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沉桩阻力 SMP准则 修正剑桥模型 圆孔扩张 超固结比
【摘要】:基于空间滑动面(SMP)屈服准则改进的修正剑桥模型,考虑土体超固结比及土体强度的三维力学特性,在不排水条件下采用应力空间转换方法推导了圆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答。在此基础上,根据饱和软土地层静压沉桩机理,考虑桩端阻力影响范围和土体分层情况,分别采用柱孔扩张和球孔扩张模拟桩身和桩端应力状态,得出了软土饱和地层静压沉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分析了沉桩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的本构模型充分考虑了土体强度的三维力学特性,因而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与桩端阻力相比,沉桩过程中桩侧阻力较小,软土地层静压沉桩阻力主要为桩端阻力,其影响范围取决于桩径和土体特性;桩径、土体超固结比对桩身阻力和桩端阻力影响显著,土体有效内摩擦角对沉桩阻力影响较小。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
【关键词】: 沉桩阻力 SMP准则 修正剑桥模型 圆孔扩张 超固结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288)
【分类号】:TU473.1
【正文快照】: 0引言静压桩由于其承载力高、沉降小、施工方便以及对环境影响小等诸多优点,在软土地层城市基础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受桩型选择和设备选型等因素的影响,静压桩在施工前要对其沉桩阻力进行估算,评价沉桩可能性。如果对沉桩阻力估算偏小,───────可能由于选择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庆光;刘杰;何杰;罗善煌;;楔形与等截面静压桩沉桩贯入阻力对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2 李雨浓;李镜培;赵仲芳;;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静压桩沉桩阻力估算[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3 姚仰平;侯伟;;土的基本力学特性及其弹塑性描述[J];岩土力学;2009年10期
4 刘俊伟;张明义;赵洪福;王静静;;基于球孔扩张理论和侧阻力退化效应的压桩力计算模拟[J];岩土力学;2009年04期
5 姚仰平,路德春,周安楠,邹博;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及其变换应力空间[J];中国科学E辑:工程科学 材料科学;2004年11期
6 张明义,邓安福;静压桩贯入地基的球孔扩张-滑动摩擦计算模式[J];岩土力学;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宝军;邓荣贵;杨涛;;岩土材料偏应力屈服张量角及应用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2 孔纲强;曹兆虎;周航;郑礼昆;孟军;;扩大头对楔形桩沉桩位移场影响的透明土模型试验[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3 付延玲;骆祖江;廖翔;张建忙;;高层建筑引发地面沉降模拟预测三维流固全耦合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6期
4 郑文;李荣建;;结构性黄土抗拉抗剪的双曲线强度公式推导[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1期
5 李诚;魏宇;上官京灵;;取土引孔尺寸对预制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分析[J];江苏建筑;2016年05期
6 李林;李镜培;岳著文;唐剑华;;饱和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力学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9期
7 崔莹;屈展;赵均海;王萍;;考虑尺寸效应的井壁坍塌压力统一强度理论解[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8 汪丁建;唐辉明;张雅慧;林成远;赵萌;;粗粒土试验与力学特性研究现状[J];冰川冻土;2016年04期
9 李晓钟;郭虎强;;不同基础形式对钢波纹管涵洞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10 白廷辉;刘树佳;廖少明;;软土地区盾构掘进速度对地层扰动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可能;何杰;刘杰;吴有平;李冰;;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雨浓;李镜培;赵仲芳;;基于静力触探试验的静压桩沉桩阻力估算[J];路基工程;2010年03期
3 罗汀;姚仰平;CHU Jian;;饱和砂土的渐近状态特性及其模拟[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1期
4 侯伟;姚仰平;崔文杰;;K_0超固结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J];力学学报;2008年06期
5 邵生俊;邓国华;;原状黄土的结构性强度特性及其在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分析中的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6 侯伟;姚仰平;;统一硬化模型在复杂加载条件下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7 姚仰平;孔玉侠;宋美娜;;考虑原生各向异性土的统一硬化模型[J];工业建筑;2008年08期
8 孔亮;惠治鑫;王燕昌;;旋转硬化与统一硬化参量在修正剑桥模型中的应用[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姚仰平;侯伟;;K_0超固结土的统一硬化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建民;宋飞;;砂土的压剪效应与渐近状态准则[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宗德;减少沉桩对周围建(构)筑物影响的经验措施[J];工业建筑;1985年05期
2 袁先机,周永国,周志君;大规模快速沉桩技术[J];工程质量;2003年09期
3 张诚大;;减少沉桩对周围影响的措施以及“浅层钻孔沉桩”新工艺[J];建筑机械化;1984年04期
4 江礼茂,谢小鹏;参数变化对打桩机沉桩能力的影响[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4年04期
5 楼国山;压入式沉桩的设计与施工──一个综合楼工程压入式沉桩总结[J];建筑结构学报;1996年04期
6 薛振煊;;密集预应力管桩群在砂性土中的沉桩过程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7 陈国徽;纪爱华;;浅谈上海某工程沉桩事故[J];山西建筑;2007年32期
8 尤迪;梁勇然;;密砂中的沉桩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9 张可能;何杰;刘杰;吴有平;李冰;;静压楔形桩沉桩效应模型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刘金v,
本文编号:925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25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