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永冻土活动层厚度预测指标集的建立及制图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原永冻土活动层厚度预测指标集的建立及制图
【摘要】: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采用数字土壤制图方法,进行了少量调查样本支持下的永冻土活动层厚度预测指标集的建立及制图研究。利用土壤和景观环境之间关系,筛选建立了活动层厚度预测指标集:地表昼夜温差、海拔、坡度、坡向、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母岩。利用样点个体代表性方法实现了该区永冻土活动层厚度分布制图,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克服了永冻土活动层厚度模拟过程中数学物理模型难以进行空间扩展制图以及半经验模型制图分辨率粗的局限。针对调查样点全局代表性较差以及数量有限的局限,本研究没有采用常规的一次性全样本最优建模方式,而采取多次抽样分别建模方式,获得预测指标集和制图结果。
【作者单位】: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关键词】: 永冻土 活动层厚度 因子筛选 土壤制图
【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8FY110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43)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10DFB24140) 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30)资助
【分类号】:P642.14
【正文快照】: 永冻土作为冰冻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活动层是指永冻土夏季最大融化深度,亦指地壳表层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的岩土层[1],是多年冻土地区地层内水热交换最为活跃的区域,其退化和变化对流域水文、生态、生物群落乃至全球变化均具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国栋;中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与加拿大北部多年冻土的一些差别[J];冰川冻土;1979年02期
2 庞强强;李述训;吴通华;张文纲;;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分布模拟[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3 王娇月;宋长春;王宪伟;王丽丽;;冻融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1年02期
4 王银学;赵林;李韧;吴通华;乔永平;;影响多年冻土上限变化的因素探讨[J];冰川冻土;2011年05期
5 张中琼;吴青柏;;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变化预测[J];冰川冻土;2012年03期
6 王澄海;靳双龙;吴忠元;崔洋;;估算冻结(融化)深度方法的比较及在中国地区的修正和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7 王绍令;青藏高原冻土退化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8 司剑锋,岳祖润,刘尧军;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上限的确定及其变化[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3年03期
9 胡列群,李江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地区地表反射率[J];干旱区研究;1993年01期
10 南卓铜;黄培培;赵林;;青藏高原西部区域多年冻土分布模拟及其下限估算[J];地理学报;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源;赵玉金;陈艳春;冯建设;;山东省太阳辐射及其光热生产潜力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张廷军,童伯良,李树德;我国阿尔泰山地区雪盖对多年冻土下界的影响[J];冰川冻土;1985年01期
3 杨针娘,杨志怀,梁凤仙,王强;祁连山冰沟流域冻土水文过程[J];冰川冻土;1993年02期
4 季中淳;中国冰缘区湿地及其环境效应与生态建设[J];冰川冻土;1996年S1期
5 王根绪,程国栋,刘光秀,徐中民;论冰缘寒区景观生态与景观演变过程的墓本特征[J];冰川冻土;2000年01期
6 高荣,韦志刚,董文杰;青藏高原土壤冻结始日和终日的年际变化[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7 张立杰,江灏,李磊;土壤中热量传输计算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8 庞强强;李述训;吴通华;张文纲;;青藏高原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分布模拟[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9 吴吉春;盛煜;于晖;李金平;;祁连山中东部的冻土特征(Ⅱ):多年冻土特征[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10 高荣;董文杰;韦志刚;;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晚华;帅细强;汪扩军;;考虑地形条件下山区日照和辐射的GIS模型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博;李建平;;中国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缪启龙;韩磊;马力;邱新法;史岚;高阳华;;重庆市实际地形下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武永利;张洪涛;田国珍;赵永强;;复杂地形下山西高原太阳潜在总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王建源;陈艳春;冯建设;;山东省太阳辐射及其变化[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中琼;吴青柏;张泽;侯彦东;;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温变化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凌盛;姚鑫;王宗盛;李凌婧;;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特征、冻融破坏以及工程防治措施[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金强兵;黄琰;冀刚;;基于GIS的人体舒适度指数研究——以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A];贵州省气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利民;地表热红外辐射背景场建模与成像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余莲;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的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尚宗波;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模拟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4 王军邦;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纪平;电子政务空间辅助决策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6 江亦元;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李军;基于GIS的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研究和中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计算[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臣立;雷达与光学遥感结合在森林净初级生产力研究中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9 徐光苗;寒区岩体低温、冻融损伤力学特性及多场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10 李轶冰;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与时空格局[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昊;青藏铁路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建设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邓杏杏;基于DEM的气候因子空间模拟及棕榈适宜性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楠楠;基于DEM的山区玉米生产潜力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曹芸;日照时数3S集成模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朱燕玲;浙江丽水地区光热资源分布式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郭艳岭;河北省实际地形下太阳辐射分布式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
本文编号:996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996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