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边坡各向异性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工程应用
本文关键词:层状边坡各向异性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工程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层状边坡 各向异性 渗流-应力耦合 抚顺西露天矿 数值分析
【摘要】: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研究是国内岩体渗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该问题在层状边坡工程中尤为常见。考虑到层状边坡岩体普遍存在的各向异性特征及渗流-应力耦合问题,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Louis经验公式,建立了层状边坡各向异性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应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层状边坡岩体的各向异性变形及地下水渗流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特征。依托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工程实例,通过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该边坡E800剖面地下水渗流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计算的潜水面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显示了该模型在层状边坡工程中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抚顺矿业集团西露天矿;
【关键词】: 层状边坡 各向异性 渗流-应力耦合 抚顺西露天矿 数值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174045,No.51404067)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1引言1959年法国Malpasset拱坝溃坝事故引起了人们对岩体渗流-应力耦合问题的高度重视,近30年来,岩体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研究已逐步成为国内岩体渗流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1]。在我国,各类高陡边坡工程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2],据统计,90%以上的岩体边坡破坏和地下水渗透作用有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小宁,李鉴初,刘继山;应力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下裂隙岩体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2 刘钧;顺层边坡弯曲破坏的力学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4期
3 沈振中,徐志英,雒翠;三峡大坝坝基粘弹性应力场与渗流场耦合分析[J];工程力学;2000年01期
4 周玉新,周志芳,王锦国,黄勇;采场岩体边坡渗流的裂隙控渗特征[J];金属矿山;2005年04期
5 杨天鸿,江智明,芮勇勤,唐春安,郑雨天;露天矿边坡岩体渗透特性及疏干排水模拟分析[J];煤炭学报;1999年01期
6 张有天;;裂隙岩体渗流数学模型研究现况[J];人民长江;1991年03期
7 周桂云;李同春;金鹏飞;;裂隙岩体边坡稳定性的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年05期
8 刘继山;结构面力学参数与水力参数耦合关系及其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8年02期
9 仵彦卿;裂隙岩体应力与渗流关系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5年06期
10 章根德,王羽,石占中;地质材料中的流-固耦合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世飞;于远忠;;某白灰厂滑坡变形机制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张良田;华英;贺立民;胡长友;;安徽维尼纶厂滑坡特征与成因分析[J];安徽地质;1992年01期
3 吉小明;;隧道工程中水力耦合问题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4 莫伟伟;徐平;丁秀丽;;库水位涨落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5 梁宁慧;刘新荣;陈建功;王永勇;;岩体渗透特性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6 周海清;刘东升;陈正汉;;工程类比法及其在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7 原华;张庆贺;赵飞;;大直径平行隧道及联络通道施工时机的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林志斌;李元海;赵耀强;时林坡;;地下水对软土盾构隧道施工的影响规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9 王鹏,乔兰,李长洪,蔡美峰;岩质边坡渗流场中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谭颖;田增山;陈鑫;;使用GPS对大坝进行姿态测量的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张年学;李守定;赫建明;;三峡库区云阳宝塔滑坡西边界的更正与反思——古滑坡鉴别问题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郭海庆;吴相豪;吴中如;顾冲时;;应用两场耦合的粘弹性有限元拟定碾压混凝土坝的变形监控指标[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3 谢向东;徐礼华;刘素梅;;基于流固耦合计算的丹江口水库提高水位后诱发地震预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油新华;何刚;李晓;;土石混合体边坡的细观处理技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5 孙强;李厚恩;李雄;;基于拱效应的顺层边坡失稳突变模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6 秦四清;王媛媛;马平;;崩滑灾害临界位移演化的指数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刘继山;;岩体水力特性及其影响因素[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8 汪东云;张赞勋;付林森;;重庆市施家梁滑坡发育特征及变形破坏机制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9 贺可强;李铁汉;;新滩滑坡的启动地下水位与动态稳定性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10 周迎庆;王兰生;;顺层斜坡的岩体渗透性及水动力学特征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安;滇中红层路堑边坡与路堤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莉丽;裂隙岩体渗透典型单元体存在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郭磊;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邓宏艳;大型水电工程区库岸滑坡形成机理与水作用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宋玉环;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曹林卫;基于椭圆形微裂纹变形与扩展的准脆性岩石细观损伤—渗流耦合本构模型[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武;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陈丽刚;基于ABAQUS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邢利铭;掘进巷道煤岩瓦斯流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刘凤;岗曲河一级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开挖与支护稳定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金阳;混凝土防渗墙加固的土石坝有限元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方镜平;压力隧洞内水外渗的渗流-应力-开裂耦合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覃荣高;勐兴铅锌矿矿坑涌水量的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胡广鑫;昆明盆地泥炭土在渗流条件下变形规律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小明;王宇会;;隧道开挖问题的水力耦合计算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叶飞;朱合华;丁文其;曲海锋;李鹏;;大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抗浮计算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3 赵永明;杜守继;张强;;盾构隧道通缝拼装管片上浮的监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4 陈洪凯;裂隙岩体渗流研究现状(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5 杨天鸿,张永彬,冷雪峰,唐春安;岩体结构面网格渗透张量分析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6 段小宁,李鉴初,刘继山;应力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下裂隙岩体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7 孙广忠,林文祝;结构面闭合变形法则及岩体弹性变形本构方程[J];地质科学;1983年02期
8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中边坡失稳的塑性区判据及其应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9 李地元;李夕兵;张伟;;裂隙岩体的流固耦合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国,薛玺成,麻凤海;裂隙岩体水力特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玉龙;杨立中;;温度—渗流—应力耦合作用分类[J];四川地质学报;2008年03期
2 张玉军;;模拟冻-融过程的热-水-应力耦合模型及数值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9年04期
3 杨林德;李燕;李鹏;;各向异性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4 何翔;冯夏庭;张东晓;;岩体渗流 应力耦合有限元计算的精细积分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10期
5 张玉军;;尤卡山坑道规模试验热-气-应力耦合过程的离散元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6 左建平;周宏伟;谢和平;鞠杨;;温度和应力耦合作用下砂岩破坏的细观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7 张玉军;徐刚;杨朝帅;;裂隙刚度随应力变化对双重孔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11期
8 陈卫忠;谭贤君;伍国军;贾善坡;;非饱和岩石温度-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9 张莱;陆桂华;;基于损伤的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在工程地下水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年06期
10 张玉军;张维庆;;裂隙开度的压力溶解对双重孔隙介质热-水-应力耦合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学;杨林德;李鹏;;渗流-应力耦合问题的多参数优化反演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杨天鸿;李连崇;朱万成;唐春安;李夕兵;刘继山;;基于数字图像技术岩石温度渗流应力耦合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初探[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媛;;裂隙发育方向对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的影响[A];岩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于冰;陈兴华;;岩体裂隙渗流与应力耦合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5 王俊光;梁冰;李平;;渗透动水压力作用下的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分析[A];水工渗流研究与应用进展——第五届全国水利工程渗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先珊;林耀生;孔建;;考虑卸荷作用的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孙粤琳;沈振中;吴越健;;岩体裂缝扩展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模型[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顾元宪;赵红兵;陈飚松;亢战;;结构的热-应力耦合优化设计[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纪佑军;刘建军;薛强;;基坑开挖中渗流-应力耦合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先珊;;基于DDA的裂隙岩体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天鸿;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质及其与应力耦合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1年
2 于洪丹;Boom Clay渗流—应力耦合长期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鹏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热—应力耦合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2 李鹏;软岩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参数反演的理论与方法[D];同济大学;2008年
3 郭玉龙;渗流与应力耦合作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孙f,
本文编号:929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29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