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国金融排除的集聚与区域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09 21:06

  本文关键词:中国金融排除的集聚与区域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排除 区域金融 空间计量经济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我国城乡金融二元化的结构造成了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的匮乏,加之地理、社会、人文等其他因素,我国部分地区金融排除的程度不断加深,被排除地区的居民无法正常的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来看,造成金融排除现象的本质是由于金融资源的空间分布状态以及金融资源的空间演变过程及地区间协调互动造成的。而现有文献中,研究者往往忽视区域间的空间影响来讨论我国城乡间金融排除的现状,导致分析结果的偏误。因此本文将从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区域间空间互动视角对金融排除进行研究,同时讨论金融排除与区域发展的空间互动影响,为金融排除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本文首先对国内外金融排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整理了国内外度量金融排除的主流方法和指标,同时确定了合理描述我国金融排除程度的方法。数据层面上,本文采用了全国2574个区县数据为研究对象,避免了先前研究中由于使用省级数据所导致农村地区的被排斥现象被平均化的不足。可以全面系统地考察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的金融排除状况。接下来本文利用空间计量方法,通过全局以及局部的Moran's I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目前金融排除的分布具有空间关联,同时绘制了我国县域金融排斥的空间自相关聚类图。由于区域间存在空间相关性,在讨论金融排除问题中忽视区域间的空间联系会造成研究结果的偏差。因此本文接下来在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建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别对全国县域金融排除与区域经济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排除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同时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此外本文还计算了金融排除对区域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反映了金融排除对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不同影响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县域金融排除以及区域间金融排除程度的差异的理解,有利于不同地区结合其区域特点制定相关经济政策,以达到降低区域金融排除程度、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
【关键词】:金融排除 区域金融 空间计量经济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7;F127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10-13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研究方法11-12
  • 1.2.3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图12-13
  • 1.3 创新与不足13-15
  • 2 相关研究综述15-20
  • 2.1 金融排除的概念阐述15
  • 2.2 国内外关于金融排除的研究综述15-20
  • 3 中国县域金融排除的现状分析20-29
  • 3.1 中国县域金融排除程度的度量20-22
  • 3.2 中国县域金融排除的空间集聚测定22-29
  • 3.2.1 中国县域金融排除的全局空间相关性22-24
  • 3.2.2 中国县域金融排除的局部空间相关性24-26
  • 3.2.3 省份内部县域金融排除的空间关联性26-29
  • 4 金融排除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29-37
  • 4.1 分析框架29
  • 4.2 空间计量模型简介29-30
  • 4.3 模型设定和相关数据说明30-32
  • 4.4 基于全国县域的实证分析32-34
  • 4.5 基于省际内县域的实证分析34-37
  • 5 金融排除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37-42
  • 5.1 分析框架37-38
  • 5.2 模型构建和相关数据说明38-39
  • 5.3 空间面板回归估计以及结果分析39-42
  •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以及研究展望42-46
  • 6.1 研究结论42-43
  • 6.2 政策建议43-45
  • 6.3 研究展望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亭,刘科伟;论区域发展目标[J];经济地理;2002年04期

2 毕正华;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J];老区建设;2004年12期

3 樊杰;;区域发展之惑[J];财经界;2004年12期

4 陈雅兰;郭伟锋;黄可明;;原始创新与区域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11期

5 陈正良;论增强区域发展的“软实力”[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2期

6 陈新;殷辂;;区域发展与区域协调的统一——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区域发展战略[J];理论参考;2005年11期

7 刘相;朱健;;统筹区域发展,推动东中西部良性互动[J];理论学刊;2007年04期

8 程玉鸿;;区域、竞争力与区域发展[J];人文地理;2008年05期

9 王建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区域发展之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9期

10 陈健飞;;“资源高效利用与区域发展转型”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大道;;中国区域发展:新因素、新格局、新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周学政;;发挥首都科技辐射作用,促进“泛首都区域”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对泛首都区域发展的意义[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明钧;;学习邓小平区域发展思想 全面加强桂粤经贸合作[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孙丽霞;梅红霞;;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6 沈正平;储胜金;;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朱礼安;吕维国;;新时期场县共建的重大意义与区域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下册[C];2009年

8 柳建文;;民间组织在我国地方合作与区域发展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2年

9 薛健;;对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规划》的思考[A];大关中发展研究(第六辑)[C];2012年

10 葛昭攀;王铮;;我国经济的收敛性及区域发展的多重均衡态实证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艳;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明确思路方向和重点[N];黑河日报;2010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启达;以现代化引领和推动区域发展[N];深圳特区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杨扬;区域发展跃上新台阶[N];邯郸日报;2012年

4 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 何泽中;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强大动力[N];湖南日报;2012年

5 欧招生 曾俊仁;精心实施项目 加快区域发展[N];闽东日报;2012年

6 ;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N];人民日报;2012年

7 记者 刘凯;加强沟通合作 推动区域发展[N];运城日报;2012年

8 记者 谢炜 刘晓颖 杨峥 周灿;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N];云南日报;2012年

9 记者 葛辉文 通讯员 戴道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N];常德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王建喜 尹娜 陈西艳 马坤;深化改革 加快区域发展[N];滨海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惠敏;基于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发展系统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侯仁勇;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爽;基于三维GIS的区域发展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刘津月;中部地区区域发展权法治保障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翟晓萌;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唐建国;涔天河水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赵重迎;招商引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周雁南;中国金融排除的集聚与区域发展[D];重庆大学;2015年

7 李群荣;新中国历代领导人区域发展观比较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张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9 曹颖锐;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发展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西北大学;2013年

10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2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002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