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再呈升势
本文关键词: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再呈升势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制造业 指数 采购 临界点 扩张区 经理 百分点 连续 经济 增速
【摘要】:正201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高于10月0.5个百分点。自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已连续21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呈现稳步增长的上升态势,增速较上月略有加快。
【分类号】:F222.3
【正文快照】: 2010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高于10月0.5个百分点。自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已连续21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呈现稳步增长的上升态势,增速较上月略有加快。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再呈升势正2010年11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走势[J];数据;2011年09期
2 ;11月制造业PMI为55.2%再呈升势[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46期
3 ;2010年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明显回升[J];建筑机械;2010年19期
4 ;数据[J];印刷工业;2010年12期
5 ;走势[J];数据;2010年10期
6 ;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再现回落[J];中国金属通报;2011年21期
7 ;走势[J];数据;2010年12期
8 吴材;;2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3.4%[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年03期
9 ;工业和信息化部 4月份制造业PMI指数继续保持回升[J];中国招标;2009年20期
10 陈筱红;;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遭遇3大困境[J];商用汽车;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10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1%[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2 ;9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3 ;11月CFLP中国制造业PMI指数为54.1%[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4 ;2005年7月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回落[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5 ;2005年6月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商务报告[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1号—13号(2005年)[C];2005年
6 ;8月份PMI指数回升为52.6%[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7 刘人怀;;绿色化: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特邀主题报告[C];2003年
8 朱森第;;全球化 信息化 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A];全球化、信息化、绿色化提升中国制造业——200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特邀主题报告[C];2003年
9 ;我国首次正式发布采购经理指数(PMI)[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10 ;第二章 2007年生产资料市场主要特点[A];中国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6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PMI为54.5%[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中国制造业逼近临界点[N];今日信息报;2006年
3 吴欣;中国制造业经济仍处于增长周期[N];现代物流报;2006年
4 蒋家华邋王光平;8月制造业PMI为48.4%[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徐涛;专家称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N];证券时报;2009年
6 记者 苏民;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52.4%[N];经济日报;2006年
7 郭克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王光平;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53.4%[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吴欣;CFLP中国制造业PMI再创新高[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徐涛;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53.0%[N];证券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祁飞;扩大内需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D];复旦大学;2011年
3 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增欣;开放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及其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6 魏梅;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崔海潮;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袁开洪;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劳动力质量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萃;“二重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理论与实证[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孟华;国际化与企业绩效[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洁;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的互动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庆丽;论21世纪中国制造业的振兴[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3 李秦阳;世界分工体系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丁庆蔚;战后日本制造业兴衰对中国制造业科学发展的启示[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刘艳婷;中国家用电器制造业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洁;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沈雨婷;中德企业制造战略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陈凤超;论当代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地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代保华;中国与东盟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韩冰;比较优势弱化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4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25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