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县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摘要】: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国民经济产值变化之间关系,以便更好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及相关农业结构、产业布局等来提高国民经济产值。结合回归分析法,运用软件SPSS 17.0的相关性分析功能,对金沙县(研究区)近10a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平均每增加1hm2建设用地,GDP增长762万元;其他土地(交通用地和水域)的影响为负影响,平均每减少1hm2其他土地,GDP增加141万元;农用地平均每增加1hm2,GDP增长183万元。建设用地对三大产业产值及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土地和农用地对各产业产值的影响。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变化 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性分析
【基金】:贵州省金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H090086)
【分类号】:F301.24;F222.33;F224
【正文快照】: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短期内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1]。土地利用指对土地的使用状况,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2]。土地利用变化早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慧;丘陵山区县域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2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进华;;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2 李倩;刁承泰;刘雪;黄娟;刘贵芬;;重庆永川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3 张彩云;濮励杰;韩书成;赵姚阳;;江苏省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4 董杰;杨春德;张保华;叶方;;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鲁春阳;杨庆媛;田永中;文枫;胡渝春;万平;;基于主成分法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6 张遇春;张勃;姜晓勇;;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7 陈志;胡勇;刘成武;;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8 王根绪,马海燕,王一博,常娟;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J];冰川冻土;2003年04期
9 谈戈,夏军,李新;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研究的方法与出路[J];冰川冻土;2004年02期
10 张钰,刘桂民,马海燕,王根绪;黑河流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傅瓦利;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唐根年;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监测与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延昊;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5 王思远;基于地理时空数据库的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6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7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8 沈润平;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江西鄱阳湖地区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9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陈四清;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艳培;RS和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以郑汴间沙岗地区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2 师玉娥;气候变化对云南持续农业影响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武永峰;包头市九原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驱动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忠峰;准格尔旗土地利用变化与持续利用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晓龙;西安地区土壤CO_2释放量的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卢珊;长岭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平;土地利用变化图形信息及其地学机制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于书霞;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土地利用政策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银辉;农用土地区卫星遥感耕地信息提取及其动态监测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10 贾宏俊;3S支持下的锡山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修,杨桂山;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2 王成;魏朝富;邵景安;李阳兵;蒋伟;;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实情景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3 王秀兰,包玉海;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4 蔡运龙;中国农村转型与耕地保护机制[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5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6 张军岩,贾绍凤,高婷;石家庄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变化[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7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8 朱会义,何书金,张明;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9 李仁东,程学军,隋晓丽;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10 傅伯杰,陈利顶,王军,孟庆华,赵文武;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J];第四纪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建文;张文军;;浅谈城镇土地权属调查[J];现代测绘;2011年03期
2 王亲;王雪;刘星星;许新宇;;基于遥感影像的佛山市禅城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邓楚雄;谢炳庚;王梅;罗梅芳;李凤;;湖南省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J];经济师;2011年08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跃;张孝成;;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分区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2 陈双;祝玮;;城中村土地问题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詹运洲;颜文淑;;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探讨[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崇;李一军;叶强;;基于关联规则的网络消费者行为变化的挖掘[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金勇章;;城市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探讨[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张渝庆;张晓艳;高秋华;;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潜力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国良;;浅议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8 包晓斌;;晋西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诊断[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章名海;;有关编制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几点意见[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袁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以天津市静海县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倪宇立;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汪乐勤 丁蔚文 吴红梅;南京调查四县区土地利用现状[N];新华日报;2002年
3 ;规范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确认办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尹义龙;市政府组织调查园区用地状况[N];湘潭日报;2007年
5 记者 陈艳红 特约记者 朱家求;市国资委全面调查[N];首都建设报;2006年
6 记者 韩亚卿;湖北推进地籍管理全覆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7 刘康;算清集约用地的潜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结合省情 快速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9 陈晓阳 蔡文章;姚安县积极推进节约用地工作[N];楚雄日报(汉);2005年
10 华元春 王宏伟;减少过渡成本[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涛;郑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许宗生;济南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兰兴杰;吉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永平;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马期茂;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6 常勇;青岛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蔡本玮;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付妮嘉;大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魏娜;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谢伟利;基于多目标综合评价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05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10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