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工作过程联合仿真与试验
本文关键词:装载机工作过程联合仿真与试验
更多相关文章: 装载机 液压系统 模型 能耗分析 联合仿真 工作装置
【摘要】:为了分析装载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情况,首先使用Pro/E软件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的三维模型,将其导入Simulation X仿真软件中建立了装载机的动力学模型,同时使用该仿真软件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模型,进一步建立了装载机联合仿真模型。然后针对正载和偏载2种典型工况中各个工作部件能量消耗情况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通过比较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液联合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获得了驱动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在典型工况中的能量损失。结果表明:在正载工况下,多路阀的能量损失占49%;偏载工况下,多路阀的能量损失占52%。多路阀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消耗能量最大,主要是中位卸荷损失。该研究为装载机液压控制系统节能设计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教育部与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装载机 液压系统 模型 能耗分析 联合仿真 工作装置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4BAF08B06)
【分类号】:TH243
【正文快照】: 0引言装载机作为最常用的工程机械,其作业工况复杂,外负载变化频繁,存在高油耗的问题[1-3]。随着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针对其发动机及变矩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4-7]、热平衡技术[8-10]及电控技术[11-15]都有相关研究,高效节能的装载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液压系统作为装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涌,杜晓明,陈慧岩,刘海鸥;ZL50装载机自动变速操纵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邹乃威;章二平;于秀敏;戴群亮;李开亮;;同轴并联混合动力装载机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年02期
3 邓毅;吴慧;陈霄;陈家锐;杨春兰;;装载机液压油缸再制造可行性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05期
4 王松林;马文星;初长祥;雷雨龙;刘春宝;;装载机液力变矩器闭锁技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5 张志文;赵丁选;李天宇;张民;;基于自动变速的混合动力装载机控制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6 王剑鹏;秦四成;赵克利;;50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的热平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3期
7 王飞;秦四成;赵克利;;装载机管片式散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S1期
8 王剑鹏;秦四成;;轮式装载机双泵合流液压系统性能试验和仿真分析[J];建筑机械;2009年01期
9 常绿;刘永臣;;基于用户使用工况的ZL50装载机传动比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常绿;;基于性能评价网状图的装载机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匹配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伶,易雪梅,刘玉德;液力传动变速箱自动换档控制策略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罗佑新,桂乃磐;装载机轮边行星减速器接触疲劳强度的模糊可靠性设计[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杨春永;宋军委;张喜欢;;新型柴油机转矩特性曲线拟合方法的研究[J];工程机械;2008年05期
4 王雪莲;秦四成;缪雷;王剑鹏;郑雪松;王开宝;;ZL50型轮式装载机散热系统过热现象试验研究[J];工程机械;2009年02期
5 邵善锋;吴国祥;李玉河;李莺莺;;装载机智能控制系统研究[J];工程机械;2009年03期
6 张翔;鞠涛;;轮式装载机前车架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J];工程机械;2011年01期
7 孔银响;王玉玲;陈家鲁;吴保华;;装载机销轴损坏机理及改进措施[J];工程机械;2011年08期
8 韩应飞;谷立臣;李天文;郑德帅;;轮式装载机刹车能回收系统研究[J];工程机械;2011年10期
9 徐晓美;唐倩倩;王哲;;混合动力装载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12年02期
10 蒋绍军;陈羽;杜杏;肖青松;;装载机铲斗斗形设计小议[J];工程机械;2012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莲;8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系统工程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剑鹏;50型装载机液压系统动态特性与热平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石荣玲;装载机并联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洪涛;工程机械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韩顺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飞;ZL50型装载机动力舱空气流动与换热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佳鑫;工程机械散热模块传热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王滔;混合动力挖掘机动臂能量回收单元及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杨敬;具有可停缸动力系统的液压挖掘机功率匹配及节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天宇;混合动力工程车辆自动变速换挡策略及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云清;装载机差速器齿轮的非线性接触与疲劳寿命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高见;装载机变速箱电控操纵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伊星奎;装载机工作装置反转六连杆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丁平芳;ZL30装载机用动力换挡变速器开发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传玉;铲土运输机械铲掘阻力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鲁凯;AMT电机驱动换档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广敏;5t装载机变速箱的改进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凯;50型轮式装载机液压系统工作特性与能耗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曾庆强;80型轮式装载机结构系统多体动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永胜;基于遗传算法的大型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震坡,孙逢春;电动汽车能耗分配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过学迅,,孙传文;闭锁式变矩器与不同调速器发动机匹配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3 田国富;陈宝庆;张辉;张金兴;郑尚龙;;我国工程机械实施再制造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表面工程;2006年S1期
