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刚度参数的空间结构模态推覆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整体刚度参数的空间结构模态推覆分析
【摘要】:由于空间结构具有三维受力特性,用静力推覆方法计算其地震反应存在如下问题,结构代表性节点荷载-位移关系难以选择、结构荷载-节点位移-支座反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够直观、结构能力曲线难以确定.利用振型形态确定荷载模式,对空间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引入结构整体刚度参数,得出不依赖于支座反力变量的各主要模态的等效单自由度(ESDOF)体系力-位移关系;结合模态周期值,确定ESDOF体系等效质量,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模态推覆分析.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整体刚度参数的模态推覆分析方法可避免空间结构能力曲线难确定的问题,计算耗时仅为时程分析方法的10%,沿地震输入方向计算得到的结构节点位移结果相对时程分析结果的平均误差为28%.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整体刚度参数 模态推覆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8379)
【分类号】:TU399
【正文快照】: 空间结构频率分布密集、振型复杂,强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其地震反应分析面临诸多问题.随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逐步普及,工程技术人员需要简练的分析手段获得空间结构在预定强度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并校核结构是否满足多阶段、多目标的性能要求[1],在此背景下,静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溥,李英民,熊振勇,夏洪流;能力曲线折线简化方法对比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成;杨琼;魏明宇;李英民;;增量动力分析中的地震作用特征差异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2 辛力;梁兴文;白亮;;RC框架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5期
3 杨成;潘毅;赵世春;李彤梅;李英民;;烈度指标函数对IDA曲线离散性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0年S1期
4 辛力;梁兴文;;高层建筑结构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J];工业建筑;2008年07期
5 相阳;罗永峰;郭小农;沈祖炎;;空间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简化模型与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6 刘文锋;王金婷;唐剑维;;抗震能力曲线弹塑性双折线模型的确定方法[J];建筑结构;2015年04期
7 杨成;赵世春;赵人达;李英民;;地震作用特征对结构IDA曲线的影响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辛力;梁兴文;;基于性能理论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新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阎韩生;辛力;;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结构方案选取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成;潘毅;赵世春;李彤梅;李英民;;烈度指标函数对IDA曲线离散性的影响[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朝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三维线性及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于婧;施工缝的模型化及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影响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刘艳辉;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城市高架桥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辛力;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成;结构动力分析在基于性能的抗震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马千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杨文侠;Y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结构影响系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程玲;基于Pushover方法的单自由度结构抗震易损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智;钢筋型复合墙板及其连接受力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乐楠;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分析及地震损伤性能设计[D];东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燎原,潘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的原理和计算实例[J];建筑结构学报;2000年01期
2 杨溥,李英民,赖明;结构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波的选择控制指标[J];土木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3 罗文斌,钱稼茹;钢筋混凝土框架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扶长生;张小勇;;推覆分析的原理和实施[J];建筑结构;2012年11期
2 钟小兵;;推覆分析法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3 朱杰江,吕西林,杨震;高层建筑结构推覆分析的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2004年10期
4 吕西林;朱杰江;;高层建筑结构推覆分析及对设计的启示[J];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06期
5 夏心红;沈蒲生;龚胡广;方辉;;高层建筑模态抗震设计中的多模态静力推覆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井峰;;基于纤维材料模型的无梁结构推覆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09期
7 姚金学;;某电力调度通讯大楼推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年03期
8 孙燕飞;张小勇;扶长生;吴晓涵;;组合模态推覆分析法在某超限高层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和验证[J];结构工程师;2014年01期
9 黄羽立;陆新征;叶列平;施炜;;基于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J];工程力学;2011年02期
10 宋少沪;曾玉山;张佩军;;修正Newton-Raphson方法和弧长法在结构推覆分析中的联合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竹;黄用军;;大震下的静力推覆分析及其在工程建模分析中的应用参数设置研究[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本文编号:969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6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