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双面剪切细观损伤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砂岩双面剪切细观损伤特性试验研究
【摘要】: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岩双面剪切细观开裂演化过程试验装置,通过开展不同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剪切试验,并借助声发射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对砂岩细观开裂扩展过程、细观开裂扩展空间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砂岩抗剪强度增加,二者近似呈线性关系;对于砂岩双面剪切试验,两侧裂纹开裂扩展与贯通并不同步,且一侧裂纹贯通破坏导致应力集中于另一侧垂直剪切面,使其微裂隙发育更加迅速,形成贯通性主裂纹耗时大大缩短;微裂纹起裂部位一般位于预定剪切面附近的某一点或几点,开裂后基本沿竖直加载方向发育、扩展,同时相距较近的各微裂纹相互作用,直至贯通;砂岩剪切细观裂纹扩展过程中,接近竖直方向的微裂纹转变为侧向分叉裂纹,垂直于竖直方向的微裂纹则停止扩展,破坏模式表现为绕行、钉扎、分叉抱行、诱导性分叉、欠劈、止裂、勾回等多种模式,以绕行及钉扎为主。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声发射 双面剪切 细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4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304255)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3jj B90001)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2.重庆大学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重庆400044)1引言岩石的剪切破坏是岩体破坏的基本形式之一。研究岩石破坏细观损伤机制有助于正确认识工程应力作用下岩体的失稳破坏机制,对评价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及指导岩土工程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1]。迄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冬梅,龚永胜,谢锦平,陈志勇,涂建平,董太源,曾芳金;压剪应力作用下岩石变形破裂全程动态监测研究[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李根;唐春安;李连崇;;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2年05期
3 凌建明,孙钧;脆性岩石的细观裂纹损伤及其时效特征[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年04期
4 李炼,李启光,徐钺,谭国焕;一种用于岩石材料微裂纹观察的复型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6期
5 李炼,徐钺,李启光,谭国焕,李廷芥,葛修润;花岗岩板渐进破坏过程的微观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7期
6 刘冬梅,谢锦平,周玉斌,涂建平,董太源;岩石压剪耦合破坏过程的实时监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7 刘冬梅;蔡美峰;周玉斌;陈志勇;;岩石裂纹扩展过程的动态监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8 许江;彭守建;尹光志;杨红伟;王维忠;王雷;;含瓦斯煤岩细观剪切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9 许江;陆丽丰;杨红伟;张媛;王雷;;剪切荷载作用下砂岩细观开裂扩展演化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冬梅;蔡美峰;周玉斌;;岩石细观损伤演化与宏观变形响应关联研究[J];中国钨业;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华;郭志昆;;岩土工程反分析的初步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2 李月;刘立;李玉梅;张中兴;梁伟;;地基层状岩石纵波波速与密度相关性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3 张雪颖;阮怀宁;贾彩虹;;岩石损伤力学理论研究进展[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4 崔可锐;侯方;;安徽芦岭—朱仙庄煤矿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5 施笋;庞建勇;龙卿吉;;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工程应用[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徐银燕;;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与破坏基本判据[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7 刘春,姜德义,黄卫东,林登发;万梁高速路典型滑坡及其治理措施[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8 陈金锋,杜文龙,姚凯,王跃文;两种大直径嵌岩桩极限承载力比较分析[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9 胡盛斌;邓建;彭建华;;充填物对岩石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0 魏世明,柴敬,李毅;岩梁小变形的光纤光栅检测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绍杰;深部条带煤柱长期稳定性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3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刚;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刘立鹏;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康富中;深埋超大规模地下铁路车站结构方案及关键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吴起星;复合地层中盾构机滚刀破岩力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利,唐春安,朱万成;岩石单轴压缩下破坏失稳过程SEM即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熊秉衡,王正荣,张永安,佘灿麟,许昭永,杨润海,赵晋明,王彬;地震微破裂成核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J];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3 滕春凯,尹祥础,李世愚,蔡戴恩;非穿透裂纹平板试件三维破裂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87年04期
4 赵豫生,陈楻,王仁;岩石裂纹附近的变形局部化与破坏——激光全息干涉法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1988年03期
5 陈钢林,周仁德;水对受力岩石变形破坏宏观力学效应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3期
6 许强,,黄润秋;岩石破裂过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初探[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1期
7 刘冬梅,谢锦平,龚永胜,董太源;单轴受压岩石破裂过程的双曝光全息干涉法实验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周群力,佘泳琼,王良之;岩石压剪断裂核的试验研究[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4期
9 戚承志,钱七虎;材料变形及损伤演化的微观物理动力机理[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葛修润,任建喜,蒲毅彬,马巍,朱元林;岩石细观损伤扩展规律的CT实时试验[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传华;岩体破坏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2 梁正召;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3 潘鹏志;岩石破裂过程及其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4 刘晓丽;水岩耦合过程及其多尺度行为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5 李鹏;水—岩作用的岩体剪切特性试验与M-H-C耦合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槞,于小红;岩石样品变形时的声发射[J];地球物理学报;1984年04期
2 徐约黄;沈功田;;磁声发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测[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3 朱孝谦;;第五讲 磁声发射[J];实验力学;1991年03期
4 韩同春;张杰;;考虑含缺陷岩石的声发射数值模拟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5 熊庆国,贺风云,刘成业,熊伟;智能双通道金属声发射测试仪的研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姚栋华;朱传镇;;声发射序列研究的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5期
7 姜佐耀,孔凡公,程捚琦,王怡之,邹蓉;修理和使用声发射仪的点滴体会[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0年03期
8 张渊;曲方;赵阳升;;岩石热破裂的声发射现象[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刘培洵;刘力强;黄元敏;汲云涛;;声发射定位的稳健算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10 赵康;王金安;赵奎;张春雷;王晓军;;岩石尺寸效应对其声发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钨业;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伦;刘宝林;;钻进碎岩过程中的声发射监测[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2 宫永辉;苏飞;;磁声发射应力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刘建新;李世愚;和雪松;唐林波;;岩石的Felicity效应和卸载时的声发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杨世凤;刘琳;赵继民;徐铮;李建凯;;作物水胁迫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德超;杨永杰;李玉寿;陈绍杰;;煤样蠕变变形规律及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纪汉;;完整岩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单轴加载破坏过程的声发射m值变化[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7 徐东强;周昌达;许昭永;;G型加载途径下岩石的声发射及超声波衰减特性[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8 秦乃兵;徐东强;张艳博;;天然弱面岩体真三轴压缩下声发射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9 张淑峰;屠晓利;魏金祝;;灰色预测模型在岩体失稳预报中的应用[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淑峰;屠晓利;魏金祝;;灰色预测模型在岩体失稳预报中的应用[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段庆儒;声发射仪器[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记者 钮海东报道;声华智能声发射仪真了得[N];广东科技报;2001年
3 杨慎勤;“声发射”探伤把关埋件质量[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河南 赵理科;FM立体声发射IC BH1417的正确应用[N];电子报;2002年
5 何红兵;新型岩体监测技术可靠性高[N];中国化工报;2010年
本文编号:926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26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