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损伤演化

发布时间:2017-10-01 21:19

  本文关键词:冻融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损伤演化


  更多相关文章: 混凝土 冻融循环 力学损伤劣化 能量耗散


【摘要】:通过对饱水状态下的多组混凝土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后的试样进行了单轴压缩强度测定,从损伤和能量耗散的角度对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的分析;并运用CT细观试验的方法初步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试样进行了细观结构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饱水状态下混凝土材料的冻融破坏特征及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试样质量、单轴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抗压强度、能量耗散和细观结构变化特征,系统研究了冻融循环下混凝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及损伤演化规律,为寒区重大工程冻融灾变预测提供了较可靠的基础依据。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混凝土 冻融循环 力学损伤劣化 能量耗散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09010;51379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HD2012ZD0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21727) 陕西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041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5JM5160)
【分类号】:TU528
【正文快照】: 混凝土作为一种特殊的准脆性材料,由级配骨料、水泥、砂浆及孔隙等组成,其内部结构复杂,具有多尺度性和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1]。随着工程建设的长期发展,混凝土结构(如桥梁、隧道、大坝)的耐久性已成为当今工程结构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对国民经济的社会效益及对工程安全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家正;周世华;石妍;;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性能的劣化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2 商怀帅;欧进萍;宋玉普;;混凝土结构冻融损伤理论及冻融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3 杜鹏;姚燕;王玲;王阵地;曹银;;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方程的初步建立[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4 段桂珍;方从启;;混凝土冻融破坏研究进展与新思考[J];混凝土;2013年05期

5 张慧梅;杨更社;;冻融环境下红砂岩力学特性试验及损伤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3年03期

6 贾超;纪圣振;张峰;;冻融作用对混凝土跨海大桥桥墩稳定性影响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田威;党发宁;陈厚群;;混凝土CT图像的3维重建技术[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李曙光;陈改新;鲁一晖;;基于微裂纹定量分析的混凝土冻融损伤评价方法[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3期

9 牛荻涛;肖前慧;;混凝土冻融损伤特性分析及寿命预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徐光苗,刘泉声;岩石冻融破坏机理分析及冻融力学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光普;刘西拉;;基于唯象损伤观点的混凝土冻害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张长伟;;XYPEX防水材料在阜阳闸闸墩修复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杨更社;奚家米;;煤矿立井冻结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刘新荣;傅晏;郑颖人;梁宁慧;;水岩相互作用对岩石劣化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5 安玉科;佴磊;;冻融循环作用下节理岩体锚固性能退化机理和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边智华;张利洁;景锋;余美万;;软岩基本质量评价及强度特性试验方法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5期

7 李家正;周世华;石妍;;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性能的劣化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8 张士萍;邓敏;唐明述;;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9 宋恩来;;混凝土坝老化与安全评价[J];大坝与安全;2008年04期

10 宋恩来;;加强寒冷地区混凝土坝上游防渗的必要性[J];大坝与安全;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光普;孙彬;董振平;周燕;王庆霖;邸小坛;刘西拉;;巴家咀水库泄洪塔冻融耐久性评估[A];第五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淑景;王益;;对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3 黄国兴;;论水工混凝土的抗裂性[A];水工大坝混凝土材料和温度控制研究与进展[C];2009年

4 杨更社;奚家米;;煤矿立井冻结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分析[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王怀义;贺传卿;;大掺量Ⅱ级粉煤灰混凝土的冻融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段安;钱稼茹;;冻融环境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尚建丽;邢琳琳;;钢渣粗集料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8 陈改新;;混凝土耐久性的过程控制—以大坝混凝土为例[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孔祥芝;陈改新;纪国晋;;大坝混凝土渗透溶蚀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艳霞;陈改新;刘晨霞;孔祥芝;纪国晋;;不同骨料全级配大坝混凝土抗冻性的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2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黄文新;广州地铁混凝土结构在环境多因素作用下抗侵蚀耐久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傅晏;干湿循环水岩相互作用下岩石劣化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林迟;基于结构全寿命设计需求的环境作用与结构性能退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商峰;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及锈蚀RC结构疲劳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8 肖前慧;冻融环境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奚家米;深厚富水软岩井筒冻结壁力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富巍;无机胶凝材料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瑞丽;极端洪水和低温条件下的土石坝安全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阳;掺Ⅱ级粉煤灰混凝土在新疆盐碱地区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子玮;活性粉末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渗透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龙玉凤;莫高窟栈道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琰;岩体—喷层支护结构一体化冻融试验及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6 张善德;锂渣高性能混凝土强度预测及圆环法早期抗裂性试验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7 陈高;梁桥混凝土裂缝智能修复骨架系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8 潘晨;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冰冻损伤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范昆;橡胶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张建峰;水工抗冲磨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光普;刘西拉;;基于唯象损伤观点的混凝土冻害模型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张士萍;邓敏;唐明述;;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3 谢友均;马昆林;许辉;石明霞;;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抗冻性能的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4 葛勇;杨文萃;袁杰;张宝生;李宁;;硫酸盐溶液中混凝土抗冻融干湿循环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5 王述银,覃理利;Ⅰ级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J];粉煤灰;2003年05期

