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计量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4:03
本文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计量模型研究
【摘要】:白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工业化进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消耗着大量的能源资源,这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给人类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机,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由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至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再至后京都谈判以及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目前,国际社会在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已经形成一个基本框架,全球性能源短缺以及气候变暖问题的解决途径逐渐明朗化,要想达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技术、高人才密集、较高创新能力、对自然资源依附性小等优势,这些特点注定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拉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否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贡献度如何以及如何衡量其贡献度,是本文着重研究的问题。 论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1、2章)介绍了低碳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理论。首先,本文讨论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接着,说明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推动作用,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的节能减排使命,讨论了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3、4章)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计量模型并进行了应用,是本文的重点。由于相对于经济总体来说,单个高新技术企业对整个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绝对量是微不足道的,为了更好地度量和比较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本文用低碳经济促进系数衡量高新技术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计量模型的构建分为三步,首先构造模型计算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再计算该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最后用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乘以该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得到该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最后,论文选定了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应用,计算出该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促进系数,衡量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
【关键词】:低碳经济 高新技术企业 低碳经济促进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4;F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5
- 0.1 选题背景8
- 0.2 研究意义8-9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0.3.1 低碳经济的内涵9-10
- 0.3.2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可行性及实现途径10-11
- 0.3.3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1-12
- 0.4 研究思路与内容12-13
- 0.5 本文创新点13-15
- 1 低碳经济的基本理论15-19
-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15-16
- 1.2 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16-18
- 1.2.1 经济发展水平16-17
- 1.2.2 技术进步17
- 1.2.3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17-18
- 1.2.4 产业结构18
- 1.3 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18-19
- 2 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推动作用19-25
- 2.1 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19-20
- 2.2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20-21
- 2.3 高新技术企业的节能减排效应21-25
- 2.3.1 高新技术企业在降低碳排放强度方面的促进作用22-23
- 2.3.2 高新技术企业在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方面的促进作用23-25
- 3 高新技术企业对低碳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计量模型构建25-34
- 3.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25-29
- 3.1.1 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25-26
- 3.1.2 指标的确定26-27
- 3.1.3 指标数值的处理方法27-28
- 3.1.4 评价体系的主成分分析28-29
- 3.2 行业低碳经济贡献度29-30
- 3.3 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中的低碳经营发展水平30-33
- 3.3.1 低碳经营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确定30-31
- 3.3.2 指标权重的确定31-33
- 3.3.3 高新技术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低碳经营水平33
- 3.4 高新技术企业的低碳经济贡献度计量33-34
- 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34-46
- 4.1 行业低碳经济贡献度的计量34-44
- 4.2 企业低碳经济贡献度的计量44-46
- 5 结论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49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1期
2 舒文存;;构建低碳经济下生产型企业业绩评价指标[J];低温与超导;2010年07期
3 杨芳;;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政策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5 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6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7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8 段红霞;;国际低碳发展的趋势和中国气候政策的选择[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1期
9 吴玉萍;;煤炭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8期
10 麦海燕;麦海娟;;企业低碳水平的动态绩效评价[J];财务与会计;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113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11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