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南大学》 2010年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
杨卫军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量,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建筑垃圾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建筑垃圾具有资源性、占用大量土地和危害环境的特点,在当前减量化的措施无法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前提下,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离不开处理模式的研究,完善的处理模式是资源化成功的重要基础。目前,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探讨循环经济视角下建垃圾的资源化,对有效解决建筑垃圾难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指导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建筑垃圾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了产量的估算和预测模型。从工程实践者的角度来分析影响建筑垃圾的产量因素更符合实际。考虑到估算的操作性,从影响因素中选择主要因素进行估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未来的产量进行预测。产量的估算与预测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决策提供了依据。 在界定建筑垃圾的定义与分类的基础上,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进行分析,在可行性分析中分别从技术、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得出建筑垃圾的处理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较合理、具备社会可行性的结论。 根据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垃圾资源化系统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系统,系统包括回收系统、运行系统和支撑系统三个部分,回收系统是基础,运行系统是核心,支撑系统是保证。系统的构建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实践提供了指导。 最后,对长沙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发展进行SWOT分析,建议加快立法工作、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示范工程、加强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9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寿昌;李婉君;;建筑固体废弃物的管理现状-法规建设-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再生资源的效益分析[A];第三届全国再生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婉君;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管理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峰,张光生,刘付程;城市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以芜湖市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杨子江;建筑垃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及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03年04期
3 张雪丽;;从施工环节控制建筑垃圾的探讨[J];福建建材;2008年01期
4 崔德芹;杨中青;;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发展循环经济[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5 李乃珍,王保全,张立新,宋景;建筑垃圾再生的技术途径[J];环境保护;1999年10期
6 陈军;何品晶;吕凡;邵立明;;建筑垃圾的产生与循环利用管理[J];环境卫生工程;2006年04期
7 黄步成;黄华;;数字化建筑垃圾管理信息子系统框架构想[J];环境卫生工程;2008年01期
8 吴贤国,李建辉,杨婧,杨苹;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和组成分析[J];建筑技术;2001年02期
9 周笑绿;循环经济与中国建筑垃圾管理[J];建筑经济;2005年06期
10 庞永师;杨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研究[J];建筑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志伟;基于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李蕾;;选矿厂清洁生产技术研究[J];四川有色金属;2009年02期
2 姜东均;白良;赵党书;赵惠敏;;建筑施工与昆明旅游环境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3 石永威;姜连馥;李云杰;杨尚群;满杰;;建筑工程质量生态管理模型的构建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4 黄鹭红;周波;龙恩深;;汶川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方式与管理策略[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5 王洁;韦保仁;田原聖隆;小林謙介;匂坂正幸;;苏州多层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6 黄和平;袁梅凤;兰树莹;闫清泉;;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垃圾减量及处理研究取向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大华;盛洲发;;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和资源化处置的对策商榷[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8 蔡园;;浅谈违法建筑的综合治理——对合肥市“拆违”活动后续工作的探究[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9 刘进军;郭波;;城市建筑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10 晁林海;汪顺勤;刘升;;基于时序残差辨识的终霜日灰预测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亮;汪秉文;郭一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数字控制系统系数量化误差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刘添俊;安关峰;;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处理对策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章柏红;谢孔峰;吕乙婷;;基于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的防化装备保障资源消耗量预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马保国;蹇守卫;郝先成;邢伟宏;;年产100万吨建筑垃圾制备新型建筑材料的可行性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第七届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崔素萍;涂玉波;;北京市建筑垃圾处置现状与资源化[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建军;黄志远;万善奎;;用城市垃圾、污泥烧制生态水泥展望[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添俊;安关峰;;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处理对策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8 冷发光;何更新;张仁瑜;丁威;周永祥;;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现状及发展趋势[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9 魏楚;沈满洪;;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矩阵[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张卫东;廖志涛;;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远臣;再生骨料/水泥复合材料干缩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振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松;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辨识及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彦;西藏低压环境受限空间顶棚射流区火灾烟雾信号规律与探测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6 蒋辉;经济预测的灰色支持向量回归方法[D];中南大学;2010年
7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9 刘强;三维振动主动隔离智能结构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唐浩;废弃物在建筑和环境营建中的利用[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晟楠;基于灰色预测反馈线性化伺服控制算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夏青青;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成因及预测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倩;吉林省汽车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臣;农产品加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6 张楠;原竹建筑新型节点构造技术[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杨晶;废玻璃微粉在再生混凝土中的辅助胶凝作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袁远;机械力化学改性粉状建筑废弃物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华小巧;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强化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赵越;科学发展观视阈下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建光;邓华;林树枝;;汶川地震后建筑垃圾再利用途径探讨[J];福建建筑;2008年11期
2 覃银辉;邓寿昌;张学兵;;再生混凝土利用与研究现状[J];粉煤灰;2006年06期
3 肖建庄;王智威;沈铭;;废混凝土回收再利用管理体系研究[J];粉煤灰;2007年06期
4 黄颂昌;彭明文;徐剑;;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5 郑燕,王敬敏,郑绍欣;在项目后评价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值[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邢振贤,周曰农;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陈赛;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控模式[J];环境保护;2003年01期
8 王健,李懿;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再生利用研究[J];环境工程;2003年06期
9 肖建庄,李佳彬,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J];混凝土;2003年10期
10 覃银辉;邓寿昌;张学兵;刘付华;彭相华;;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5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方;再生混凝土简支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志红;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大华;盛洲发;;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和资源化处置的对策商榷[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陆凯安;利用建筑垃圾减少环境污染[J];北京节能;1999年03期
3 冯东方;中国城市环境现状及主要城市环境管理措施[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4期
4 谢芳;新加坡城市垃圾管理面面观[J];城市问题;1999年03期
5 范小平;;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开发与研究[J];福建建材;2006年04期
6 李俊;尹健;周士琼;;粉煤灰与矿渣再生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1期
7 陈志龙;王扬;徐海锋;谢秋明;;粉煤灰掺量对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研究[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6期
8 崔德芹;杨中青;;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发展循环经济[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0期
9 杜婷,罗利华;理性,新型建材发展的必由之路[J];国外建材科技;2003年06期
10 俞淑芳;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登;;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5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建筑垃圾资源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3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3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