6 许辉,谢友均,龙广成,马昆林;引气粉煤灰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的研究[J];粉煤灰;2004年06期

7 王宝庭,宋玉普,张燕坤;基于刚体─弹簧模型的混凝土微裂纹行为模拟[J];工程力学;1999年02期

8 慕儒,缪昌文,刘加平,孙伟;氯化钠、硫酸钠溶液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硅酸盐学报;2001年06期

9 杨全兵;;冻融循环条件下氯化钠浓度对混凝土内部饱水度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7年01期

10 沙际德;;引气混凝土的抗冻机理[J];混凝土;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霄龙;卫军;;以超声波声速构筑混凝土冻融损伤变量[A];第八届全国建设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安;受冻融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和冻融过程数值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2 王阵地;基于无损监测的钢筋混凝土劣化过程和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畅;海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立辉;盐碱环境下混凝土冻融—干湿循环复合作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海斌;刘寒冰;高一平;方瑛;李长雨;;粉煤灰土冻融循环后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2 覃丽坤;宋玉普;姚家伟;王玉杰;;海水中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在非比例加载下的双轴受压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09年01期

3 焦贵德;赵淑萍;马巍;;冻融循环后高温冻结粉土在循环荷载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4 张慧梅;杨更社;;岩石冻融循环及抗拉特性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詹炳根,孙伟,沙建芳,李天艳,曹鹏飞,邓敏,许仲梓;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碱硅酸反应二次损伤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邴慧;何平;;冻融循环对含盐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7 李春生;陈胜宏;何真;谷晓萍;;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寿命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2期

8 毕贵权;张侠;李国玉;马巍;毛云程;穆彦虎;;冻融循环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曾华;张思思;;冻融循环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及处理措施[J];科技传播;2010年13期

10 慕儒;田稳苓;周明杰;;冻融循环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水分迁移(英文)[J];硅酸盐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强;谢剑;吴洪海;;超低温冻融循环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影响[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2 覃丽坤;宋玉普;陈浩然;张众;于长江;;冻融循环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友均;许辉;龙广成;;混凝土在不同溶液中的抗冻融循环性能研究[A];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更社;张全胜;任建喜;蒲毅彬;;冻融循环条件下砂岩细观损伤特性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立成;刘汉勇;;冻融循环后轻骨料混凝土双轴压压状态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研究[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杨全兵;;冻融循环条件下NaCl浓度对混凝土内部饱水度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施嘉伟;朱虹;吴智深;吴刚;;冻融循环与荷载耦合作用下FRP-混凝土粘结界面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燕;申向东;;不同纤维掺量轻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及损伤量的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9 宣金琦;赵立群;陈宁;;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对预拌抹灰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5th NCCM)[C];2013年

10 王立成;;不同特性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双轴压压统一强度准则[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覃丽坤;高温及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多轴强度和变形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张众;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慕儒;冻融循环与外部弯曲应力、盐溶液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0年

4 商怀帅;引气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阵地;基于无损监测的钢筋混凝土劣化过程和机理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2年

6 陈妤;冻融循环与氯盐侵蚀耦合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劣化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7 周春生;寒旱区GCL防渗性能研究及相关机理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8 魏海斌;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宁宝宽;环境侵蚀下水泥土的损伤破裂试验及其本构模型[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庆;冻融循环与碱—硅酸反应对混凝土及砂浆体的复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刘旭峰;冻融循环后混凝土抗压性能与短柱轴压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3 苏伟;冻融循环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2年

4 化晋创;冻融循环条件下粗粒土填料的静、动力特性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5 聂治平;混凝土早期冻融循环后渗透性能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6 李晓媛;冻融循环条件下改性黄土力学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连江波;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物理性质变化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翟雪;海水中冻融循环后湿筛混凝土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潇;冻融循环条件下陕北府谷地区砂岩物理力学性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10 刘学波;湿筛大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多轴强度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5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55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