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技术经济论文 >

中国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7 16:14

  本文关键词:中国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计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因素


【摘要】: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但土地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对土地资源产生强劲需求的同时,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严重约束了其自身的供给能力。围绕土地资源,愈加激化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是一重要研究课题。 作为稀缺性资源,从总体结构角度看,土地资源可以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类别。一方面,作为土地的精华,稳定保持一定面积的农业用地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等农产品的供需平衡,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地非农化日趋加剧,我国农地面积逐年缩减,经济发展与农地保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破坏了农地的质量,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上述这些问题决定了我国无法通过扩大农地面积来实现外延式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建设用地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已步入中期发展阶段,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带动了以开发工业园区为主,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以及机场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为辅的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大幅增加。另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带来建成区规模扩张与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样需要建设用地的大量投入。由于土地资源总量的制约,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地非农化受到法律限制。因此,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是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背景下确定的。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文献大多使用单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指标或仅关注土地利用的生产效率,忽略了土地资源利用对社会及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所构建的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模型,在投入指标选取方面既包含土地要素,又包含生产过程需要的其他关联要素;产出指标的选取则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提供了必要、可行的理论支撑,同时对于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所要研究的核心主要内容包括测算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分析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着重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如何界定;(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水平如何;(3)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如何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并对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效率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 第二章为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本章节首先界定了土地利用效率的内涵,包括土地利用效率的一般性界定、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概念以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效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理论、土地利用效率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理论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理论,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土地利用效率理论模型及方法,本章节介绍了论文研究所要采用的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理论模型及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了三种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理论模型。三种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模型对数据的要求及适用性均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及数据可得性来判断选择。在进行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时候,主要使用面板数据模型以及Tobit模型分析方法,本章简要介绍了两种方法的理论模型、估计方法、适用性以及优缺点等内容。 第四至第五章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测算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这两个核心章节从实证角度测算了我国及各地区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对我国各类型土地资源利用低效以及不同地区间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章研究重点包括1985-2011年间全国及各地区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农业用地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测算与分析;第五章主要讨论了各类型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地区间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若干对策建议,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并从如何提高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如何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如何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以及如何实现土地利用碳减排四个方面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第七章为结论,本章节对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论文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在全要素生产效率框架下,运用DEA方法构建出全要素土地利用技术效率模型、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模型和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模型,可以运用这些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模型与相应的分析方法,对全国、省际以及不同类型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这些效率指标模型一方面在指标设计上能够更加准确的符合效率定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克服以往单要素生产率框架下土地生产率指标的缺陷。 2、测算了中国全要素土地利用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分解出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发现中国全要素土地利用技术效率非常落后的原因在于低下的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投入要素的价格信息对全要素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考察,并继续分解出配置效率,配置效率低下同样导致了我国较低的土地利用效率。使用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全要素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根据我国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结果,1998年我国发生的特大水灾以及随后出现的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导致了1998-200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农业用地利用相对效率在波折中逐渐下降。此后,伴随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大量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使得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迅速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水平的测算结果表明,在1985-2011年整个研究时间段中,中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动趋势,发生转折的年份分别为1994年和2006年。根据省级层面数据测算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农业用地利用效率以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间存在显著差异,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比较来看,效率值较高的是东部地区,然后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率值最低。 3、我国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较低,财政分权导致地方恶性竞争、地区间重复建设、生产要素无法流通以及工业化过程中的过度资本深化,这些都是造成规模效率落后的根本原因,而土地要素相对价格较低导致了配置效率低下。提高农户经营规模对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有正向影响,在规模一定的情况下,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地利用效率,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与全要素农业用地利用效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而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规模的增加对全要素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创新同样会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而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加强工业化程度、提高城镇化水平、鼓励科技创新可以促进我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另外,2006年“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的作用十分显著,控制耕地减少和规划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设用地的扩张,激励了自身挖潜。在解释土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权制度、资本深化、技术创新等因素可以解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农业用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的时候,主要从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结构特征、地区特征、政府活动、技术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分析省际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的原因可以发现,靠近大港口附近的省份,建成区面积的扩张会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随着距离大港口越来越来远,这种正效应逐渐下降,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程度、创新活动对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是正向的。 