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华北落叶松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施肥对华北落叶松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研究
【摘要】: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是我国北方中山以上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是营造良好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林区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存在人工林树种单一,稳定性差,生产力不高,风倒雪折危害频发,病虫害严重和人工林林地质量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氮和磷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本营养元素,还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因子,氮磷施肥能够改变华北落叶松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和林地土壤环境改善。本研究以秦岭北麓23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陕西省太白县林业局南滩苗圃林场开展施肥试验,连续第四年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进行氮磷施肥,测定了华北落叶松根茎叶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和土壤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析施肥对华北落叶松不同器官碳氮磷钾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及季节变化特征,探究施肥对华北落叶松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明确华北落叶松N、P、K养分回收效率。探讨养分回收效率与C、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内在联系。为研究华北落叶松养分吸收、利用和归还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磷施肥显著影响了华北落叶松根茎叶氮磷钾含量。施肥对针叶和茎干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氮磷配施显著提高了细根有机碳平均含量3.32%和5.43%。施氮肥可以提高针叶和细根全氮含量,施肥量为150 kg·hm-2+P 75 kg·hm-2时效果最显著;施肥量为P 150 kg·hm-2、N 75 kg·hm-2+P 75 kg·hm-2和N 150kg·hm-2+P 75 kg·hm-2时均显著提高了针叶、茎干和细根全磷含量,表明华北落叶松林地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和P限制。氮磷施肥对针叶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磷肥显著促进细根对K素的吸收。华北落叶松针叶碳氮磷钾含量均呈明显季节变化,有机碳季节变异性最小,全钾最大;茎干养分季节变异性最小;细根全氮含量整体呈“升高-降低”趋势,与全磷含量相反。针叶和细根可以很好的表征养分的亏缺,7-8月是诊断养分缺乏的最佳时间。(2)施肥量为N 75 kg·hm-2+P 75 kg·hm-2和N 150 kg·hm-2+P 75 kg·hm-2时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单施氮肥和氮磷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施肥量为N 150 kg·hm-2+P 75 kg·hm-2的效果最好,单施磷肥和氮磷配施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含量,施肥量以P 75 kg·hm-2效果最明显,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的可利用性。施肥量为P 75 kg·hm-2时还可以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均具明显的季节性,速效氮的季节变异性最大,速效磷最小。(3)氮磷施肥显著影响了华北落叶松针叶的生态化学计量比,能够较好的判断养分的限制情况,施肥量为N 75和150 kg·hm-2、N 75 kg·hm-2+P 75 kg·hm-2和N 150 kg·hm-2+P 75 kg·hm-2能显著提高针叶C:N、N:K和N:P比,表明施肥提高了针叶N含量,施肥量为P 75 kg·hm-2、N 75 kg·hm-2+P 75 kg·hm-2和N 150 kg·hm-2+P 75 kg·hm-2时显著降低了C:P,提高了P:K,表明施肥提高了针叶P含量,氮磷施肥改变了土壤N、P养分供应,根据养分限制性判断理论,华北落叶松生长主要受到N限制。(4)细根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比能反映植物对养分吸收利用情况,施肥量为N 75和150 kg·hm-2、N 75 kg·hm-2+P 75 kg·hm-2和N 150 kg·hm-2+P 75kg·hm-2时显著提高了细根C:N和N:K,施肥量为P 75 kg·hm-2、N 75 kg·hm-2+P 75 kg·hm-2和N 150 kg·hm-2+P 75 kg·hm-2时均显著降低了细根C:P,显著提高了细根P:K。氮磷施肥显著提高了细根N、P含量,提高了细根的生长速率。(5)华北落叶松林地土壤的速效养分与华北落叶松根茎叶碳氮磷钾含量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其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华北落叶松的N、P的回收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施氮磷肥分别降低了N、P的回收效率,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土壤需要一定的氮磷补充。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91.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清,原海云,焦晓光,麻彦明,李云峰;铜、锌元素对华北落叶松苗期酶活性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齐振祥,龙子云,李庆玲;华北落叶松丰产育苗当年出圃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2年06期
3 刘宏文;韩海荣;程小琴;李雪梅;;山西省庞泉沟地区华北落叶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4 王桂琴;;华北落叶松的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2007年06期
5 隋玉龙;陈丽艳;马莉;仝小宛;;不同林龄日本落叶松与华北落叶松生长的比较[J];河北林果研究;2009年04期
6 贾贵金;;华北落叶松高床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0年01期
7 翟洪波;呼和牧仁;周梅;李良;邵仁旭;姚凯;;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光合、蒸腾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王行生;关芳;高畅;;华北落叶松在双丰林业局的生长状况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0年02期
9 陈平;谷建才;石丽丽;杜剑;杜红梅;邵仁旭;;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陈伟;代洪春;;华北落叶松引种试验的探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俊明;沈熙环;赵志诚;;华北落叶松四类试材插穗生根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利用[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2 杜平;;华北落叶松平茬苗、扦插苗培育技术和造林效果[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3 杨俊明;沈熙环;赵士杰;贾桂霞;;华北落叶松扦插生根能力选择及采穗圃营建[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4 杨俊明;沈熙环;赵志诚;;华北落叶松采穗圃经营管理技术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5 杨俊明;沈熙环;贾桂霞;;提高华北落叶松良种实生繁殖效率的途径和方法[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6 薛继志;周全良;;宁夏六盘山区华北落叶松优树资源调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利用工作的思考[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民益;李理锋;赵军;张芳;;白桦与华北落叶松造林对比试验[A];宁夏林学会第二届林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11年
8 焦一之;吴志莲;段淑怀;李永贵;;北京市潮关西沟流域华北落叶松立地指数的研究[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英武;杨斌;唐建宁;周全良;安永平;程晓福;樊亚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现状分析及低产改良关键技术探讨[A];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林业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李江天;我省禁止使用华北落叶松苗造林[N];辽宁日报;2008年
2 记者 崔国玺;辽宁向华北落叶松亮“红牌”[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记者 王立忠;今秋起我市禁用华北落叶松苗造林[N];铁岭日报;2008年
4 记者 孟祥山;辽宁禁止用华北落叶松苗造林[N];消费日报;2008年
5 记者 任鹏飞;不成林难成材 辽宁禁用华北落叶松造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首席记者 倪颖 实习生 邴帅;岫岩清理华北落叶松苗木[N];鞍山日报 ;2008年
7 特约记者 张清福;辽宁岫岩全面清理华北落叶松苗木[N];中国花卉报;2009年
8 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商立志;华北落叶松造林技术[N];河北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王玉芳;中日合作五台山绿化项目扎实推进[N];山西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延h,
本文编号:1172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172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