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几条地震波的归一化时-频反应谱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4 05:21

  本文关键词:几条地震波的归一化时-频反应谱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震波 归一化时-频反应谱 地震动特性 结构损伤曲线 结构破坏机理


【摘要】:时-频反应谱是地震动幅值、频谱和持时三要素构成的空间三维谱.基于此,本文提出归一化时-频反应谱定义与计算方法,计算三条典型地震波的归一化时-频反应谱,对比分析表明:不同地震记录的时-频反应谱的幅值在时间和周期两个轴上的分布差别很大,具有不同时-频反应谱的地震波可能对结构地震响应产生不同影响;对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结构地震反应、结构损伤曲线与输入地震动的归一化时-频反应谱对比,发现结构最大反应并不一定是造成结构倒塌的直接原因,用结构弹性阶段反应最大值进行抗震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从而证明归一化时-频反应谱可有效用来分析地震动特性和结构破坏机理.
【作者单位】: 昆明学院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
【关键词】地震波 归一化时-频反应谱 地震动特性 结构损伤曲线 结构破坏机理
【基金】:昆明学院人才引进计划(YJL15001)资助
【分类号】:TU352.11;TU375.4
【正文快照】: 1引言反应谱理论是抗震设计的重要理论之一,包含下列几个基本假定:(1)结构的地震反应是弹性的,可以采用叠加原理进行振型组合;(2)现有反应谱是在结构的所有支承处的地震动完全相同,基础与土壤无相互作用的假定下求得的,因而也只适用于这一条件.另外现在给出的不少反应谱并不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杜修力,刘勇生;强震持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累积破坏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2年03期

2 ;Time-frequency response spectrum of rotational ground motion and its application[J];Earthquake Science;2010年01期

3 郭梦秋,王彬,崔建文;施甸5.9级地震强震观测资料的时—频反应谱分析[J];地震研究;2004年03期

4 谢礼立,马玉宏;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J];国际地震动态;2003年10期

5 邱志刚;罗奇峰;;归一化时-频反应谱与结构损伤曲线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6 盛明强;罗奇峰;;Northridge与ChiChi地震滞回耗能谱的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7 邱志刚;罗奇峰;;脉冲型地震动的潜在破坏能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灿灿,陆洲导,李凌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2 陈亮;章劲松;;地面运动强度参数的选择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3 陈亮;章劲松;;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持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现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章劲松;陈亮;;地震工程学在桥梁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刘方;邹向阳;赵万里;朱坤;王晓鹏;;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况与新进展[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罗奇峰;肖丽君;;城市地震突发应对的国际借鉴与中国对策[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5期

7 郝敏;谢礼立;李伟;;基于砌体结构破坏损伤的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年05期

8 郝敏;刘晶波;谢礼立;;基于RC框架结构破坏损伤的地震烈度物理标准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9 张扬;武振宇;;考虑损伤发展的钢材混合强化本构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陈亮;李建中;盛光祖;;考虑强地面运动持时影响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J];地震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昱;;浅析建筑结构抗震技术[A];开拓进取 再创辉煌——贵州省公路学会2008年技术交流论文集[C];2008年

2 蒋昱州;徐卫亚;王如宾;石崇;杨圣奇;;高拱坝动力时程分析及安全评价[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3 宋波;钟珉;于咏妍;;汶川地震中甘肃陇南市村镇房屋考察与震害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4 赵明生;池恩安;王星;;爆破振动作用下结构弹性、弹塑性能量反应比较[A];中国爆破新技术Ⅲ[C];2012年

5 李海利;王凯;;某超限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及优化[A];第五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郭晓云;汶川地震反应谱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3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钱曙珊;弦支穹顶结构铸钢节点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周莉;城市桥梁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评估[D];天津大学;2010年

6 刘高波;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扬;Y型矩形管节点滞回性能与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尹强;非线性橡胶隔震结构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黄庆丰;抗震结构动力响应的卸载分析方法[D];天津大学;2003年

10 熊世树;三维基础隔震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地震工程中的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卢成;基于实际震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薛颖亮;中欧风荷载、地震作用、荷载效应组合的对比研究及欧洲规范版SATWE软件开发[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郭向东;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鲁建飞;结构反应与地震运输入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亚楠;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土—基础隔震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竹青;车辆制动力作用下飘浮体系桥梁振动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徐庆华;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9 李W,

本文编号:968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68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