4、完善“分税制”体制、建立适度的财政分权比重,平衡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平衡。在保持地区间有效竞争的前提下避免重复建设。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相对土地价格较低,导致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低下,通过提高土地价格可以改善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但从长期来看,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改善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的根本之道,可以实现土地要素配置效率和土地利用技术效率的同步提升,进而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农业用地流转、创造更多的本地非农就业机会、推进农村基层农地产权制度实施,提高农户土地产权的安全性、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水平。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应把握以下几点: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建立地区间土地利用指标的交易机制。 本文研究是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晰的界定了土地利用效率概念。现有研究关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概念并没有明确、一致的界定,因此在选取评价指标以及测算方法的时候随意性较强,导致土地利用效率测算结果差异较大。本文在全要素生产率框架下定义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概念,克服了传统单要素土地利用效率的局限性,在投入指标选取方面既包含土地要素,又包含生产过程需要的其他关联要素;产出指标的选取则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更加全面准确的评价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全面。现有研究受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等原因的影响,目前国内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用地、耕地方面,而关于农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的研究还比较少。文本在界定了土地资源、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取土地资源总量数据、农业用地数据以及建设用地数据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可信度增强。 此外,现有文章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时,仅对技术效率进一步分解出规模效率进行分析,由于投入要素价格通常难以获得,没有考察要素的配置效率。本文考虑了投入要素的价格信息,使用配置效率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3)考察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时序特征。现有研究在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土地利用效率的时候大多关注不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忽略了土地利用的纵向动态波动性研究。然而土地利用过程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有必要考察土地利用的时序性特征,以实现对土地利用情况的全面揭示和比较。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了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模型,考察了我国土地利用效率的时序特征,,从而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完整。
【关键词】: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01.2;F224
【目录】:
  • 摘要4-9
  • ABSTRACT9-21
  • 第1章 绪论21-37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21-25
  • 1.1.1 选题背景21-24
  • 1.1.2 研究意义24-25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5-32
  •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25-28
  •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28-32
  •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32-35
  •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32-34
  • 1.3.2 研究方法34-35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35-37
  • 第2章 土地利用效率相关理论37-48
  • 2.1 土地利用效率的内涵37-42
  • 2.1.1 土地利用效率一般性界定37-42
  • 2.1.2 农业用地利用效率42
  • 2.1.3 建设用地利用效率42
  • 2.2 土地利用效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理论42-45
  • 2.3 土地利用效率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理论45-46
  • 2.4 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理论46-48
  • 第3章 土地利用效率理论模型及方法48-69
  • 3.1 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理论分析框架48-53
  • 3.1.1 基于单要素的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方法的局限性48-52
  • 3.1.2 基于全要素的土地利用效率理论分析框架的优越性52-53
  • 3.2 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理论模型及分析方法53-65
  • 3.2.1 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模型——DEA 介绍53-57
  • 3.2.2 全要素土地利用技术效率模型57-58
  • 3.2.3 全要素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模型58-59
  • 3.2.4 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分析模型59-62
  • 3.2.5 全要素土地利用规模效率、配置效率及相对效率分析62-65
  • 3.3 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65-69
  • 3.3.1 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65-66
  • 3.3.2 TOBIT 回归模型分析方法66-69
  • 第4章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测算69-99
  • 4.1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测算69-86
  • 4.1.1 中国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测算69-80
  • 4.1.2 中国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80-83
  • 4.1.3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测算83-86
  • 4.2 省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测算86-99
  • 4.2.1 省际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测算86-91
  • 4.2.2 省际农业用地利用效率测算91-95
  • 4.2.3 省际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测算95-99
  • 第5章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99-138
  • 5.1 中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99-121
  • 5.1.1 中国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99-105
  • 5.1.2 中国农业用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05-115
  • 5.1.3 中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115-121
  • 5.2 省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121-138
  • 5.2.1 省际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121-126
  • 5.2.2 省际农业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126-131
  • 5.2.3 省际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影响因素分析131-138
  • 第6章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若干对策建议138-154
  • 6.1 提高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138-142
  • 6.1.1 避免地区间重复建设138-140
  • 6.1.2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生产率140-142
  • 6.2 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142-147
  • 6.2.1 加快农业用地流转,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142-146
  • 6.2.2 创造更多的本地非农就业机会146
  • 6.2.3 加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146-147
  • 6.2.4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147
  • 6.3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147-151
  • 6.3.1 推进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147-150
  • 6.3.2 稳定推进宏观调控土地政策150
  • 6.3.3 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150-151
  • 6.3.4 建立地区间土地利用指标的交易机制151
  • 6.4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151-154
  • 6.4.1 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152
  • 6.4.2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152-154
  • 第7章 结论154-158
  • 7.1 主要研究结论154-156
  •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156-158
  • 附录158-165
  • 参考文献165-175
  • 致谢175-17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76-1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2 董祚继;;低碳概念下的国土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7期

3 封志明,李香莲;耕地与粮食安全战略:藏粮于土,提高中国土地资源的综合生产能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年03期

4 杜官印;蔡运龙;;1997-2007年中国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利用效率[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5 李克让;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J];地理学报;1996年S1期

6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J];第四纪研究;2003年05期

7 方先知;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8 陈江龙,曲福田,陈雯;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9 吴兰波;王任艺;林广雄;何进祥;余建清;;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二十年的时空演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李克让,王绍强,曹明奎;中国植被和土壤碳贮量[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谷成;基于转型视角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4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104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a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