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疏力固化剂改性黄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抗疏力固化剂改性黄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力学 抗疏力固化剂 黄土 工程性质 试验研究
【摘要】:抗疏力土壤固化剂是一种化学加固材料,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改良效果明显,但在我国黄土地区运用较少。利用抗疏力土壤固化剂对甘肃庆阳地区以及甘肃兰州地区的黄土进行化学改性试验,探讨抗疏力固化剂在我国黄土地区运用的可行性。对不同配比的抗疏力固化黄土进行界限含水率试验、击实试验、单轴抗压试验、膨胀试验以及干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疏力固化剂之后改性黄土的液限、塑限及塑性指数增大;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大,抗压强度增大,线性干缩率先减小后增大,线性膨胀率减小。通过和黄土5%水泥改性土、5%石灰改性土比较可知,抗疏力固化剂的最佳配比在2.0%~2.5%范围。掺量为2.5%的抗疏力固化黄土的改良效果介于水泥改性土和石灰改性土之间,在甘肃黄土地区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关键词】: 土力学 抗疏力固化剂 黄土 工程性质 试验研究
【分类号】:TU444
【正文快照】: 1引言黄土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以及黄河中游,包括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黄河中游具有最为典型的黄土堆积地貌[1]。黄土是特殊土之一,其富含钙质成分,堆积松散形成大孔隙结构,颗粒的分选性差粒度均匀,具有很强的湿陷性[2-3]。黄土不能够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俊;吴志华;凌天清;;抗疏力土壤固化剂针对重庆地区道路路面基层的应用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2期
2 周永祥;阎培渝;;土壤加固技术及其发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3 刘东生;张宗祜;;中国的黄土[J];地质学报;1962年01期
4 王益,王益权,刘军,闫亚丹,高希望;黄土地区影响土壤膨胀因素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5期
5 彭意;李铀;彭强;;提高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精度的方法[J];土工基础;2007年04期
6 李琦;何兆益;冷艳玲;;抗疏力固化土的室内击实试验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7 徐张建;林在贯;张茂省;;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亦唐,钟国强,俞进,赵惠敏,葛晓旭;塑料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马明江;某泵站边坡土质特性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3 李辉;曾月进;曾明顺;姜建华;杨彩虹;裴寒蕊;;土的弹塑性与先期固结压力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4 吴波;汪东林;程桦;;软土流变特性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德章;;复杂环境下超浅埋地下通道施工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陶太江,王志建;粘土变形的弹性非线性K~G模型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7 郑久富;;CFG桩复合地基固结计算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8 郝福生;惠治鑫;;科里奥利力对黄河沿岸水体流失的影响及当前治理措施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9 张玉军;热—水—应力耦合弹塑性二维有限元程序研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10 齐明山,冯翠霞,谢永利,刘保健;原状黄土连续加荷k_0固结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宪坤;周永祥;;固硫灰渣用于土壤固化领域研究[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欣;张家生;刘聪聪;;尾矿料的力学性试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尾矿库安全运行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殷宗泽;朱俊高;;真三轴仪的改进[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苏伯芩;;宁波软土流变特性及在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5 赵泽三;李群丰;;成都粘土的力学特性[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6 郑铣鑫;李振东;;从“预压固结线”探讨宁波地面沉降的机理及控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7 马晓轩;林碧华;;深圳黄田滨海淤泥工程地质特性及跑道地基弹塑性固结变形分析[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8 闵隆瑞;;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构造运动[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9)[C];1984年
9 李晓辉;杜艳霞;李广;;关中地区黄土的动力性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德牛;高家祥;高福清;;山东半岛黄土地层中蜗牛化石组合及其意义[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二次代表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浜葭;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风积土路基结构性演变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胡光海;东海陆坡海底滑坡识别及致滑因素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徐玉胜;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朱崇辉;筑坝土料的水利工程性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有刚;施水播种灌水入渗和土壤松耕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铖;基于模糊集塑性理论的无粘性土循环荷载本构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青松;加强型袋装砂井综合治理可液化砂土—淤泥质软粘土互层地基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孙丽云;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固结试验与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陈涛;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变形及稳定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邓龙胜;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的动力响应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宝;土壤固化剂稳定细粒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亚帮;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纠永志;基于非达西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非线性固结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黄向群;路基荷载下软土地基侧向变形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倩;水化学环境变化对多孔介质强度和渗透性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紫红;半空间地基梁的位移变分解法[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晓磊;邯郸粉质粘土Duncan-Chang模型及应力—应变归一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克红;粉煤灰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建华;降雨条件下膨胀土与土钉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梓光;露天采坑内尾矿充填体力学性能监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世良;王江;张明强;;强夯加固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东生;;新黄土和老黄土[J];地质月刊;1959年05期
3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印发《帕尔玛土壤固化酶筑路技术须知》[J];公路;1998年07期
4 汪益敏,张丽娟,苏卫国,杨韵华;ISS加固土的试验研究[J];公路;2001年07期
5 谭文英,汪益敏,陈页开;土固化材料的研究现状[J];中外公路;2004年04期
6 李兴圣,曹建忠;盐湖路基病害综合整治经验简介[J];路基工程;1996年05期
7 肖广源,郑书全;焙烧法加固土技术简介[J];路基工程;1997年03期
8 蔡锦陶;国内加筋土结构的发展及应用[J];煤矿设计;1998年07期
9 霍云鹏;黑龙江省几种主要土壤膨胀性的研究[J];土壤通报;1965年01期
10 韩森,张登良;沥青加固土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臧如意;寒冷地区路面基层复合固结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昭鹏;路邦EN-1土体固化剂的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南杰;范柱国;龚宪伟;朱辉;;某钢铁厂高炉渣建筑地基工程特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4年17期
,本文编号:968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6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