震层[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4年

2 曾聪;吴斌;陶忠;潘文;白俊峰;;昆明新国际机场主航站楼A区隔震效能分析[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12年

3 韩淼;郭俸铭;姜岳;;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组合限位分析[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4 曹海韵;杨军;潘鹏;王飞;狄启腾;申金昌;;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隔震分析和设计[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作玉;王晖;;隔震换能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孙作玉;王晖;;隔震换能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A];第三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4年

7 牛力军;张文芳;;橡胶隔震采用摩擦消能的减震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8 吴国勤;傅学怡;施永芒;莫世海;;浅谈设隔震垫框架结构设计方法[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韩淼;王秀梅;伍大维;;基础隔震层软碰撞对结构反应的影响[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10 韩淼;杜红凯;李仙华;;基础隔震层软碰撞限位实验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敏;隔震橡胶:支起“楼坚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记者 王燕宁 通讯员 徐少亚 杨芳;专家推介隔震抗震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任小昌 刘仁;隔震新技术 为建筑物安全“加分”[N];广元日报;2009年

4 任松筠 南工萱;隔震新技术可为建筑物安全“加分”[N];新华日报;2008年

5 夏杨邋韦英哲 朱玉尊;广东新技术助力隔震房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8年

6 迟妍玮;“弹簧隔震”,,托稳不倒的大楼[N];工人日报;2013年

7 于莘明;小胶垫岂能“隔离”大地震?[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陆建衡 王尚 陈永祁 罗琦 荆闻 何闻;人类防震技术,要镇住背驮大地的“鳌鱼”[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谈琳;人命关天:鲁甸民居的不能承受之重[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云峰;立式储罐并联隔震基础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魏陆顺;组合隔震与三维隔震(振)理论及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可;基础隔震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孟庆利;基底隔震混合控制和三维隔震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5 黄襄云;层间隔震减震结构的理论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田力;地下爆炸波冲击下地面结构动力响应及滑移隔震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商昊江;高层钢筋混凝土基础隔震结构减振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8 苏键;叠层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和高架桥及高层隔震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涛;新型钢筋隔震层抗震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郜志远;复合隔震墩隔震性能的振动台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黄群堂;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墩砌体模型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李荻;二维周期板结构隔震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孙兰玉;金属滑移支座隔震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赵玉成;基于性能的隔震加固实用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7 周可威;复合隔震墩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武辉皎;基于隔震层位置变化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9 朱娜;大型隔震与抗震试验模型的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黄海生;改性沥青隔震垫隔震性能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17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17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