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M和MIP的冻融循环对粉质黏土强度影响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SEM和MIP的冻融循环对粉质黏土强度影响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力学 冻融循环 粉质黏土 扫描电镜 压汞法 单轴抗压强度 微观孔隙
【摘要】:冻融作用会影响土体的强度特性,以青藏铁路沿线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对经历不同冻融次数的土样进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试验和压汞(MIP)试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土样的微结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来揭示冻融循环对土体强度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呈指数型降低趋势,并在冻融30次后逐渐趋于稳定;冻融作用中土体的面孔隙度、各类孔隙所占比例和孔隙分形维数都经历了波动调整期和动态稳定期2个阶段,其中面孔隙度的变化和单轴抗压强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冻融循环改变土体的孔隙分布,孔隙大小及孔隙密度都呈增大趋势;冻融作用过程中,土体产生贯穿的孔隙和裂隙使土颗粒骨架与颗粒特征发生改变,导致土骨架的结构性转移,受力体系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土体强度。SEM试验和MIP试验相互对比、补充,使土体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更加准确有效。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土力学 冻融循环 粉质黏土 扫描电镜 压汞法 单轴抗压强度 微观孔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90)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43GKDA007)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SKLFSE ZT 08)资助
【分类号】:TU411
【正文快照】: 1引言土的冻融作用是冻土力学与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反复冻融作用使土的强度发生改变,而土体的强度则是寒区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依据。有关冻融循环对土体强度的影响方面已有大量研究成果,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冻融循环对土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影响规律上。受土的初始状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吉琳,程国栋,P.A.Vermeer;冻融作用对土工程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晓亮;齐吉琳;宋春霞;;冻融作用对青藏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8年01期
2 董晓宏;张爱军;连江波;郭敏霞;;反复冻融下黄土抗剪强度劣化的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3 王威娜;支喜兰;毛雪松;侯仲杰;雷明轩;;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4 余帆;齐吉琳;姚晓亮;;多年冻土区路基分层变形现场观测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5 方丽莉;齐吉琳;马巍;;冻融作用对土结构性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强度变化[J];冰川冻土;2012年02期
6 宋晶;王清;陈慧娥;孙铁;张中琼;张鹏;;高粘性高盐量吹填土固结过程孔隙分维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王常明;林容;陈多才;张先伟;王科;;辽西黄土湿陷变形特性及湿陷后微观结构变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董军;王淳立;殷宇;娄权正;王星帅;杨梓;;冻融作用对垃圾填埋场防渗层性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黄明奎;张学富;王成;;多年冻土区路基填土力学参数实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炜;王力丹;孙满利;;冻融破坏对汉长安城遗址土的结构影响研究[J];敦煌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文淇;胡建国;;受热多股铜导线金相定量分析[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温智;盛煜;马巍;吴青柏;黄波;;寒区道路翻浆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永兴;王韵斌;宋西成;冯兵;;极端冰雪条件下典型红粘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王正中;牟声远;牛永红;陈立杰;刘军;刘旭东;;横观各向同性冻土弹性常数及强度预测[A];第二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8年
5 王宝军;张明瑞;施斌;;基于坡度坡向原理的黏性土扫描电镜图像颗粒定向性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綦建峰;隋旺华;张改玲;徐继山;;基于SEM图像处理红层砂岩孔隙度及分维数计算分析[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7 凌盛;姚鑫;王宗盛;李凌婧;;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冻融破坏以及工程防治措施[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兰常玉;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陶高梁;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明涛;植被混凝土冻融效应试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刘飞;吉林敦化地区草炭土特性的时间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施烨辉;列车荷载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冻土路基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天亮;冻融条件下水泥及石灰路基改良土的动静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严耿升;干旱区土质文物劣化机理及材料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韩春鹏;石灰处治土路基冻融作用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周春生;寒旱区GCL防渗性能研究及相关机理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俊;冻融循环作用下季冻区高铁路基沉降预测的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周远;冻融循环作用下细粒土抗剪强度特性参数改变及对土钉锚固效果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许豪;南宁非饱和膨胀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宋婷;水泥基材中耐碱玻璃纤维的损伤形式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立杰;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理论的冻土本构模型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毛然;中南地区极端冰雪条件下电塔地基承载力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张迎新;冻融作用对重金属Pb和Cd在土壤中吸附/解吸作用的影响及其机理[D];吉林大学;2011年
8 冯恺;冻融循环后路基土三轴试验与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桑伟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林容;辽西黄土边坡坡面冲刷破坏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荣;黄宏伟;张冬梅;P.-Y.Hicher;;不同固结压力下饱和软粘土孔隙分布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2 王家澄,徐学祖,王玉杰;单向冻结时土颗粒位移的热筛效应及对流迁移[J];冰川冻土;1996年03期
3 李强,鲍苏苏;基于灰度计算饱和粘土的孔隙率[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王改莲,吴翠微,董建新,谢锡善;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在SEM图像定量测定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4期
5 毛灵涛,薛茹,安里千;MATLAB在微观结构SEM图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5期
6 孔令伟,吕海波,汪稔,单华刚;湛江海域结构性海洋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微观机制[J];水利学报;2002年09期
7 张季如;祝杰;黄丽;夏银飞;;固结条件下软黏土微观孔隙结构的演化及其分形描述[J];水利学报;2008年04期
8 郝振纯,冯杰,罗健;两种土壤大孔隙分布的比较[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年02期
9 房后国;刘娉慧;袁志刚;;海积软土固结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年02期
10 张凌,王宝军,施斌;土粒度分维的确定方法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梅;杨更社;;岩石冻融循环及抗拉特性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2 邴慧;何平;;冻融循环对含盐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3 周科平;李杰林;许玉娟;张亚民;杨培强;陈路平;;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4 蒋立浩;陈有亮;刘明亮;;高低温冻融循环条件下花岗岩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5 汪恩良;介玉新;常俊德;钟华;;冻融循环后筋土复合体加载破坏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6 陈四利;史建军;于涛;黄杰;;冻融循环对水泥土力学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7 李杰林;周科平;张亚民;许玉娟;;冻融循环条件下风化花岗岩物理特性的实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8 胡志平;丁亮进;王宏旭;周涛;余海见;卜崇鹏;;冻融循环下灰土垫层渗透性和强度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3期
9 张慧梅;杨更社;;水分及冻融循环对红砂岩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J];实验力学;2013年05期
10 周科平;许玉娟;李杰林;张亚民;;冻融循环对风化花岗岩物理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连江波;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物理性质变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潇;冻融循环条件下陕北府谷地区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3 姜春艳;冻融循环前后细粒土边坡抗剪强度特性参数的变化对边坡变形的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马逢清;冻融循环条件下府谷地区砂岩、泥岩物理性质及细观结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冶;冻融循环条件下节理岩体损伤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刘昕;岩石冻融循环特性试验与低温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王琰;岩体—喷层支护结构一体化冻融试验及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6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3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