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理工大学》 2013年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
方陈平
【摘要】: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要素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区位关系和分布形式,经济空间结构必须适应经济转型期的各种要求。本文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为基础,理论和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进行全面的剖析,力求分析准确、深刻,为浙江省转型期经济空间结构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本文对研究中涉及到的经济空间结构和空间计量方法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中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以及空间结构发展特征。其次,基于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浙江省69个县(市、区)1995-2010年间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浙江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集聚形式。再次,本文基于证实性数据分析(CSDA)方法研究浙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构建条件β收敛空间滞后模型,并以产业结构、资本、人口增长率为控制变量观察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而判定浙江省空间自相关性产生的来源以及浙江省区域经济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浙江省经济空间发展特征各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浙北、浙东北地区呈经济一体化发展态势,浙东南是以增长极带动,沿发展轴辐射的发展格局,浙西南地区的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特征不明显,未形成有效的空间结构发展格局。(2)浙江省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收入比2.42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核心边缘结构方面,浙江省存在明显分异,,即部分地区明显,部分地区不明显。(3)浙江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可将其分为经济高速发展区、经济滞后发展区和经济发展极化效应区。(4)浙江区域间的经济增长水平各不相同,从总体上看,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收敛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浙北地区、浙西南地区、浙东北地区、浙东南地区。(5)浙江省经济空间相互作用比较明显,是浙江省空间自相关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存在于浙北与浙东北地区,浙北、浙东北地区与浙东南、浙西南地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力宇;;基于中心—外围理论对西安—咸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2 龚薇;;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比较与综合[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3 于涛方;吴志强;;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J];城市规划;2006年09期
4 陈晨;赵民;;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空间发展中的“理性”与“异化”——上海周边地区“接轨上海”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10年12期
5 刘艳军;李诚固;孙迪;;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系统演化及驱动机制[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6期
6 陈秉钊;罗志刚;王德;;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兼议上海城镇体系[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2期
7 张松林;张昆;;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Moran指数和G系数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03期
8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9 靳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10 陈建军;陈菁菁;黄洁;;空间结构调整: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廖婴露;成都市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睿琪;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丽青;关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与布局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贞;济南都市经济圈构建与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锋;梅琳;;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焦玮;张翔;;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晓琴;覃建雄;;基于协同论和点—轴系统理论的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蒋国富;;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异特征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5 董静;;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6 史世莲;王媛媛;张青峰;罗倬;鱼泳;;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甘肃省经济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7 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王新军;谢霞;杨建军;;基于规则的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方法研究——以新疆温泉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吴滢;千庆兰;周柳青;;基于GIS的广东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9 徐英;;贵州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10 王学勇;;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空间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胡跃平;徐昊;;探索乡镇总体规划中城乡等级体系构建的新模式[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王叶军;;后危机时代京津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基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杜跃平;王开盛;;创新文化与技术创新[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杨小雨;李话语;曾克峰;;构建中原旅游圈的四大要素分析[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7 陈永国;;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冬;;志丹县传统资源型城镇和谐发展动力机制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苏建兰;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牟娟;基于GWR模型的经济空间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岚;黑龙江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周丹;基于地理加权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空间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空间发展战略体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宠华;白银市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唐宁;中国融入中日韩经济圈效应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一体化理论视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2 赵金龙,陆益龙;安徽省经济增长极研究[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3 代学珍;河北省区域开发增长极系统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唐小波;西方空间相互作用模型评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马光秋;对跨国公司本土化趋势的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赵亮;;成都城址选择的历史优越性[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劲峰 ,孙英君 ,韩卫国 ,李新虎;空间分析引论[J];地理信息世界;2004年05期
8 宋洁华;李建松;王伟;;空间自相关在区域经济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年06期
9 赵改栋,赵花兰;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J];财经科学;2002年02期
10 陈修颖;空间结构重构的效应及地域性策略[J];财经科学;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郭杰;[N];经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郐艳丽;东北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苗建军;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四川大学;2003年
5 夏显力;陕西关中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谢叙祎;上海经济增长的集聚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关中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崔立华;外部经济与农村工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3 张兆娟;系统动力学在陕北主导产业开发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尹强;城镇密集地区的发展及其规划[D];清华大学;1999年
5 江莹;区域城市化进程中的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鹏;关中城市群内部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闫卫阳;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模型化与智能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杨忠臣;区域空间布局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高淳县为例[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红波;小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动态协调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景哲;关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爱辉;经济空间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2005年05期
2 李昌明;;用成都都市经济圈优化四川经济空间结构[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0年05期
3 伍贤旭;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李娟;构建有效的国民经济空间结构[J];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02期
5 曹智英,陈俨;论空间经济效益[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6 荣朝和;论交通运输与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J];铁道学报;1995年03期
7 荣朝和;论交通运输在经济时空推移和结构演变中的宏观作用[J];地理学报;1995年05期
8 罗辉;贾文毓;;中国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类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2期
9 李昌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书芳;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的三种模式——兼论缩小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差距[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修颖;于涛方;;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最新发展及空间集聚合理度判断[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导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3 李小建;覃成林;乔家君;葛震远;樊新生;许家伟;苏朝阳;王发曾;吕金嵘;赵俊远;夏为丽;;第九章 中原城市群经济布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董学芝;胡卫平;张蕾;;紫外光谱和同原射线计量分析法测定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余桂林;;《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四字词修订的计量分析[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6 谭终意;;从科技论文计量分析看医院营养科科研现状[A];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杨传红;赖晃文;唐庚云;詹纯列;李建军;郑文岭;;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及线粒体形态计量分析[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8 王成;刘嘉祉;李梦祥;;某高校教学效果的计量分析[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樊新生;李小建;;工业化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以河南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陈崇斌;;发电厂电能损耗计算及计量系统运行分析[A];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中华;[N];期货日报;2009年
2 本报通讯员 王振友 本报记者 朱晓露 何娟娟 孙琳;[N];南京日报;2011年
3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证券部 孙守用;[N];证券时报;2003年
4 记者 韩江法;[N];平顶山日报;2008年
5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 赵国英;[N];中国证券报;2005年
6 记者 林之诠;[N];金融时报;2006年
7 经济视点报记者 王新磊 陈媛媛;[N];经济视点报;2005年
8 杨建新 杨维军;[N];人民日报;2003年
9 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 田立;[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白谦慎;[N];南方周末;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婴露;成都市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杨贺;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演变及其调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孔正红;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5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吴俊梅;FDI的区位分布、路径依赖与区域经济增长[D];西北大学;2009年
7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付磊;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同济大学;2008年
9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逸昕;黑龙江省经济结构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陈平;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娟;“十二五”时期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伍贤旭;湖南经济空间结构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吴晓薇;基于经济联系视角的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5 兰富钧;成渝经济区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发俊;湖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洪饶云;汉长昌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董爽;“东边道”建设与东北东部地区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武剑;基于ESDA和CSDA的京津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优化分析[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年利;淮南市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6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liangjingjilunwen/136652.html