4 白玉成;唐小琦;吴功平;;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弱磁调速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9期
5 林立;黄苏融;;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线性化H_∞鲁棒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年04期
6 方一鸣;任少冲;王志杰;焦晓红;;永磁同步电动机转速自适应模糊Backstepping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1年06期
7 邹乃威;章二平;于秀敏;戴群亮;李开亮;;同轴并联混合动力装载机控制策略的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12年02期
8 连晋毅 ,孙大刚 ,史清录;工程车辆传动系统的热平衡计算[J];工程机械;2002年02期
9 蔡敬;分析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合理匹配[J];工程机械;2003年04期
10 王开宝;秦四成;王雪莲;郝晓梅;;ZL80型轮式装载机变速器工作热特性分析[J];工程机械;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明辉;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控制策略及总成参数匹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张彦廷;基于混合动力与能量回收的液压挖掘机节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肖清;液压挖掘机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与参数匹配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莉;轮式装载机牵引性能匹配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贾海波;轮式装载机传动系载荷谱测试与编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王延克;基于响应面法的汽车悬架系统优化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俊平;叶红;;几种软件的联合仿真研究[J];轻工科技;2012年03期
2 袁平鹏;陈青茶;圹坪;曹文治;;基于网格的联合仿真平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3 于学兵;郑振森;;基于模糊控制的主动悬架联合仿真[J];汽车科技;2008年01期
4 梁小波;袁侠义;谷正气;杨易;袁志群;;运用一维/三维联合仿真的汽车热管理分析[J];汽车工程;2010年09期
5 冯江涛;郭晓松;冯永保;仕润霖;;后铰支点可移式起升系统联合仿真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3年04期
6 李虎林;易湘斌;;产品开发中的多软件联合仿真技术[J];石油和化工设备;2007年05期
7 汪泉弟;梁凌红;安宗裕;彭河蒙;刘青松;;汽车有限元建模及其电磁兼容预测的多软件联合仿真[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更正[J];液压与气动;2013年07期
9 陈新;张桂香;;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的联合仿真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4年04期
10 刘斌;田晋跃;任萍丽;;基于联合仿真的主动油气悬架工程车平顺性研究[J];建筑机械;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仝勖峰;黄进;张官亮;;伺服系统分析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双双;张豫南;张朋;赵玉慧;;电传动履带车辆驱动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余佳;宋杨;侯维岩;;基于MANET的无线网络控制系统联合仿真平台的设计和实现[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段勇军;史峻冬;平丽浩;杨国来;;雷达天线座机电联合仿真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佘建国;赵同铭;;基于Adams和AMESim的海下平台拖缆系统的设计与联合仿真[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霏霞;曾声奎;马纪明;田华东;;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在舵机可靠性研究中的应用[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刘佳东;彭天好;朱刘英;胡佑兰;;基于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泵控马达复合调速系统控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俞滨;孔祥东;姚静;艾超;马茜;;自由锻造油压机同步平衡控制系统联合仿真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戚雪飞;一院一部 携手高校成立联合仿真中心[N];中国航天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超;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与供电联合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举凯;联合仿真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鲁金直;异构仿真系统联合仿真技术研究及在航空领域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郑丹丹;基于联合仿真的结构级故障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英杰;微波设计联合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崔艳伟;柴油机冷却系统一维与三维联合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宋景凯;基于联合仿真的RTL级故障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井光辉;多物理场联合仿真及在智能减振器中的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戴尹安;基于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的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刘琰;基于SIMULINK与ADAMS的摇摆台仿真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4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24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